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隔離還沒有結束的現在,呆在家裡不出門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為了緩解這種壓抑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追劇了,把網盤裡的資源一部部看下來,發現了不少好片,趕緊推薦給大家。
《殺人回憶》
2003年4月25日(韓國)
絕對是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
《殺人回憶》是一部根據當年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所改變的電影,由奉俊昊執導,這位導演就不用多解釋了吧,前段時間可是風頭正起,由他導演的電影《寄生蟲》斬獲了奧斯卡多項獎項,絕對算是閃耀了奧斯卡,他執導的電影都可謂是精品,耐看、讓人尋味。
電影講訴1986年,京畿道某處發現了一具女屍,該女子死前曾遭人強暴,兩個月後,以相同手法案件相繼出現,立即引起全國關注,警方更因此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些連環殺人案,並由警官朴斗萬和漢城調來的徐泰潤去負責此案,朴斗萬一向以自己的第六感去破案,並迫使鎮上的所有壞蛋去一一認罪;徐泰潤則是重新整理所有資料,務必找到線索,因此合作期間發生了不少摩擦,令兩人關係更為緊張。然而,他們隨著案情的摸索,發現罪犯的作案手法........
當初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只覺得是一部普通的暴力驚悚片兒,下載好了放在那裡一直都沒有去看,現在想來實在是對不起這部電影。
網上對此片的高度評價誇張的地步,讓人瞠目,以下摘自幾位電影界人士的觀後感:
「史上最好看的韓國電影」
「毫無破綻的完美電影「
「在一流的商業技法中又能載入沉重的集體反思,在才是韓國電影崛起並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不否定別人拍的電影比我們好,但也需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觀影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人看電影的角度和體會都不一樣,電影能達到怎麼樣的高度不是由一些人說的,不過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這確實是部難得的經典電影。
看完,發現電影中有很多細節值得推敲,到底誰才是兇手,這應該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但是到最後,導演都沒有給出個確定的人,或許導演本就沒有打算去確定誰是兇手,大家看完電影覺得誰是真正的兇手,這才是導演推給大家的思考。如果大家想看更加詳細的細節分析,可以建議大家去知乎看一篇分析:《殺人回憶》里的兇手到底是誰?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我只想發表一下我自己的見解。
電影48分23秒處,真正的兇手其實出現過,但是,就那麼閃過這一次,在影片的後面就從來沒出現過了,有人會說是文質彬彬的工廠男,但是仔細對比下他們兩個的身材和髮型,很明顯不是同一個人。其實,兇手是誰,並不是導演想去表達的東西,也不會為了結局打字機一耳光,試想一下,如果影片最後解釋兇手,來一個大快人心,那《殺人回憶》僅僅是一部模仿好萊塢驚悚犯罪片的電影,導演不會去這樣做,奉俊昊導演的電影有一個風格,就是揭露當下社會現實,讓人去反思。80年代的韓國時局還是比較動蕩的,在影片中也有講到,最後警方竟然得不到警力支援,因為警察都去阻止青年遊行了,《殺人回憶》最終也擺脫了驚悚類型片的束縛並且上升到國民集體層面,這也足以讓人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導演的能力。
每部電影其實並沒有必要一定要去揭露答案,讓人心懷想像,自己去思考,這才讓電影更加極具魅力,《殺人回憶》做到了,以至於我看完第一遍之後還想去看一遍。
看電影的時候,我竟然不知道主角男一號是誰,故事剛開始,我認為是朴警官,隨著故事的進展,從漢城來的徐探員的加入,我覺得男主一號是他,但到了影片結尾,我再一次改變想法。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心理變化,隨著情節的變換,先入為主在劇情的推動作用下,也是會發生改變的。
還有一點讓我很納悶的是,電影尾聲,案件的突破口為什麼要放在大洋彼岸的DNA化驗上,探員們究竟錯過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當然,站在導演的角度他也不知道答案,真實的懸案仍舊沒有解開。罪犯被隱藏在小鎮附近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之中,電影裡面有好多鏡頭都反映了。這也正好對應了結尾小女孩說的那句話。
好多年過去了,朴警官不再是警官了,他重新回到當年少女被殺的下水溝,小女孩對這位中年大叔相當好奇。告訴他不久前也有人和他一樣在那裡找東西,朴警長馬上意識到了什麼。
朴警長問:他長什麼模樣?
小女孩: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普通人模樣。
鏡頭對著朴警官頓有所悟又茫然的臉,主題音樂響起時,惆悵之外更多的是意猶未盡。
看到這,我就在想,這個小女孩口中的那個人,到底是罪犯返回現場呢?還是和朴警官當年一起共事的徐探員呢?這兩者都可能存在,導演的安排定有他的用意,不得不佩服。
電影推薦
電影千萬部
只推薦好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