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遺言圖書館》,裡面記錄了歷史上偉大名人的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可是看的時候卻發現,絕大多數都是男性遺言,翻到後面好長一段竟然都沒有女性了。
關於女性的故事好像也是這樣,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被淡化忘記。
就像不久前,羊看了一個中法電影展覽,才知道世界第一部劇情片是由女導演愛麗絲·居伊拍攝,但是所有關於影史的展覽和故事都很少見到她的名字。
再比如安妮·博林,一個被獵巫罪害死的美貌王后,也是英格蘭歷史上第一位被砍頭的王后。
但面對死亡,她從容不迫,人生最後的台詞甚至頗為幽默自誇。
所以今天,羊就特別想專門給大家分享一些女性名言,看看那些同樣偉大的女性名人,在生命最後一刻到底說了什麼?
她們的遺言簡潔風趣幽默
最能體現女性的勇氣
在過去,女性沒有多少機會接受完備的教育。
就算是貴族人家的小姐,受教育也是為了抬高身價,嫁個好人家。
彈琴、讀書,都是為此。
寫出《傲慢與偏見》的簡·奧斯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培養出來的。
但是她生性聰明,終身未嫁,被稱為嫁給文字的女人。
她的作品被無數次翻拍,頭像被印在英國10英鎊的紙幣上,還被同時代作家與莎士比亞並列。
她的寫作風格以戀愛婚姻為主題,筆調溫和卻滲透譏諷,直面女性面臨的社會困境。
在簡的創作高峰期,她完成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諾桑覺寺》和《愛瑪》等經典作品。
特別是《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形象,成為了文學史上的經典。
這樣一位偉大作家,在出版著作時卻不能署真名。
因為在當時,女性走入大眾視野是極其不體面的事。
她獲得的稿費也偏低,《理智與情感》賺得140英鎊,《傲慢與偏見》賺得110英鎊,而《諾桑覺寺》僅獲得10英鎊。
一直到她去世後,粉絲羅伯特·威廉·查普曼為她編纂了五卷本小說集,才讓她的著作再度流行開。
簡·奧斯汀去世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但求一死。」
蘊含了這位女作家面對死亡時無上的勇氣。
羊不禁想,如果她活在今天,或許也會寫出許多《好東西》這樣的電影劇本。
而這一次,可以大大方方地署上姓名。
大家從小就認識的居里夫人,本名瑪麗亞·薩洛梅婭·斯克沃多夫斯卡。
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在研究瀝青鈾礦時,她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後者對於治療癌症來說極其重要。
瀝青鈾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發明了小居里x光機,幫助治療了上百萬名傷員。
儘管居里夫人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她的性別使她在求學之路上面臨諸多限制。
青少年時期,她無法被正規高等院校錄取,只能在機構念書;讀博的時候,她想回到祖國波蘭做貢獻,卻被大學拒之門外。
因為是女性,她無法在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上發表演講,也無法成為法國科學院的院士。
但是這些限制沒能阻止她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就連結婚的時候,她穿的也是自己最心愛的藍色實驗服,對她來說這才是一生最盛大的裝束。
值得一提的是,她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研究計劃詳細記錄了下來。
或許她很早就意識到,將來一定會有人質疑一位女性怎麼可能做出這麼偉大的研究成果。
66歲那年,居里夫人因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去世,這和她多年來一直在高強度輻射中工作有關。
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不要,我想自己一個人待著。」
這位忙碌了一生的偉大科學家,終於有機會得到充分的休息。
羊有空的時候,很喜歡去看現代舞演出。
而現代舞的先驅,正是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她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舞台上披頭赤腳演出的藝術家。
她的童年非常艱難。
伊莎多拉的母親是音樂家,和她的父親離婚後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
因為家裡太窮交不起房租,小時候她和家人經常被趕去不同的街區。
儘管如此,她從母親那裡獲得了充足的愛。
每到晚上,母親就會在家裡彈奏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的音樂,朗誦莎士比亞、雪萊、濟慈和彭斯的詩歌。
這啟發了伊莎多拉的舞蹈天分,她從詩歌、音樂和雕塑中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舞蹈。
鄧肯放棄了傳統的舞衣,改穿寬鬆裙袍,披頭赤腳登上舞台。
她把《馬賽曲》、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門德爾松的《春》和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都編成了舞蹈。
不僅改變了傳統芭蕾的僵硬和刻板,也引領了現代舞革命。
鄧肯的生活和舞蹈一樣充滿了激情和波折。
她在美國反共時期加入蘇聯國籍,在阿根廷貴族面前跳起底層流行的探戈。
她還在德國、法國和蘇聯等地創辦舞蹈學校,收取非常低的費用,讓窮人家的孩子也有機會學習跳舞。
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進程。
就連她的遺言充滿了希望,彷彿光明女神的讚歌:
「再見了,朋友們!我要駛入光芒了!」
一個被困在家中24年的人,她的精神狀態是怎樣的?
伊麗莎白·巴雷特·布朗寧被公認為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經典作品《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詩集》在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堪稱家喻戶曉。
很多著名作家,比如艾蜜莉·狄金生和愛倫·坡都是她的書迷。
15歲時,伊麗莎白因為騎馬,不小心跌傷了脊椎,從此下肢癱瘓了24年。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早就崩潰了。
但是伊麗莎白並沒有,她將個人的痛苦轉化為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創作出了《天使及其它詩歌》,用詩歌為受壓迫者發聲。
這首詩傳播開後,促使英國國會通過了禁止僱傭童工的議案。
39歲那年,伊麗莎白遇到了小自己六歲的年下奶狗兼頭號粉絲羅伯特·勃朗寧。
他深受伊麗莎白的詩歌啟發,還給她寫了情書。
兩人一見鍾情。
在勃朗寧的鼓勵和支持下,伊麗莎白重新獲得了行走的能力,還寫下了著名的十四行詩系列。
55歲時,伊麗莎白在丈夫的關懷中去世。
她的遺言是:「很美好。」
雖然開局不利,但她用自己強大的毅力扳回人生一局。
詩歌帶給她陽光,讓她乘著文字的翅膀飛向世界各地,思想跨越了時代。
在此道路上,她還收穫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從這些角度來看,她的人生確實是很美好。
遺言中
有她們最精彩的人生
教育小孩的時候,家長們經常喜歡給女孩買芭比娃娃,給男孩買飛機模型。
其實,這也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美國航空先驅阿梅莉亞·埃爾哈特就是一名女飛行員。
她從小就對非傳統女性領域的活動,比如籃球、修車充滿興趣。
在那個飛行被認為是男性冒險家專屬權利的年代,她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的記錄。
1932年,她駕駛lockheed vega 5b型飛機,成為首位單獨、不停頓飛越大西洋的女性。
可以說,她生來就是為了創造女性記錄。
埃爾哈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飛行員,也是一位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她創立了女性飛行員組織the ninety-nines,鼓勵更多女性加入飛行。
目前這個組織仍然在運轉,擁有超過5000名女飛行員會員,遍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她還撰寫了關於自己飛行經歷的暢銷書,記錄了她的飛行經歷和對飛行的熱愛。
1937年,埃爾哈特和航海家佛萊得·努南試圖成為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的女性。
但在飛向南太平洋上空時,她與外界失去了聯繫,從此下落不明。
最後一次出發前,她在給丈夫的信中寫道:
「女人必須儘力去嘗試男人們做過的事情。」
這句話,也是她強悍人生的寫照。
之前某明星出演的《楠丁格爾》引起不少爭議,而歷史上的弗洛倫絲·南丁格爾絕對不是可以被輕易碰瓷的。
她不僅是護士,還是統計學家和社會改革者,影響了現代護理業的發展。
南丁格爾出生於義大利的一個英國上流社會家庭。
31歲那年,她不顧家人反對,在德國凱撒斯韋特接受了護理培訓,開啟了護士生涯。
這在當時是非常叛逆的舉動,護理在那個年代被認為是底層人才會做的事。
南丁格爾最著名的貢獻是在1854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她帶領38位護士志願者前往戰地醫院。
通過分析軍事檔案,她發現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並非戰場傷亡,而是戰後感染和不當護理。
在克里米亞,南丁格爾被譽為提燈女士。
她夜以繼日地巡視病房,為士兵們帶來了安慰和希望,使得南丁格爾成為了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提燈夜巡的南丁格爾
戰爭結束後,南丁格爾繼續推動醫療和公共衛生的改革。
她在倫敦的聖托馬斯醫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非修道院形式的護士學校。
還寫下《護理筆記》,為護理實踐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丁格爾還是一位傑出的統計學家。
她用圓餅圖來展示數據,這在當時是具有革命性的。
南丁格爾玫瑰圖
為社會奉獻了一生的南丁格爾,連遺言都像是在禮貌回應別人對她的感謝:
「太客氣了——太客氣了。」
而這種被人誠懇感謝的話語,真實地貫穿了她的一生。
1912年,國際護士理事會將她的生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以紀念她對護理事業的貢獻。
她的形象被印在紀念款郵票上,以此頌揚她無私奉獻的精神。
各國郵票上的南丁格爾
芭蕾女皇安娜·巴甫洛娃,出身於1881年聖彼得堡郊區的一個貧寒家庭。
8歲那年,在觀看了《睡美人》的演出後,她決心成為一名芭蕾舞者。
她10歲進入舞蹈學校,19歲時進入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並迅速成長為首席女演員。
1905年,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貴人,現代芭蕾之父米歇爾·福金。
後者為她量身打造的《天鵝之死》,成為了20世紀芭蕾舞的代表作之一。
在4分鐘的舞蹈中,她穿著薄紗禮服,背後裝飾著巨大的翅膀,如同一隻優雅又悲切的天鵝。
巴甫洛娃的巡演足跡遍布44個國家,演出了數千場,她的舞蹈感動了無數觀眾。
1922年,她來到上海,成為將西方芭蕾傳入中國的第一人。
1931年,巴甫洛娃因肺炎去世,她的最後一句話是,「把我的天鵝裙準備好。」
被火化後,她的骨灰被安置在戈爾德斯格林火葬場,她的芭蕾舞鞋與她相伴。
羊相信,在另一個世界,她將繼續翩翩起舞。
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以其深邃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和對女性主義的先鋒思考而聞名。
她的父親是文學評論家萊斯利·斯蒂芬爵士,和很多文學界人士都有往來。
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家庭中,伍爾夫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在早年就展現出對文學的熱愛。
在倫敦國王學院接受教育後,伍爾夫開始了她的職業寫作生涯。
她的作品《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和《奧蘭多》等,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
伍爾夫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描繪人們心底的潛意識,她的這種創新對英語語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小說創作,伍爾夫還是一位散文家。
她的《自己的房間》是女性主義文學的重要文本,提出了女性需要自己的房間和獨立經濟地位,對後來的女性主義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儘管伍爾夫的生活充滿了創作和成就,她也飽受抑鬱症的折磨。
1941年,伍爾夫在與精神疾病的長期鬥爭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她在給丈夫的遺言中寫道:
「我強烈預感到我將要瘋狂。這種狀態下我寸步難行。我耳鳴,腦海中各種聲音撕咬,無法靜心工作。我已經和這種狀態鬥爭許久,現在我斗不動了。此生我雖欠你幸福,卻不能再這麼自私地繼續破壞你的餘生了。」
歷史長河中的遺言,往往是個體生命故事的最終註腳。
羊從這些遺言中,能夠感受到女性在不同時期面臨的挑戰,以及她們如何以智慧、勇氣和尊嚴來應對。
在那些女性權益還十分低下,步步受阻的年代,她們用自己的方式闖出一片天。
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的奮鬥和抗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進步和改善。
她們的遺言正如她們的人生一樣精彩,一樣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