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電影快訊 1622℃
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 陸劇吧

「接下來請出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楊冪!」

主持人的「催促聲」響起時,伊桑·霍克還在紅毯上雙手插袋擺姿勢。這位專程前來站台的好萊塢明星,顯然沒有預料到亮相時間這麼短暫,他左右環顧,直到看明白禮儀小姐「您請」的手勢,才不得不將紅毯讓給下一位嘉賓。

這一幕發生在12月1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的紅毯上,第二天便成了微博話題。影迷們忿忿不平地刷起話題#這可是伊桑霍克啊#,沒想到電影節大力宣傳的國際著名影人,仍然要給國內明星讓路。

網上視頻只給出了部分現場情況。事實上,在伊桑·霍克登上紅毯前,主持人還是對他進行了一番隆重介紹,紅毯上也有不少攝影師用中英文呼喚他的名字。畢竟,他是今年電影節大師嘉年華的重磅嘉賓。

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 陸劇吧

然而尷尬是肉眼可見的。不僅在紅毯上沒有主持人「搭話」,伊桑·霍克在大師班現場也遭遇了令人窒息的觀眾問答。

上影節、北影節勢頭仍勁,金雞獎重要性大幅上升,FIRST青年影展和平遙影展備受業內推崇…在越來越多的國內電影節當中,海南島電影節無疑是其中最年輕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電影節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規格不可謂不高。

然而從現場人士的反饋來看,標榜國際的海南島電影節距離自己學習的戛納等頂級電影節差距還不小。

「(現場)太糟糕了。」一位參加了伊桑·霍克大師班的觀眾向數娛君回憶,並指齣電影節在翻譯、主持、接待等很多方面都比較糟糕。另一位國內外電影節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士更是直白地表示,電影節還在「初級水平」。

不過對於新生的海南島電影節,同行卻多了一份理解。

一個電影節剛開始就做到完美是不大可能的。」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展部副主任、亞洲業務總管濮紫霄對數娛君表示,「如果一個優秀的電影節能夠長久公正地舉辦下去,電影人多一個展示平台,這是一個好事。」

為什麼內地近年湧現出這麼多電影節?什麼樣的電影節才能脫穎而出?年輕如海南島電影節,要如何才能實現真正實現國際化?

頂配的海南島電影節為何尷尬不斷?

12月1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開幕。本屆電影節首次增設「金椰獎」競賽單元,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1495部影片參賽。

定位於國際電影節,主辦方邀請了多位國際著名影人前來站台,包括《藍宇》《長恨歌》導演關錦鵬、執導《人間合格》《岸邊之旅》等影片的日本重量級導演黑澤清,以及執導過《一次別離》等片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好萊塢類型片導演西蒙·韋斯特、丹麥國寶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好萊塢著名演員伊桑·霍克,還邀請了現代菲律賓電影先驅雷蒙德·萊德、馬來西亞新銳導演陳翠梅以及中國導演胡偉作為評委。

前述電影節經驗豐富的人士就對數娛君指出,海南島電影節比較突出的就是大師班的陣容,而且有政府支持。

廣邀國際頂尖影人,是海南島電影節去年一開張就定下的策略。很少來訪中國的約翰尼·德普去年來了,連續兩年到訪的伊莎貝爾·於佩爾今年更是成了評委。

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 陸劇吧

雖然國際影人陣容可謂頂級配備,然而活動卻出現了不少尷尬的場面。並且意外地,都集中在了伊桑·霍克身上。

這位數度提名奧斯卡的電影人在紅毯上遭遇「冷遇」的視頻成為熱點後,網友們紛紛質疑主持人的水平、主辦方與國際化的接軌程度以及辦展能力。

除了紅毯上的尷尬,大師班現場也讓觀眾們尷尬得捏了一把汗。在伊桑·霍克大師班最後的Q&A環節,一位青年導演發表了冗長的「演講」式採訪,而當一大段感想講完之後,沒人聽明白問題到底是什麼。網友們戲謔是「實心眼子伊桑·霍克遭遇中國特色窒息式Q&A 」。

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 陸劇吧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 陸劇吧

也難怪有與會人員向數娛君吐槽,主持、翻譯、會務等等,很多方面都很糟糕。

本屆海南島電影節首次增設的電影市場交易,也引起了吐槽。12月5日,參加電影節電影市場的Rebecca Davis在社交網站上發出視頻,吐槽海南島電影節的電影市場空無一人,堪比鬼城(ghost film market)。

海南島電影節離「中國的戛納」有多遠? - 陸劇吧

雖然在不少經驗豐富參展人士看來,主辦方整體運營上經驗不足,但在業界人士看來,「一個電影節剛開始就做到完美是不大可能的,這不太可能,因此也不需要太過苛刻。」

濮紫霄以上影節舉例,「這樣規模的國際電影節,海內外註冊記者愈千人,註冊嘉賓也動輒幾千人,聯繫住宿、交通、翻譯等事務龐雜,實則需要幾千人的部隊來完成。在短暫的舉辦期間內落實所有事情,並非恆心和毅力能解決,需要時間和人手,這種辦展的能力和經驗都需要時間積累。

按照濮紫霄的說法,海南島電影節在舉辦之前也曾找過專業人士和學者考察並諮詢上海電影節的辦展經驗。

「國外常見的電影節機構組織一般由兩部分人員構成,其一是諸如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局或文化部等常規對本國電影了解的專業人士負責;其二為專門性很強的做節展活動的公司。如此一來,在會展和電影領域都趨於專業化。這一模式也是國外電影節運作了很久才出現的固定模式。」曾多次參加國際主流電影節的濮紫霄向數娛君介紹。

「電影節這些模式,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都還很新鮮,都在一個摸索和探索的階段。除了要向海外那些成熟的電影節學習之外,還要結合中國本身的狀態,路還挺長。」一位電影圈內人士對數娛君表示。

中國電影節為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杭州亞洲電影節、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當數娛君在第三方平台上搜索「電影節」,發現近年來有無數電影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當中不少並沒能引起足夠的水花。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新的電影節?

濮紫霄從選片人的角度來解釋,「近年來,中國電影的量和質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不可能所有的電影都能在電影院被看到,電影節提供了一個除了院線外更為多元的展示平台。此外,電影正常的商業上映多為票房主導形式,院線的排片經理和宣發公司關注的點與電影藝術本身關係不大。從電影節主辦方的出發角度來看,也希望能夠鼓勵多元的電影被發掘被展映。」

前述圈內人士介紹:「如今第三產業的發展、跨文化產業的結合成為新的動向,如現在興起的旅遊業+電影產業。電影節的產生也跟地方政府的扶持息息相關。很多政府和地區希望通過某個電影節來拉動旅遊,塑造城市名片。」

以海南國際電影節為例,本次電影節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不可忽視的是高層政策的支持。

2018年4月14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出支持海南舉辦國際電影節,試圖將電影做成海南新的旅遊名片,帶動旅遊、會展和周邊消費。

「海南島電影節既有擁有節展活動的特性,又有文化活動的特性。戛納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也是同樣的模式,都選址在本國風景宜人之地,讓參加電影節也成為消費好去處。」濮紫霄表示。

對於電影節越來越多,不同於外界輿論,業界人士的態度積極。

「電影節的增加,為電影人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來展示作品,也能形成良性的溝通交流,促進電影產業發展。而且,現在的影節和影展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多樣,比如上海就有個酷兒,北京有個女性影展等等,這些類型的細分是個好現象。」前述電影圈內人士補充。

電影節到底該如何脫穎而出?

中國電影節數量眾多,然而真正能做成國際影響力的屈指可數。

當數娛君提到印象深刻的電影節,電影人不約而同提到了一些具有個性的國內電影節,包括僅做過三屆的「鐵象電影大賞」、定位於新人發掘的FIRST青年電影展和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不過這當中鐵象僅舉辦了三屆就已停辦,影響力早已不在。

部分在發展中的紀錄片影展,女性影展等主題性較強、具有獨立精神的電影節同樣被看好。由此可見,真正得到業界重視被業界看好的都是具有獨特優勢和公信力的影展。

而擁有政府扶持、處在初期階段的海南島電影節的發展之路也為電影人所密切關注。

「從陣勢來看,海南島電影節做得還不錯,也配備了基本的競賽、展映、創投、市場等板塊設置。競賽單元相對較少,期待後續的發展。」前述電影人從板塊角度加以評價。

然而海南本地缺乏電影產業基礎,距離電影中心太遠,在經驗上也自然與上影節、北影節存在不小的差距,而電影節本身的文化積累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同為官辦,海南島電影節和金雞獎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同題競爭。

從今年開始,金雞獎從兩年一屆重新改回每年一屆,並且也增設了展映,強化電影節屬性。考慮到官方希望藉此爭取大陸在電影文化的話語權,金雞獎的重要性顯然大幅提升,未來規格和片單也不容小覷。

從今年公布的片單來看,海南島電影節有意在發掘自身定位。本屆電影節特別設立了「天涯海角」、「採珠拾貝」、「焦點影人」等8個展映單元,每個單元都囊括了不同類型的影片。

數娛君總結片單後發現,海南島電影節一方面是以更多國家、更多主題、專題展映的方式儘可能實現片單多樣化,另一方面則深挖經典,從老片和電影人來強化電影節的積澱和內涵。

不少業界人士也反饋,今年的片單和國際影展仍然有距離,不過相比去年有不小進步。

「我看了劇情長片的入圍名單和影展片單,氣質還是不錯的,但其精神內核目前還沒有顯現出來,還是要看發展。」前述電影圈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選片並非易事。曾從事選片工作的濮紫霄也向數娛講述了其中困難:在早期,上海電影節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知名度,在亞洲範圍不如東京和釜山,因此公開徵集影片非常艱難,需要做大量的電影節宣傳工作。

「當時,我們也曾藉助柏林電影節平台舉辦多場酒會,邀請參加柏林電影節的其他記者共同推廣上影節。也會去拜訪各個國家的電影委員會,請對方推薦電影人或者我們主動出擊。隨著上海電影節影響力上升,徵集工作才得到改善。」

而電影節無獎金的屬性也減弱了部分電影人的參展吸引力。而對於另一些電影人來說,是否參展關鍵在於該電影節對藝術本身的追求和尊重以及評獎是否具備公信力。

選片其實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電影人向電影節提交影片放映、參賽,實際是對這一電影節的公正性和客觀性的認可。電影節向電影人展現的形象會影響入圍影片的成色。電影節的主動選片也有風險,選片人需要對徵選影片的國別、國家文化背景、影人過往作品等有基本的判斷,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濮紫霄介紹。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電影人對於評獎公信力也十分看重。

有一些單一的評獎活動不公開評委及其評獎理由,對公信力其實會有影響。但像電影節一定會宣布每屆的評委陣容、具體獎項類別、宣讀獲獎評語。通過公開評委,可以感受到電影節對觀眾的尊重、選片的自信程度、評委對影片的把握程度。只有口碑好和公信力好,才能吸引更好的影片參加。但建立口碑和公信力,需要時間。」

對於海南電影節,一位電影圈內人士這樣表了他的期待:「我能感受到海南比較注重從電影和藝術本身出發,希望能夠慢慢變成下一個上海和北京。」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