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 即使有胡歌吳京章子怡, 怎麼還墊底了?

電影快訊 1560℃

一直有這麼一句話:當你對一部電影抱有很大希望的時候,往往等上映了以後就會失望了。這個國慶檔,吳京的那部被所有人都期待的《攀登者》就是這麼的一個情況。

沒有上映的時候,大家一個個的都像是小孩子一樣,翹首期盼,等著上映的時候去好好的貢獻票房。可是,真到上映之後,大家才發現我們的還是太樂觀了。這部電影根本不是那個樣子。

攀登者, 即使有胡歌吳京章子怡, 怎麼還墊底了? - 陸劇吧

這部被給予厚望的電影,為什麼就這麼快的被打臉了呢?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這部電影之所以被這麼多的人期待,就是因為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比較特殊,加上剛好又是國慶節,絕對是屬於天時地利人和的那種情況,換句話來說,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副好牌,就看這些電影的主創們怎麼去把這幅好牌打好吧。

攀登者, 即使有胡歌吳京章子怡, 怎麼還墊底了? - 陸劇吧

可悲的事實是這次的好牌,被導演打的稀爛。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導演沒有跳出吳京的框架,什麼意思?現在的吳京不再是幾年前的吳京,很多的電影都是瞄準了吳京這個絕對的流量,可是這就導致了「成也吳京敗也吳京」這樣子的一個局面。好像只要有吳京的電影,就一定要按照個人英雄主義的那套模式來拍攝,只有這樣子才是吳京的風格,才是一部合格的屬於吳京式的電影。

電影導演如果能力不夠,就很難跳出吳京的這個框架,按照既定的吳京模式來進行拍攝。這部電影就犯了這樣子的一個錯誤。

攀登者, 即使有胡歌吳京章子怡, 怎麼還墊底了? - 陸劇吧

登山是什麼樣子的一件事?

絕對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去努力,才能成功的一件事,更何況登的是珠穆朗瑪峰,不是簡單地某一坐小山頭,這更需要團隊之間的通力協作。

可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在幹什麼呢?幾乎所有的鏡頭都在對著吳京,對吳京這個角色進行大範圍且不遺餘力的描寫,讓我們覺得這是吳京一個人的成就,其他人就是一個陪襯。這樣子拍其實問題也不大,但是可笑就可笑在導演真的沒有搞明白登珠峰是多麼挑戰人體極限的一件事啊。

怎麼到了吳京這裡就那麼神奇了呢?

海拔幾千米的地方,大風呼呼的刮著,身邊是一片冰天雪地且極度的寒冷,人在這個地方走幾步路都艱難的不行,怎麼就能像是在平地上面一樣,既能翻跟斗,也能凌空飛躍,還能靠著自己胳膊的力量撐起一塊倒塌的巨石,這一切的行為就跟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來拯救人類一樣。

既然吳京自己都這麼厲害了,還需要其他人員幹什麼?自己去登頂就好了啊。那樣子豈不是更加的傳奇,就像是戰狼系列一樣。

難受就難受在導演也知道這不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類型電影,而是需要一群人去努力,但是導演又想這個樣子的去拍,這就很尷尬了。

再一個,很多人詬病的就是這部電影的格局。一開始的時候,真的不是很明白大家為什麼會說格局的這個問題,看了這麼多年的電影,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提到電影本身「格局」的問題。可能很多人是跟我有一樣的疑惑,不是十分的理解。

後來去了解了這個故事的背景,以及那個時代的一些事情,這樣子才明白大家說的格局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問題。

熱血沸騰,國土的守護熱情,那個年代特有的衝動和對國家的熱愛,全部都能在登山這件事上面看出來,這些單獨的拿出來任何的一件事,都是能讓人在國慶這個特殊的氛圍裡面油然而生濃濃的愛國熱情。再靠著人和人之間的傳播,達到一個很不錯的票房成績。

可是導演怎麼安排這些大背景呢?

很遺憾,都沒有具體的提及,反而是把這個背景放在了章子怡和吳京的愛情上面,尤其是最後的一段,吳京拿著電台和章子怡在電話裡面談情說愛,不管那些隊友,自己回頭要去尋找自己的愛人。

看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是一言難盡。好不容易到了最後的階段,怎麼就能說走就走?自己那麼多隊友的安危不管不顧,就去談戀愛了?

不是觀眾要求嚴格,是真的讓人很無語,家國情懷怎麼就成了小家子氣的卿卿我我呢?這真的是格局變得很小了。

本來應該是很熱血,最後卻感覺成了一部愛情片,胡歌這幾個實力派的演員,本應該是有著很好的發揮,可是整部電影看下來,覺得反倒成了陪襯,沒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

按照現在的局勢,基本已經能確定,這三部同期上映的電影,票房和口碑均應該排在第一位的這部《攀登者》,現在肯定是墊底了,甚至超不過《中國機長》。

這部電影真的只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部電影,即使演員配置再好,沒有好的導演和編劇,一切也是無用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除)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