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台積電要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第二座工廠的消息已經成了台灣島內的一大熱議話題,島內媒體輿論對台積電可能成為美國的公司而感到非常擔憂。據環球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9日的報道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準備額外投資上百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再蓋一座工廠,生產3納米製程晶圓。
而根據島內媒體的報道稱,就在數日前,為了參加今年12月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建廠典禮,一架載有晶元生產設備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包機飛往美國,而且類似於這樣的包機可不僅僅只有這一架,將會有10班,這10班包機上,除了台積電的技術工作人員以及生產設備外,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供應鏈廠商。他們給出的名義都是要去美國參加今年12月初的亞利桑那州新工廠開工典禮。根據島內媒體的報道,在美國將要再投資的120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它相當於台積電集團一年資本支出的1/3。
所以面對台積電這麼大的手筆,島內媒體輿論紛紛擔憂,台積電這是要將自己的整個產業鏈打包送往美國。對於台積電這麼大的舉動,國民黨方面也著急了起來。
11月9日,島內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前往立法部門進行質詢時,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就直接向她質疑道:上周台積電整機人員輸出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關切人才出走危機。
王美花則回應稱,這只是個別公司情形,經濟部門不清楚,但台積電赴他地設廠,無論是去美國或日本,勢必要有台灣的工程師支援,否則全用外國人沒辦法運作。李貴敏則進一步追問,台積電在海外的投資都需要人員,難道就等於台灣的大學培養出的人才,都要去幫別人服務?李貴敏直接指出,這分明就是要讓台灣人才「空洞化」。
而王美花則辯解稱,除台積電之外,很多廠商也進行國際布局,台灣人才會前往各地,台積電在其他地方設廠,除了僱用當地人,也需要部分台積電內部工程師協作。對此王美花直接表示,這只是一種正常現象。李貴敏則進一步質疑:「我們到底還打算幫哪些國家訓練半導體人才能力?」李貴敏當場要求島內經濟部門提供人才外流對台灣地區的影響評估報告。
事實上,李貴敏以及島內諸多媒體對於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的擔憂非常符合邏輯,因為美國對台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其一直想通過讓台積電在美設廠、生產相關晶元等方式以達到將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留在美國的目的,從而使美國完全掌控全球的半導體產業。
島內媒體在11月9日曾刊文揭露美國政府以各種威脅手段想方設法地將韓國以及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鏈搬到美國國內,從而實現晶元製造美國化。
不過美國機關算盡,最終恐怕將會以失敗而告終。10月下旬,英國《金融時報》曾以「台積電與技術冷戰」為題發表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8月份佩洛西竄台說起,說到了一個沒有對外公開的行程,就是佩洛西與台積電的兩位高層——劉德音和張忠謀見了面。
當時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直接對佩洛西表示,美國重建其國內晶圓廠產業的努力「註定要失敗」。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張忠謀的悲觀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國很難在本土招募到足夠的晶元工程師,從台灣挖人成為必然選擇。但是台積電在美工程師平均年薪約11.8萬美元,低於英特爾的平均收入12.8萬美元,也低於在島內的同崗薪資。二是美國製造晶元成本比台灣高50%。三是美國的相關產業鏈和供應鏈不具優勢,其晶元政策還會導致大陸這塊市場估計會大幅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