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萬壽路學區的關注重點之一。 資料圖片
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AI等技術發展改變了傳統教與學的方式,中高考改革及核心素養落地也為教師帶來了挑戰。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師競爭力,為教師發展助力?海淀區萬壽路學區發揮師資優勢,通過搭建師德師風師能的交流展示平台,促進老師立體成長。
「這節課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人物剖析。之前講課基本是引導學生按書中的介紹去理解人物,但在專家評課之後才知道,了解一個真實的人物應從文學、歷史、哲學三個角度……」10月12日,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老師崔曉錳這樣對太平路小學老師馬英說。此前,作為萬壽路學區小學語文工作坊坊主,馬英曾帶學區內多位語文老師共讀《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漢語閱讀》,探討語文教學。「從學情把握到理解教材,老師們一同交流分享,也使我不斷學習精進。」馬英說。
此類活動不定期在海淀區萬壽路學區進行。萬壽路學區建立了兩大學科基地、九個學科工作坊,以專家教師、特級教師等為引領,由首席教師和坊主帶領各校工作1-3年的青年教師成立研修團隊,組織老師跨校聽課、評課、集體磨課,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以「春華·秋實」杯為載體 帶動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是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角色,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助力區域內教師專業集群化發展,是學區關注的重點之一。」海淀區萬壽路學區管理中心主任程莉說。
萬壽路學區內有十一學校、育英學校、五一小學、育英中學等,具有名校多、名師多的天然優勢,但也面臨著資源分布不均的現實問題。在學區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希望有展示和進一步提升的平台」「能夠在跨學段、跨學校間實現交流分享」是區域內學校和教師的主要訴求。
基於此,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區之間的重要樞紐,學區發揮開放鏈接的職能,確定了以屬地內新手型教師和成熟型教師作為研訓對象、組織開展跨校際的「春華·秋實」杯教師風采展示系列活動,搭建區域內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師德師風師能展示交流的平台。
同時,特聘指導專家百餘位,包括市區級教研員、區域內外特級教師、骨幹教師、作家等,作為教師發展的智庫,「為老師發展保駕護航。」
程莉形象地將「春華·秋實」杯比作扁擔。「承載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兩頭:一頭挑著人(學區內的老師),一頭挑著事兒(教學教研、說課活動、學科沙龍、專家培訓等),結合教師的內需,打通教師的成長路徑。」
整合活動內容,促進教師立體成長
近年來,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培訓一直是學校、學區關注的重點,各級各類的教師培訓、分享活動十分豐富。為避免培訓內容的同質化,學區把區級的教師展示活動與學區內的相關內容活動進行整合,為老師做減法。「如果海淀區計劃開展有關學科素養的展示活動,學區內的相關培訓、展示的主題也會盡量與之相關。相當於學區將準備工作前置,提前幫助老師蓄能。」
不同於其他培訓活動,除解決學校、老師的共性需求外,學區希望能夠聚焦老師們的個性化需求,如「小初銜接」等,促進教師立體成長。
程莉舉例,此前,學區組織了一場「跨學段共上一節課」活動。海淀區培英小學(培英小學學生有40%對口直升育英中學)的老師與育英中學的老師共同給培英小學學生上了語文、英語課。跨學段的授課,讓老師直觀地了解到不同學段的學生需求,促進小初銜接,也可以發現自身優勢和授課時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基於學科素養的培養方向,也為老師帶來了挑戰,老師們普遍面臨著再次成長的問題。程莉希望,不斷挖掘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如高品質專家團隊等,通過開展更多豐富的主題交流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路徑。
聲 音
「春華」寓意著新手型教師如雨後春筍,在共性學習成長的同時,不斷發展個性;
「秋實」寓意著成熟型教師如秋收的果實,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不斷提升自我,最終走向「碩果累累」。
——海淀區萬壽路學區管理中心主任 程莉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