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一下《少年的你》, 易烊千璽周冬雨最好的演繹!

電影快訊 1444℃

很多人去看《少年的你》是因為他幾度撤檔。人們對被「禁」的事物總是格外關懷,終想揭開神秘面紗,一探究竟。先是從柏林撤賽,又在定檔6.27之後被迫撤檔,直到三天前,才讓那個上映日期變了模樣。在幾乎零宣發的模式下,各大影院突然收到了通知,悄然排片。粉絲們開始手忙腳亂地重新開啟各城市福利包場。

去看之前自然也沒了期望,但是有各種版本不一致的傳聞,總還是要先去看一看,免得徒增生事。看片之前,我都未能分清楚TF男孩的面孔。前一夜,還有影迷跟我安利那四個字少年多麼有才華,讀書最好,寫的「瘦金體」書法好看。我並沒有很關心。今天看完《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把全片最好的特寫都給了他的眼睛,了不得,易烊千璽幾乎是我見過最會演戲的流量小生,前途不可限量。以後的電影節獎項,應該有他的一席之位。

安利一下《少年的你》, 易烊千璽周冬雨最好的演繹! - 陸劇吧

「你見過野生動物的眼睛嗎?他們在死之前,毫無表情。

因為它們害怕,所以才有那種眼睛。」

這是陳念在面對校園欺凌後和小北的對話,兩個脆弱卑怯的靈魂相見,共同擁抱砥礪向前。《少年的你》今日上映,友鄰好像清一水的好評,最差的也有三星。就好像威尼斯看到了小丑,久旱逢甘霖的院線看到這樣一部片子,劇作完整,帶著現實主義悲劇色彩,看得人熱血激情。

影片最吸引我的是對校園生活細節的如實還原,以及滲透在每個靈魂里的成長紐帶。以往電影涉及學校,多多少少難免有假大空的刻板印象,比如老師的凌厲威嚴,學生的情感纏綿,校長的迂腐貪婪。然而這些幾乎都沒有,每個角色都如螻蟻一般,有其可悲可恨可愛之處,是活生生的個體。這便加強了現場真實力量,它還原了中國考生都經歷過的魔鬼之橋——高考。

不堪受辱跳樓身亡的同學,教學樓前的大型紅色標幅,在旗幟下的儀式感呼號,高考當日門口堆積如山的家長人潮,進考場前樹下的班主任訓戒,考場監考老師的分發試卷,最後快速麻利的電腦閱卷。每個細節,它都還原得恰到好處。讓觀眾置身場景,才能逐漸深入人物故事,好像那些就發生在眼前,或者自己身邊,甚至共同經歷。

生活在那個葛軍出題全省數學平均分只有67分的江蘇省高考,影片里的場景體會更加深刻。仔細回想,那個年代除了埋頭學習,好像並沒有經歷什麼打架霸凌事件?最多是聽說誰壓力太大跳樓身亡。也可能是交際圈關係,影片里如此過分的霸凌似乎只在新聞中見過。而言語凌霸相信在每個學校的每個階段都有存在,盛氣凌人的優越感,窮富懸殊大的學生交際圈,記得我們高中時候就有什麼「大橋幫」之類的,外族人無法插入說話的即視感。看完電影我順手一查,網路上有關校園霸凌的事件遠比電影更加觸目驚心——

17歲荷蘭少女Noa因為童年三次遭到xq,長期難以走出陰影,最終走向了死亡;陝西神木15歲少女被數名同齡人強迫後被毆打致死;「14歲時,我被同學圍毆致死。」未成年惡魔,究竟誰在保護?

安利一下《少年的你》, 易烊千璽周冬雨最好的演繹! - 陸劇吧

「以前我老是熬夜。但自從做了警察,我變得很愛睡覺。因為有的事情有的人我不想看見。」

尹昉飾演的警察在片中提及的男生被同學毆打致死,那些同學的回應只是「不知道這樣打,會死」,對法律和規則的漠視讓人訝異。正因為未成年判罪輕,有的人極致擴大了自己作惡的邊界。少年犯罪的分寸,成人總會以「他還是個孩子」作為萬能擋箭牌。

影片中魏萊母親「寄生蟲」式的富人精英心理,可以說斷送了魏萊的後路。參與凌霸的又一個女生父親學校尋來便對女兒拳打腳踢,還有魏萊父親用一年沉默方式苛責,以及陳念母親忙著躲債賺錢,在教育關係中的身份缺失。這讓人想到曹保平《狗十三》里對父權家長制的揭露和批評。未成年犯罪的根源在於家庭教育的偏頗和失敗,這也很好地給中國父母們上了一堂課。

近年,韓國電影有許多涉及現實題材的類型電影,除了剛在戛納獲獎的《寄生蟲》,還有口碑不錯的《辯護人》《素媛》《熔爐》。和這部《少年的你》相類似的《蚯蚓》,也是講「校園暴力」的小成本電影,影片講述的故事非常慘烈:學校里的同學被女主子藝的反抗激怒,他們凌辱子藝,並拍攝錄像作為要挾,最後還把錄像上傳到網上,一個美好的少女受盡屈辱自殺。這在《少年的你》當中也提及了一段陳念相似的遭遇。

校園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影片里跳樓女同學說的那句,「他們都在欺負我,為什麼你們不做些什麼?」不管是未成年還是成人世界,旁觀者的麻痹冷漠才是創傷後的利刃,刺痛人心。結合當今發生的一些熱點新聞,也應了魯迅說過的那句,「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因為人的冷漠和膽怯,校園凌霸愈演愈烈,事件發生之時冷眼相待,事後又冷嘲熱諷。跳樓女生死後的第二天,校園恢復平靜,同學又有說有笑,忘記了這樁慘案,彷彿世界與他們無關。

安利一下《少年的你》, 易烊千璽周冬雨最好的演繹! - 陸劇吧

「當大人就一點好,記性會變差。但從沒有大人教會我們,怎麼長大。長大就像跳水,啥也別想,就往裡面跳。水裡面會有蚌殼,沙子。我們就是這麼長大的。」

這是陳念和小北對於成長界定的一段話。故事裡的每個人都在最後一剎那獲得了成長。少年成人,年輕警官成熟,母親釋懷歸家……影片中陳念母親出現不多,一次是追債上門,女兒給媽媽挑白頭髮;一次是涉事學生停學之後,媽媽打電話說在外地躲債;一次是高考前,陳念問媽媽:你相不相信我?第四次就是出獄之後。在母親缺席的成長環境中,陳念和小北的互相保護達到了自洽,在最終獄中審判時候,兩人高度默契配合,任憑成人如何盤問,都堅守無法打破的信任誓言。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此時此景,有種在看熱血言情劇的感覺,而情緒的爆發點也在這裡得到集中。窗戶中二人重影的疊視,讓人想到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結尾,靈魂至上合一。

儘管他們的判斷在成人看來略顯幼稚,甚至可笑。但是這種少年一往無前的孤注和重情,是讓人無法不觸淚的。學渣和學霸的互補扶持,兩個相同境遇靈魂的交流,始終站在身後的強大保護,含著內疚醒悟的救贖,成人對未成年世界的奇觀和理解,都在最後高架上的分岔路,殊途同歸。

「熱不熱?

硬不硬?我說你那個沙發硬不硬?」

觀眾看完可能會覺得電影比較壓抑,但因為時間不長,節奏也剛好,不斷有高潮將你將情緒扭轉過來。而這一段台詞大概是全片最幽默溫情的畫面。周冬雨隨心一說,易烊千璽會心一笑,演繹得十分可愛。曾國祥大概是最懂周冬雨的導演,《七月與安生》里周冬雨已經呈現了影后級的表演,這部中規中矩表現穩定。難能可貴的是易烊千璽。作為新演員,一顰一笑一怒一張之間都透露著陽光少年的血氣方剛,台詞也拿捏到位,毫不齣戲。最重要的是二人之間的火花,毫不違和,讓人疼痛。

雖然傳聞電影上映前後並沒有做太大變化,但還是能看出幾處人物對白和口型對不上,做了模糊處理。比如魏萊在球場用球砸中陳念的指責,陳念的口述,班主任臨走時的交代。而這些在面對審查大山的重壓之下,也成為了值得探究的諸多細節,可以二刷時候留意一下。也更期待看到完整初版。

電影改編自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在結尾上做了很大改動。問了看過小說的同學,她反饋小說的結尾是——(劇透勿視)陳念用刀誤傷了魏萊,但魏萊並沒有死,被小北的朋友賴子盯上了先j後殺。小北誤以為是陳念殺的,就把屍體處理了。後來是鄭易發現了真相,小北坐了牢,陳念似乎沒有。

大概是這樣,邏輯好像更合理,但也更灰暗。導演還是希望給大家一個心靈上的寬慰,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有人依然在仰望星空。畢竟生活還要繼續。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