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電視劇快訊 1113℃

在1930年上映的《西線無戰事》里,有兩處細節最讓我有感觸:

第一處當然是全片最為經典的那幕結尾,歷經戰場考驗的保羅看見了一隻蝴蝶,試著用手去捕捉它,卻被敵人瞄準,槍聲響起,畫面沒有再做任何切換,而是聚焦在那隻伸出來的手上,突然的停住,慢慢的鬆弛下來。

這裡沒有再給保羅的面部畫面,但銀幕前的觀眾都知道,年輕的保羅已然殞命於戰場,儘管沒有絲毫血腥的畫面,觀眾卻還是能感受到整部電影傳遞出來的悲傷感與殘酷感;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第二處則是保羅回到家鄉休假,恰好看到當年的老師正在如往日般激昂地鼓勵學生們要勇敢地奔赴前線!

然後他走進教室,當著老師與學生們的面「潑了冷水」,告訴他們老師說的那些根本就是「叫他們去送死」,告訴他們上了前線人生就完蛋了,告訴他們「人即使活著,也只是一具空殼!」,如此這般,像是發泄了一番情緒,然後大喊著「我不該回來休假,我明天就回去,我明天就回去!」

這一段看似簡單的戲份,其實很有衝擊力,也最為有力地點明了影片的反戰主旨。保羅這些青年們當初就是在那位老師的鼓動下去到前線,結果被戰爭的殘酷與冰冷刷新認知,甚至犧牲掉了性命。從興奮、激動到失望、震驚,再從恐懼、畏縮到麻木、痛恨,直至最終的死亡,影片通過保羅的變化反映了戰爭的殘酷之處,也很好地起到了反戰的情緒傳遞。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這部拍攝於九十多年前的電影,本身對戰爭戲的處理就足以讓我感到驚訝(在那樣一個年代,很多戰爭場面居然拍得如此真實且震撼,著實了不起!),而它對反戰的表達更是讓人心生佩服——它沒有刻意地說教,也沒有誇張的口號,而是通過一個人物的成長與戰場經歷,帶出大家對戰爭的思考,它並沒有給出反戰的答案,卻通過無形但有力的方式提出了問題,使得觀眾在看完之後自己會產生思考並得出答案。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而2022版的《西線無戰事》,不僅剛好把前面提及的兩個情節給拿掉了,也對故事和人物做了不少的改編,使得整體的戲劇性看起來更強,視聽呈現也更為豐富與逼真,觀賞性確實夠強,但是看完之後,內心的感受卻沒有老版那麼強烈——儘管它也能讓人產生反戰的情緒與思考,但就是程度上會比1930版要弱一些。

那麼,2022版的《西線無戰事》難道就不值得看了?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其實也不是。

我們很多人當然會拿它和原著以及1930年上映的電影版本作對比,然後指出這部「新」作品改動的地方太多,甚至有不少地方「變了味道」。

因為沒看過原著小說,不太好評價,但就兩個版本的電影而言,我會比較能理解愛德華·貝爾格執導的這版《西線無戰事》做出大部分改動的意圖——主要是為了營造更為豐富的戲劇性,由此增強故事的觀賞性與視覺的衝擊力。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不得不說,電影的運鏡、構圖、顏色,充分展現了導演視聽語言方面的用心表達。他不光是為我們呈現了一幕幕具有殘酷美的畫面,還製造了很強烈的戲劇衝突。

譬如開場階段的幾幕空鏡頭,山野、森林、天空、熟睡的狼,呈現出一種寧靜感;但緊接著,鏡頭對準一片躺著戰士遺體的寒冷地面,慢慢搖下,從俯視轉為平視視角,迅速呈現出戰場的殘酷,寧靜感瞬間被打破,衝突力直逼人心。特別是戰士們紛紛倒下的畫面,給到觀眾非常直觀的感受。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影片的核心主旨也並沒有太大變化:保羅最後的犧牲帶有悲壯與遺憾色彩,而他戰友們先後離去的時刻同樣讓人感到難過;還有那些重型武器碾過的時刻、噴火槍燃燒的時刻、子彈穿過頭盔的時刻、士兵們橫屍遍野的時刻,都是那樣的殘酷而慘烈,足以讓人厭惡或痛恨戰爭!這其實也是影片具備了「反戰」效果的一種體現,他讓觀眾們從一些殘酷的、令人震撼的場面中對戰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實際上,無論是1930版的《西線無戰事》,還是這一個版本的作品,都是不錯的反戰電影。

它們能讓觀眾們看到戰爭的冰冷、殘酷、慘烈甚至絕望,也能讓人們意識到,戰爭並不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戰爭永遠都是血腥的、殘忍的、無情的、冰冷的、絕望的,它永遠都是與美好相反的事物!

經典戰爭片《西線無戰事》被翻拍,看完陷入深思 - 陸劇吧

諷刺的是,第一版《西線無戰事》上映後,不久便爆發了二戰;第二版上映的時候,這個世界仍然有戰爭在發生。

作為觀眾,看完兩個版本的《西線無戰事》,內心都會有一個這樣的願望:願世界和平。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