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 喜樂是它的「高光」, 苦痛是它的「底色」

電影快訊 1608℃
《美麗人生》: 喜樂是它的「高光」, 苦痛是它的「底色」 - 陸劇吧

有這樣一部電影,明明是一部悲情電影,卻能讓人從頭笑到尾。《美麗人生》1997年上映,多年來穩坐豆瓣電影榜第5名的位置,且評分高達9.5,好評一片。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猶太青年圭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電影風格詼諧幽默,頻頻引人發笑。該故事以二戰為背景,主人公用自己的樂觀和智慧,在殘酷而又灰暗的年輪上,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德國納粹對待猶太人的態度,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有所耳聞。電影用不一樣的視角,隱晦的掩蓋了「痛苦」和「無助」,取而代之的是溫馨和積極,不得不感嘆於導演兼編劇的「伯托·貝尼尼」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底。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上半部分是在講生活和愛情的美好,後半部分是講沉重的父愛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其實並不全對,不說下半部分,就算是上半部分也不全是生活和愛情的美好。

那些隱藏在電影表面下的痛苦和掙扎,一次次看似機警而又走運的背後,其實充滿了圭多人生的磨難和無助,那樣一張燦爛的笑臉之下,到底隱藏了多少的眼淚和不甘呢?

導演在圭多生活最「美麗」的一面「添油加醋」,只露出「苦難」的冰山一角,雖然驚鴻一瞥,但也足夠震撼。

有不少人建議,在看《美麗人生》之前,去看一下《辛德勒名單》,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導演已經把其中的殘酷藏在了電影里的一個又一個「角落」。

《美麗人生》: 喜樂是它的「高光」, 苦痛是它的「底色」 - 陸劇吧

01

浪漫溫馨是它的「高光」

影片的一開始,兩個男人開著一輛剎車失靈的車,卻正好碰上迎接國王的隊伍,被誤認為是國王,群眾們歡呼一片,圭多則一臉錯愕。

這樣的開場很難不讓觀眾認為這是一部喜劇片。

兩個人來到一家農場,圭多自稱是「王子」,把農場里的小姑娘哄的一愣一愣的,最令人捧腹的是,小姑娘居然還相信了。也是在這個農場里,圭多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為之心動的美麗「公主」——朵拉。

從那以後,命運似乎就將他們牢牢的綁在了一起。

緣分這個東西,真是妙不可言,圭多申請開書店,被拒絕,卻在回家的途中,再次偶遇了朵拉,圭多終於下定決心追求這個讓他魂牽夢縈的「公主」。

朵拉是一個貴族姑娘,未婚夫也有權有勢,本是門當戶對,但朵拉和他在一起並不開心,未婚夫全身心的撲在事業和人際交往上,完全忽略了朵拉的感受和落寞,這不禁讓朵拉對未來的生活失去希望。

然而圭多的出現,不僅滿足了朵拉對愛情的想像,也填補了她內心的空虛。

《美麗人生》: 喜樂是它的「高光」, 苦痛是它的「底色」 - 陸劇吧

圭多不僅搞怪幽默,說起謊來也一套一套的,聰明如圭多,把一件又一件普通的遭遇,變的如夢幻一般神奇炫目,和他在一起,朵拉的每一天都充滿驚喜和快樂。

圭多假扮檢察官去朵拉所在的學校視察,十分滑稽的站上課桌,用漏洞百出的演講說的一眾師生瞠目結舌。

圭多假裝朵拉的未婚夫,在大雨中「劫走」了朵拉,而更加令人覺得好笑的是,圭多根本就不會開車,在撞上路邊的柱子之後,圭多將後備箱里的紅毯鋪在了朵拉的腳下,那一場大雨之下原本狼狽不堪的朵拉,很快就被這種別樣的浪漫折服。

在婚禮宴會上,朵拉無精打采,她無比的盼望圭多可以像往常一樣「憑空出現」,帶她逃離這種枯燥的生活和乏味的婚姻。圭多沒有讓她失望,騎著一頭高大的,刷著綠漆的白馬堂而皇之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帶走了朵拉,只留下幸福快樂的背影。

畫面一轉,已然是五年後,時間當真是在「彈指一揮間」。圭多和朵拉有了個一個可愛的兒子,名叫喬舒亞,兒子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基因,一樣的搞怪靈性,一樣的樂觀積極,他和父親圭多一起,讓朵拉的生活更加的幸福溫馨。

但好景不長,因為身份的原因,圭多和喬舒亞一起被帶進了集中營,朵拉義無反顧的跟隨丈夫和孩子而去,對她來說,有丈夫和兒子的地方才是家,所謂的生死與共,也不過如此了。

圭多沒有讓朵拉失望,即便身處牢獄之中,他也依舊用旅遊、度假、遊戲和坦克給喬舒亞編製了一個大型的「真人秀」樂園。趁士兵離開,圭多溜進廣播室向妻子發去「平安信」:「早安,公主,我和兒子正在玩遊戲,贏大獎!」

即便是圭多生命終結的最後一刻,也依然不忘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給喬舒亞留下了一個有趣而又歡快的側影。

圭多印在喬舒亞心底的最後一個形象,是帶著笑容的、開心的、雄赳赳氣昂昂的,像是要去領那個約定中的獎品「坦克」一樣。

彷彿上天也對喬舒亞特別愛護,因為最後他真的「得到」了最終大獎——坦克。

這,是《美麗人生》的主線,也是它浪漫而又溫馨的「高光」,一眼望去,充滿了快樂和驚喜,這也是導演想要觀眾「看見」的美好,浮於圭多生活表面的「喜劇」。

02

悲情和苦難是它的「底色」

如果故事僅僅如此,那麼它決不會獲得如此高分,更不會被無數觀眾讚譽。導演雖然把圭多的生活和人生處理的那樣輕鬆幽默。但在這「喜劇」的外衣下,許多的苦難和掙扎,也被導演保留下來,沒有將它們抹去、隱藏,甚至刻意留下蛛絲馬跡,讓觀眾們去回味、去解讀、去理解、去感悟。

我們不妨思考幾個問題:

圭多是如何跨越貧富差距和社會地位與朵拉在一起的?

鏡頭跳轉的五年間,他們經歷了什麼?

朵拉的未婚夫,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高官,又是怎樣按捺下「奪妻之恨」,而選擇不追究圭多的?

當街上到處掛著對他們「歧視」的標語時,圭多向兒子解釋的過程中,心裡是否真的那麼輕鬆寫意?

集中營里,圭多冒著生命危險,把軍官的命令翻譯成「遊戲規則」,他是否想過,稍不走運,就是無盡的深淵?

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我想很多觀眾和我一樣,對這些「疑點」都是充滿好奇的。沒錯,導演並沒有把生活殘酷的一面完全隱藏起來,因為這些現實問題,並不是一句「樂觀」就可以忽略不計的。

痛苦和幸福、快樂與憂慮、現實與夢想、樂觀與低迷,這些情緒和感受,一定是相互襯托之下,才顯得格外的可怖與美好。

從喬舒亞與外婆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朵拉和圭多的婚姻是不被父母祝福的,畢竟喬舒亞已經5歲,仍是對近在眼前的外婆充滿了陌生感,這隻能說明,這五年里,朵拉為了圭多,已然和父母決裂。

為了和圭多這樣一個「謊話連篇」的男人在一起,不惜捨棄一切,朵拉也可謂是孤注一擲,賭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雖然朵拉是一個願意拋棄富庶生活,寧願在圭多的單車上笑,也沒有對豪車豪宅有絲毫留戀的勇敢女人,但他們之間有著巨大的貧富、地位落差,這些在尋常人眼中的「鴻溝」,他們又是怎樣跨越和克服的呢?

畢竟,愛情和婚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在集中營內,那些看似驚險又刺激的舉動,其實仔細想想,任何一個「失誤」都會導致父子不可扭轉的悲慘命運。

圭多要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

當圭多嘴裡冒出「我受不了了」這句話時,可能大家都會一笑而過,可這句話卻是整部電影里,圭多唯一的一次「叫苦」,如果不是被現實折磨的身心俱憊,以他那樣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不可能說出這樣一句話的。

我們總是天真的以為,樂觀的人永遠不會感到沮喪和痛苦,以至於我們都下意識的認為圭多的抱怨,也是帶有搞怪色彩的,而這,恰恰是最令人感到悲傷的原因之一。

生活不會永遠都是快樂,就好像生活不會永遠只有傷悲,它們是對立的,卻也是相輔相成的。

圭多是「迫不得已」,妻子為了他放棄了優渥的條件和尊貴的身份,他只能竭盡全力讓妻子開心、幸福。兒子還小,他的世界裡沒有戰爭和死亡,沒有黑暗和痛苦,圭多更不能讓現實殘酷的一面顯現在兒子眼前,那對幼小的他來說,本身就是一場「災難」。

可「美麗人生」,畢竟不是「童話人生」,運氣總有「用完」的時候,圭多雖然保護了兒子,卻在尋找朵拉的途中被發現,最後被士兵殺害。

仔細想來,這部電影里的圭多,很像是那個「默劇」時代里的卓別林:他們笑,我們笑;他們哭,我們笑;他們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我們仍然可以笑出來。

這不是冷漠,而是沒有讀懂他們眼底的傷悲。

03

生活雖然充滿痛苦,但並不妨礙我們擁抱幸福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幸福的鬥爭不論它是如何的艱難,它並不是一種痛苦,而是快樂,是喜劇。

電影將美好的部分顯於表面,用誇張的、風趣的、搞怪的、充滿浪漫色彩的手法刻畫了整部電影,但與此同時,它也沒有刻意把屬於圭多人生中的磨難和困苦美化,反而不停的在表達著圭多人生中遭遇的種種黑暗和不公。

這種「矛盾」,使得無論是電影,還是圭多的人生,都更加飽滿,有血有肉。

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圭多抱著兒子準備逃命,正逢濃霧瀰漫,圭多臉上帶著凝重,穿過濃重的霧氣之後,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築起的「京觀」。

所以在看《美麗人生》之前,真的有必要去看《辛德勒名單》或者《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嗎?

電影交代的已經足夠明白,它把圭多人生中負面的、消極的碎片丟在了電影中的各個角落。可即便圭多親眼目睹了「真相」,也依舊沒有放棄,反而對生命更加的敬畏,對生活更加的嚮往,對妻子和兒子的愛意也愈發厚重。

這部電影真正傳遞的,不單是浮於表面的樂觀心態,也不是喜劇背後的悲劇種子,而是即便身處現實的殘酷和黑暗之中,也依舊選擇心懷希望和追逐幸福的信念。

圭多的死,並沒有讓人產生多麼強烈的悲痛情緒,第一反應只是覺得有點遺憾,遺憾這個有意思的男人就這樣走了,多希望下一秒他能從牆壁後走出來,臉上一如往常的帶著輕鬆的笑意。

但電影並沒有這樣做,圭多最後沒有走出來,這難免令人感到失落,可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人生總會留下遺憾,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彌補這種遺憾,用不一樣的態度和視角,去發現身邊的美好,用不一樣的心態去面對殘酷的現實。

這也是電影通過「圭多」,傳遞的人生價值觀。

影片的最後,朵拉頭髮散亂,坐在地上,她遭遇了什麼?她又是如何逃出來的?電影並沒有交代,但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都能猜到,必定是死裡逃生。

可妻兒平安,不正是圭多鋌而走險,希望看到的結果嗎?是的,他做到了!

她帶著劫後餘生的笑意擁抱並親吻喬舒亞,影片結束,甚至沒有給她機會問出一句:「你爸爸呢?」

巴爾扎克說:痛苦跟歡樂一樣,會創造一種氣氛。走進人家的屋子,你第一眼就可以知道它的基調是什麼,是愛情還是絕望。

朵拉在看到兒子孤單的身影,而身邊並沒有圭多的那一刻,我想她已經明白了一切。

作為丈夫,圭多是合格的;作為父親,圭多亦是優秀的;這個平凡的男人,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偉大」的含義。

我們都需要「美麗的謊言」,不是為了在現實中逃避真實,而是為自己風雨飄搖的內心,尋一處風平浪靜的港灣。

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在於,它重新解讀並定義了「謊言」。

這樣一部披著「搞笑」外衣的、悲喜交加的「默劇」,在無聲之中,讓每個人都讀懂了樂觀的力量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