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電影快訊 1536℃

女導演瓦依德鏡頭下的敘利亞充斥著危險與死亡,同時,更多的是人性的堅韌與善良。

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 陸劇吧

採訪並文|陳思毅

編輯|韓萌

出品丨騰訊新聞 穀雨

敘利亞阿勒波,逼仄陰暗的小房間里,年輕媽媽頭髮凌亂,正在安慰哭鬧的女嬰,房間的所有窗戶都被包裹地嚴嚴實實,以防炸彈落入。空襲聲時近時遠,震動著觀眾的心。媽媽的畫外音在這時響起:「薩瑪,我知道你對發生的一切有所感知。你再也不會像一個正常孩子一樣哭泣了,想到這我的心都碎了。」

用自己的故事講述新生與死亡

這是2019年戛納最佳紀錄片《為了薩瑪》的一個場景,可以很好地概括整部影片的核心——新生與死亡,戰爭與日常,這種極端的對照構成了影片最強烈的戲劇張力。英國《衛報》記者稱:這部電影會「撕碎你的心,給你的靈魂留下傷疤。」

故事的講述者、女導演瓦依德·阿爾吉塔博(Waad Al-Kateab)最早只是一名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學生。2011年敘利亞革命爆發,她和其他年輕人一樣投身到革命中,希望為國家的未來而奮鬥,卻不想隨之而來的是8年的戰火與內亂。

瓦依德生活在風暴的中心。她從一個業餘拍攝者慢慢自學為一個視頻記者,並且和戰地醫生哈孜瑪(Hazma)相愛,兩人堅守在阿勒波,一邊救助受傷的平民,一邊記錄眼前發生的一切。她的相機見證了阿勒波在不同政治力量的角力中淪陷,平民每天在生離死別中掙扎,還有戰火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上天在戰火中給瓦依德送來了一份意外的禮物——她的女兒薩瑪。薩瑪的出現讓去與留的選擇變得更迫切和沉重。

夫妻二人會為了理想而堅守故土?還是為了女兒的安危離開?

影片以第二人稱展開,全片都可以看作是瓦依德寫給女兒薩瑪的信。她向女兒講述革命如何開始,她和薩瑪的父親如何相愛,如何在戰地舉辦婚禮、置辦他們的第一個家。她也向女兒呈現戰友們的逐一逝去、同伴的離開。瓦依德將人生最極端卻也最樸素的喜怒哀樂展現在這封給女兒的戰地情書里,希望她長大後能對自己出生的地方有所了解。

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 陸劇吧

瓦依德、哈孜瑪和薩瑪一家三口

戰爭中人的善良和堅韌

關於戰爭的紀錄片很多,但全部是私人影像再加女性視角的為數不多。瓦依德鏡頭下的阿勒波充斥著危險與死亡,同時,更多的是人性的堅韌與善良。

比如一個媽媽哭著給年幼的兒子收屍,哭到幾乎要暈厥,旁人提出幫她抱孩子回家,她堅決不讓,她說這是我的兒子,讓我最後一次抱抱他。

比如物資緊張,城裡幾乎沒有蔬菜水果,瓦依德的閨蜜特別想吃柿子,卻只能嘲笑自己是異想天開。有一天,她的丈夫不知道從哪弄來了一個柿子,閨蜜拿到後,開心的笑容彷彿可以感染到全世界的人。

戰後的第一場雪、家裡的樹木發的新芽,當每天都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時,人的喜怒哀樂也得到了放大,再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都變得彌足珍貴。

片中有一場非常長的戲,是醫護人員為一個孕婦接生。嬰兒出生時是死灰色的,不哭不鬧,一片死寂。但鏡頭遲遲不切換,眼看著醫護人員不停地做心肺復甦,觀眾的心已經快要被揉碎了,實在想別過頭去,不再看這殘忍的場面。但就在觀眾的忍耐逼近極限時,孩子神奇地哭了出來。生命的奇蹟點亮了灰暗的戰地。

雖然《為了薩瑪》的故事發生在文化社會語境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敘利亞,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觀眾也一定能對片中一家人的互相依偎,或是居民對故土最真摯的愛產生共鳴。

瓦依德的鏡頭就好像艾青詩中的鳥,

「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 陸劇吧

「don't want to leave」

當最後一批居民,包括瓦依德一家離開阿勒波逃亡時,一位母親抱著孩子,望著遠去的故鄉留下了眼淚,她說「當所有人都離開了,阿勒波就真的倒下了。」

開始時 從沒想過自己會是主人公

瓦依德帶著幾百個小時的素材離開了阿勒波,以難民的身份去往英國。最開始她沒有想到要把這一切做成一部紀錄片,直到和英國Channel 4電視台取得聯繫,與另一名聯合導演——英國記者愛德華·瓦特(Edward Watts) 合作,兩人開始一同整理素材,花了兩年時間共同完成了這部紀錄片。穀雨採訪了導演瓦依德,聽她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影片的創作過程。

穀雨:全片的旁白都是以女兒為第二人稱寫的,情感的衝擊力非常大,這是一個在拍攝時就有的想法嗎?

瓦依德:是後期剪輯時才有的想法,但一切好像也是冥冥之中註定。那時,我還在拍攝另外一個片子,專門講戰爭中的女性,特別是孕婦和新晉媽媽。核心問題是戰地的女性是否應該生育,是否應該把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為此我跟拍了三個女性人物。等到我自己懷孕的時候,我很自然地就把自己也拍進去了。

但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是主人公。做導演的人總會覺得別人的故事更重要,自己的故事有什麼好說的呢?但後來隨著剪輯的發展影片慢慢發生了改變。

最開始這個片子的結構是按時間順序編排的,我們有好幾年的素材。到基本定剪的時候我們開始討論如何把故事講得更動人,想著有什麼線索可以貫穿全片。我就想起薩瑪躺在床上的那個場景,我想為什麼不讓這部片子圍繞薩瑪來展開呢?

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 陸劇吧

薩瑪在戰地的廢墟上 圖 | New Statesman America

我提出這個想法時,製片人有點害怕,在那麼後期的階段把剪輯推倒重來是有很大的風險的。但我打電話告訴我的丈夫時,他在電話那頭哭了,他還沒有看過片子,只是聽了這個想法就哭了。

他是一個鋼鐵直男,我知道,如果他也被感動的話,觀眾也能感受到這份情感。我們試剪了20分鐘,製片人看到以後就再也沒有異議。對我來說,這個想法雖然是後面才想到的,但當生離死別近在咫尺,我潛意識裡想的最終也就是我的女兒。

「拍攝給我活在這裡的意義」

穀雨:薩瑪的出生有沒有改變你的生活和拍攝?

瓦依德:人在戰地時喜怒哀樂本身就比平日更濃烈。當我成為一個母親時,我的所有感受又再一次被放大了。快樂,痛苦,生存,死亡,一切都以更重的力量擊打著我的心。我的每一個決定因此變得更沉重,更讓人情緒起伏。我有更多要保護的東西,我也對生死想的更多,可以說薩瑪讓我的世界變得更複雜了,但換句話說也讓它變得更簡單了。

穀雨:你怎麼平衡好母親和拍攝者兩個角色?有時候在片子里看到你一手拿著相機,一手抱著薩瑪。

瓦依德:我有很多個不同的身份,我是一個母親,妻子,也是一個記者,社會運動分子。我之所以能平衡那麼多角色,是因為身邊有很多支持我的人。拍攝的時候,總會有很多朋友提出幫我照顧薩瑪。

有很多時候,我想停止拍攝,只想靜靜地和薩瑪呆在一起。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我也沒法堅持下去。有時候,他做完手術只有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但他還是會說由他來照顧薩瑪,讓我休息一下,哪怕只是在花園裡走走,放空,或是見見朋友。但這也給了我更大的壓力,他會時刻提醒我拍攝有多麼重要。

有一次,我給一個地方電視台拍攝,因為一些意外把素材弄丟了,我沒有經驗,沒有和他們簽合同,他們也沒有來幫助我。我心灰意冷,生氣的要把相機砸掉,但我的丈夫奪走了相機,呵斥我說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停止拍攝,因為我們要用相機記錄下真實的阿勒波,我們生活的阿勒波,不能讓各種政治話語左右和篡改真相。就像我在片子里說的:「我必須一刻不停地拍攝,拍攝給我活在這裡的意義。」

穀雨:片子里有很多對死亡最直接的凝視。但現在有人擔心媒體上有太多來自敘利亞的、刺激性很強的畫面,比如難民小孩在海灘的屍體,有人擔心觀眾看得太多會感到麻木,反而失去了對敘利亞人的同情心。你們在製作片子的過程中是怎麼考慮這些問題的呢?

瓦依德:因為我是他們的其中一員,我在拍攝的時候可以更自如地應對這些極端的場景,去捕捉那些情感。其實,我沒有想那麼多,我幾乎什麼都拍,我想也許活不到明天了,就想著把什麼都拍下來。

但在剪輯的過程中,我們的確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有責任給觀眾看到真實的情況。我們也想讓觀眾有置身於戰火中央的感覺,所以更要放這樣的畫面。

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 陸劇吧

戰火中的阿勒波 圖 | Syria

我們也知道,對觀眾來說,這樣的畫面會很難看下去,所以我們會得想辦法,比如有幽默,有人性的善與美。所以,觀眾會覺得,這個片子真的不容易看,但是應該看。

我覺得,因為擔心大家麻木而不展現真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有責任去直視它。

穀雨:片子里確實有很多幽默的細節,這對於一部戰爭的片子來說非常珍貴也有點出人意料。

瓦依德:沒錯,幽默不只是存在於電影里,也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這個電影只是我們生活的延伸。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更需要幽默來對抗恐懼。除了幽默,還有朋友,沒有它們,我們沒法活下來。幽默和朋友會給你自己意想不到的的力量。

這部電影屬於戰地媽媽

穀雨:這是一部非常私人的片子,但你又和一位不是來自敘利亞的男導演合作。視角不同的兩個人合作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歷?愛德華的加入給這個片子帶來了哪些改變?

瓦依德:最早的時候我想都不敢想,怎麼能讓一個外人來跟我一起導演這部片子,但愛德華非常尊重和包容我,給了我足夠的空間和最後的決定權。剪輯時,我們度過了非常艱辛的兩年,我們也有很多快樂和誠懇的討論。

整部影片都是我的視角、我的故事。愛德華支持我講我的故事。但他也幫助我,讓不同文化的觀眾理解我的故事。他會提出一些外國觀眾才有的問題,會考慮到外國觀眾可能理解不了的情形。我覺得這部電影達到了不同視角的平衡。

穀雨計劃丨女導演與戰地醫生戰火中孕育生命 此故事感動戛納評委 - 陸劇吧

圖 | CNN

很多時候我們做片子會被問這個片子的觀眾是誰,本土觀眾還是西方觀眾?但至少看完這部電影,敘利亞觀眾和西方觀眾的反響是很接近的,我覺得這不是一件二者必須取其一的事情。

穀雨:這部影片是否帶來一些社會改變?當地的觀眾有哪些反饋?

瓦依德:我們還在努力地推動更多的社會變化。對當地人來說,首先第一點,他們覺得自己的故事被更多人聽到了。這是每一個敘利亞人的故事。有敘利亞觀眾看完電影告訴我,電影展現了敘利亞百姓的堅韌不拔,為此他感到驕傲。這部影片也記錄了一段重要的歷史。

敘利亞的局勢非常複雜。一百萬人可以拍出一百萬部不同的電影,但至少我把女性視角的戰爭經歷記錄了下來,給了女性特別是戰地媽媽屬於她們自己的聲音。

還有一個影響就是我們想阻止類似的事情發生。敘利亞西北部的城市伊德利卜正在經歷和阿勒波一樣的戰火。我們希望各方停止一切對醫院的轟炸,也希望把敘利亞的危機再次帶回媒體和政界的話語圈。我們會在聯合國和其他政府機構進行放映,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電影。

圖 | The Telegraph

穀雨:你希望這部片子對敘利亞以外的觀眾帶來什麼樣的思考和改變?

瓦依德:我們正在製作一個網站,上面會有針對普通觀眾的六個和影片互動的渠道,無論是分享相關的內容,簽聯名信或者是捐款和聲援,我們希望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和敘利亞人民,特別是敘利亞的戰地醫生站在一起。

出品人 | 楊瑞春

主編 | 王波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