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毛時安:在那些普天同慶的日子裡

娛樂頭條 8708℃

每年國慶我都會播放管弦樂《紅旗頌》,樂曲中,我們的祖國不老!

十日談|毛時安:在那些普天同慶的日子裡 - 陸劇吧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我出生在共和國誕生前的炮火硝煙中,伴隨著共和國一路走來,幾乎目睹、體驗了新中國經歷的所有的重大事件。

很遙遠的童年中的國慶節就是大遊行。姑媽家住在離人民廣場不遠的廈門路。我和弟弟,在表妹的帶領下,穿過許多小路小弄堂,在值班糾察隊員不注意的瞬間,就像游擊隊穿越封鎖線,很驚險地拐彎抹角一路流竄到南京路,擠在人山人海中,焦急等著遊行隊伍過來。大約中午時分,老遠聽到大銅鼓和號角的聲音傳來,接著,紅旗招展,巨大的畫像和標語,工農商學兵,穿著各行各業服裝的遊行方陣,浩浩蕩蕩依次從面前走過。南京路上各棟大樓家家戶戶的窗口、陽台都是人頭。我們像泥鰍一樣從密集的大人身邊擠進去,踮著腳,目不轉睛地看著川流不息的大遊行隊伍,少年的心就像漲潮時分,滿滿都是歡樂!

1962年國慶之夜,我讀初中,和同學結伴參加中華造船廠的國慶聯歡活動,在船廠的露天大廣場看電影,一直到半夜時分才離開。晚歸的輪渡「突突」地在黑漆漆的江上航行,突然,江面飄來一陣美妙的小提琴旋律,時而歡快,時而深情,時而悲憤,給國慶的夜色塗上了一層絢麗而濃郁的別樣色彩,也是我青少年之交內心最被攪動的時刻。這旋律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上世紀90年代,我有幸認識了《梁祝》的作曲家何占豪、陳鋼,而且成了朋友。

1997年,我調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籌備、組織50周年大慶的獻禮創作。猶記得在西湖邊和導演郭小男談《牡丹亭》,和羅懷臻討論《寶蓮燈》《西楚霸王》。天天泡在上海京劇院、上海歌舞團、上海芭蕾舞團、上海越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淮劇團……排練場,討論劇本,看排練,披星戴月,幾乎每天深夜才回家。看著大劇院版越劇《紅樓夢》氣宇軒昂,舞劇《蘇武》黃豆豆、京劇《寶蓮燈》史敏的青春煥發,看著崑劇《牡丹亭》全本的精彩……既備嘗了「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煎熬,也享受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創作歡欣。

我還應《中學生語文報》之約,滿懷深情撰寫了頭版頭條特稿《為了共和國的每一個黎明》。文章記錄了國慶前夕親眼看到黎明景色的變化,謳歌了祖國的黎明。因為要適合中學生,我寫得特別用心。2002年國慶前夕,印象中和冰心、老舍、馮驥才的國慶美文一起在中央電視台《子午書簡》演播。

2009年國慶60周年前夕,我有幸奉調首都北京,擔任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宣傳部主任,直接參与了國家重大文化項目創作演出的全過程。創作團隊集合了喬羽、閻肅、張繼剛、劉詩昆、張千一、瞿弦和、鮑國安、徐沛東、韓紅、毛阿敏、殷秀梅、閻維文等一大批優秀藝術家。9月21日在人民大會堂最大的湖南廳,我主持新聞發布會。每天人民大會堂連排至黃昏時,我望著夕陽西下的國家大劇院,感念中華民族的歷史滄桑和奮鬥偉業,百感交集。9月28日,中央領導親臨現場觀看。正式首演結束,望著空空的舞台和大會堂,我熱淚盈眶。一個人一生能為國家作點貢獻,是我最大的光榮。我還為上海文藝出版社爭取到了《復興之路》的出版項目。

2019年向國慶70周年獻禮,我出版了《攀登者》《野百合的春天在哪裡》兩本個人新著……今年75周年,我該為共和國做些什麼呢?

還記得女兒小時候,我們全家乘55路公共汽車,從楊浦區趕到外灘,三四歲的女兒騎在我肩上,在人流中看燈,燈光映紅了笑臉。現在,女兒長大了,她也成了母親。我自己每年國慶都會播放管弦樂《紅旗頌》,在樂曲中,紅旗依然飄揚,我們的祖國不老!(毛時安)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