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故事如電影名一樣,主要描述男主徐伊萬與母親之間由矛盾到和解的過程,原生家庭與親子關係是影片的核心元素。但《囧媽》的故事不止親情,片中共有兩段感情刻畫,一個是徐伊萬與母親的親情,另一個是他與妻子張璐的愛情。
親情與愛情皆是徐伊萬頭疼的問題,故事中他需要面對與母親的隔閡,也需要面對與妻子婚姻破裂的現實,最終碰撞出啼笑皆非又感人的故事。但有趣的是,這兩份感情產生問題的根源是相同的,最終解決的答案也相同,結果卻又完全不同。
相同的問題
故事中親情與愛情產生矛盾的根源,都來自電影總結性台詞中的「控制與索取」,兩段感情皆因一個問題而走向破裂邊緣,這是原生家庭影響延續力的呈現。
徐母對徐伊萬的愛觀眾能感同深受,但她對兒子從生活到感情的過度控制,也讓徐伊萬與觀眾都感受到無法呼吸的控制。她愛的越深,兒子便越難理解母親,最終徐伊萬在父親離世後逐漸疏遠母親,想要「逃離」對方的控制。
但母親對徐伊萬的影響,並沒有因為他的「逃離」行為而消散,反而他在與張璐的婚姻中又扮演了母親的角色。在這段婚姻中,他試圖將張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妻子」,這樣的愛同樣讓張璐開始質疑自己,曾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成長中最忌憚的問題最終還是在孩子身上烙下了印記,徐伊萬厭惡母親的索取與控制,卻又在潛移默化中重複母親的樣子,這便是原生家庭最深遠的影響:
活成自己討惡的那個人。
近年來很多影視作品探討原生家庭問題,從《小歡喜》等教育片,到《都挺好》、《囧媽》這類成年人的故事,每一次都試圖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敏感點。這是一個有利於思考現實問題的製作趨勢,但寫實的故事並不能改變現狀。
它們存在的意義是告訴我們不要在下一代身上延續問題,《囧媽》同樣如此。
相同的答案
喜劇片傾向完美大結局,國產劇中涉及原生家庭的作品,也大多會選擇一個主基調:和解。就像《都挺好》的劇情一樣,被原生家庭傷害最大的蘇明玉,最終選擇放棄事業成為家庭的付出者,這個結局雖讓人詬病卻又最符合現實。
走合家歡基調的《囧媽》,顯然也是開局便奔著和解而去的,因為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現實生活都無否認親情的羈絆。除了一些極為特殊的存在,大多數子女與父母之間雖有矛盾,但對彼此的愛與守護一直存在,只是他們愛的表達方式錯了。
所以,《囧媽》在綜合一系列情感矛盾的小細節之後,給出了一份解決方案:接納與尊重。徐伊萬接納了母親多年養成的性格習慣,母親也慢慢理解兒子的痛苦,他們在一個驚險的旅程之後,學會了尊重對方,回歸溫情。
打開了心結以後,徐伊萬把同樣的方法用在了自己的愛情上,因為親情的覺悟,他才真正意識到張璐堅持離婚的原因。而張璐也在徐伊萬的坦白之後,發現她也曾對丈夫內心想法有太多忽視,兩個在問題中獨自成長的夫妻,最終達成和解。
其實,「接納與尊重」是一個俗套的答案,是中國式大結局固定模式,但它又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最佳答案。只有學會了接納與尊重,才會真正理解對方,也才能讓自己的愛被對方理解,相互成長,相互治癒。
不同的結果
《囧媽》兩段感情的成因、答案、結果都有反思意義,但其中最為觸動七話的,還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三個角色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發現了對方的付出,彼此間的問題更得到了和解,但最終徐伊萬與母親的親情回歸,愛情卻以離婚收場。
很現實的一個結果,簡單來看可以用血緣關係解答,母子之間無論產生多大的隔閡,最終都是母子,而沒有血緣羈絆的夫妻卻不一定永遠是夫妻。但七話覺得兩個不同結果產生根源,還是在於時限,這是故事映射出的社會現狀。
人們總是錯過感情問題最佳的解決時效。
道理倫理、親子關係、撫養責任,這三個元素的讓親情成為最不容易割裂的存在,尤其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現實中因原生家庭而痛苦成長的子女,很難如影視作品那樣得到父母的道歉,很多時候他們會在責任與對親情的依賴中做出妥協。
這就給了親子關係一個相對長期的解決時效,只要彼此仍舊愛著對方,親情永遠可以和解。但當問題存在之時,如果不能在早期解決,最終還是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正如徐伊萬與母親和解後仍舊失去愛情一樣,因為他錯過了另一個時效。
沒有多方元素影響的愛情,它的解決時效與親情完全不同了,它需要問題產生後盡量快的時間內給出答案。《囧媽》故事中的徐伊萬,就是在婚姻問題時效過期後才找到解決方法的那一個,他學會尊重妻子時,對方已經獨自治癒傷痕。
雖然兩人最終回歸到相互關心的朋友,但作為家人的羈絆已經斷開,遺憾但又常見的結果。或許,《囧媽》兩份感情最終的走向能讓處於婚姻矛盾中的觀眾有一份感悟,不要在失去後才開始反省,不要在問題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後才想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