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某日,朋友小王拿了幾泡岩茶來炫耀,還是風頭正盛的肉桂。
肉桂,李麻花喝過的,雖然沒能繞地球一圈(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但至少能繞天心村一圈。
來炫耀肉桂,誰怕!說的大言不慚些,肉桂,都是用來煮茶葉蛋的。
小王一臉穩操勝券的表情,爽快地把茶往桌上一丟,語調提高八個分貝:「讓你開開眼界,最近新淘的手工茶,天心岩肉桂,純手工噢!這回我人品爆發,200元,買了6泡。」
瞧著小王那洋洋得意的神情,忽然有點不太忍心說出真相,傷了他的心。
但是……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小王掉進坑裡,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撿到便宜,樂得合不攏嘴,必須要來個當頭棒喝,喚醒他!
「別嘚瑟了,你肯定被騙了。哪有純手工茶這麼便宜的,一斤合計下來才兩千元,更何況,還是正岩肉桂。你這不是撿到便宜,而是吃了大虧!」
小王聞此言,似泄了氣的皮球,瞬間沒了喝茶的興緻。沉默兩分鐘,憤憤不平,喊著要找茶掌柜理論。
花低價買到純手工假貨,這件事就像一根刺永遠橫在了小王的心裡,從此以後,他買茶都變得格外慎重,有時候還會讓我給人出謀劃策,拿拿主意。
至此,給各位提個醒,購買所謂的純手工岩茶,可要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別一走神就掉進了掌柜包裝的華麗謊言里。
純手工岩茶,它其實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誘惑人,有些關於純手工岩茶的秘辛,了解一下。
何為純手工岩茶?
純,就是專一不雜,純手工指的就是沒有機器的幫助,完全用手製作的。
所謂純手工岩茶,即採摘、製作、挑揀,純靠雙手進行,完全沒有藉助機械的力量。
比如說,採摘的時候靠手工,在搖青環節用了機器,揉捻又是手工進行,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岩茶,就不能稱為純手工。
又或者,在採摘、搖青、揉捻、理條階段,全部是用手工完成,但在挑揀階段,改用色選廠的機器進行挑揀,這也不能稱為純手工。
總之,任何有機器參與制作的岩茶,都不能稱為純手工。
要是製作手工茶,只是在搖青階段,隨便擺個pose拍個照發條朋友圈,然後又把茶葉放在搖青桶里,那就是作弊。
(機器搖青)
現在市面上能見到,真正用純手工製作、正岩茶,產量是很少的,技藝精湛的老制茶師,一天能夠製作出的優質茶,不過5斤左右。
而一位功力深厚的老制茶師,在生產時做技術指導,用機器+手工的方式,產量可是翻了幾番。
網上不是有句話很流行,「貧窮限制了我的現象力」,這句話用在純手工岩茶上亦是如此,「搖青、揉捻限制了純手工岩茶的產量」,在爭分奪秒的春茶季,天心村裡願意做、會做、能將手工茶做得好喝的茶農,寥寥無幾。
5斤VS500斤,如果您是制茶師,會怎麼選?
關於「純手工」三字,吃貨屬性的我,想起了南后街的純手工肉燕。
純手工肉燕,製作起來繁瑣、費力。光是把豬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都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一個熟練的老師傅,製作一張寬2.5米、長10米,細薄如紙、韌而有勁的肉燕皮,至少要花費7~8小時,可見其難度多大。
許多店面為了體現自己是純手工製作,會在店面前搭建起一個小作坊,裡面展示著如何製作純手工燕皮。
然,純手工打出來的肉燕,產量並不高,但看著店裡絡繹不絕的人,你還相信這肉燕統統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嗎?
反觀純手工岩茶,亦是如此。
要是您遇到一位茶掌柜,他家的手工茶,都是兩三百斤地產,還全年暢銷,別相信他,明顯是嘴上抹油。
這不是「人有多大膽,純手工茶就有多高產」的時代,一切還是以實際情況出發。
產量少,也讓純手工茶具備了價格高的特性。
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我們都懂,這就是純手工岩茶價格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若是這款手工茶,搭配上大師的名頭,絕對分分鐘賣出天價。
這就是為什麼,麻花一聽到小王說自己只花600元就買到了純手工天心岩肉桂,就覺得非常不靠譜。真正純手工肉桂,價格絕對不會低於5000元!
200元6泡的價格,比手工+機器制茶還便宜。這種反人類的價格,必定暗藏貓膩。
行文至此,你心中一定有個困惑:既然手工茶價格高,動輒一斤成千上萬,為何市面上仍難覓芳蹤?
當然是因為天心村茶農任性,不差錢啊!
一整個春茶季下來,只要制茶技術發揮穩當,沒有太大的過失,收入水平,比一線城市的金領還要高!
一般會騰挪出時間來製作手工茶的茶農,純粹就是技癢,做著玩的,為的是有趣好玩。
手工茶,它更多具備的是情懷,而非商業屬性。
這種行為,與藝術家頗有相似之處,除非遇到知己,否則不會輕易拿出自己的作品。
手工,指非機器設備批量生產而是由人工製作生產。
在工業化剛剛興起時,手工一詞一度成為生產率低下、質量參差不齊的代名詞。
然而,在當今工業生產高度發達的年代,人們逐漸厭倦了由工廠流水線生產出的毫無差別和特色的產品,手工製品又恢復了活力。
在大多數人看來,手工,是精工細作,是慢工出細活,是個性化,是匠人精神。
然,若是穿著純手工的外衣,只是簡單作秀拍照,這是對「純手工」三個字的不尊重,會消磨我們對「純手工」的信心,還是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