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明星」不討喜,扮演成龍也不行 | 人工智慧+

娛樂頭條 8601℃

「AI明星」不討喜,扮演成龍也不行 | 人工智慧+ - 陸劇吧

撰文 | 程書書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電影《傳說》官微

當在大銀幕上看到27歲的成龍時,觀眾的反應不是驚喜而是質疑。

7月10日,由博納影業集團出品,唐季禮編劇並執導,成龍、張藝興、娜扎等人主演的電影《傳說》上映。作為2005年經典電影《神話》的姐妹篇,又是唐季禮和成龍的第十次合作,《傳說》在上映之初熱度非凡。不過比起以上諸多頭銜,《傳說》還有更大的賣點——通過ai重塑技術,再現27歲的成龍。

為了在大銀幕上看到年輕時的成龍大哥,大批網友期待著衝進電影院。電影正式上映前三天(7月7日),點映和預售的總票房就已突破3000萬。但科室點映過後,《傳說》的口碑乃至票房情況急轉直下,正式上映當天票房僅841萬,豆瓣評分5.5分。之後貓眼預測總票房也一路下跌,由1.15億降至8500萬再到7980萬。

有消息稱,《傳說》耗資5000萬美元,相當於3.6億人名幣左右。如果想回本,票房至少要到10億以上,10億以下就妥妥虧本。然而,截止到7月28日16:00,電影已上映19天,總票房也不過7960萬。《傳說》賠的慘烈,而觀眾不買賬的原因,似乎恰恰就是他最大的賣點——ai數字人

「AI明星」不討喜,扮演成龍也不行 | 人工智慧+ - 陸劇吧

一、ai成龍「坑了」

和《神話》類似,《傳說》講述的也是古今雙線故事。70歲的成龍負責現代戲份,是一位研究歷史的資深教授,因在考古中挖掘出了神秘的薩滿古玉,他在夢境里反覆穿越,牽引出古代的他(即趙戰)與匈奴公主夢雲(古力娜扎飾)的前世愛戀。

影片中,由「ai成龍」扮演的西漢武將趙戰戲份佔比高達70%,成為了電影的絕對主角,而成龍大哥本人戲份還不到其一半。有影迷吐槽稱,時長129分鐘的電影,看真成龍的只有29分鐘。

可這位「ai主角」的表演,卻是觀眾吐槽的源泉。

自出場的第一個側顏開始,「ai成龍」就讓觀眾發覺了許多的不對勁。大銀幕中,這位沒有皺紋的青年,面部有大量高光,像自帶3d磨皮濾鏡,光滑程度和其他演員不在一個圖層里。有影迷感慨道:「成龍的第一個ai鏡頭,比(女主角)古力娜扎的臉還滑。」

「AI明星」不討喜,扮演成龍也不行 | 人工智慧+ - 陸劇吧

圖源:電影《傳說》

除了面部皮膚問題,「ai成龍」無論是表情、神態,還是眼神,都充滿了違和感。

比如被人用劍壓著掙扎,馬上就要小命不保時,他本應咬緊牙關,表情效果卻像露齒一笑;受傷倒地時,面部本應猙獰,他卻眼神飄忽,神色安詳;再比如,出生入死的兄弟為救自己犧牲時,本應悲痛欲絕的他卻嘴角瘋狂上揚,眼神渙散沒焦點,定睛一看五官還有點歪......無論情節悲喜,「ai成龍」永遠掛著上揚角度固定的微笑,哪怕經歷了人生重大打擊,有人遇險、遇難,他都只會揚天張嘴,做出不明所以的疑似哭泣表情。

面部表情單一缺乏觀賞性,動作形體上也無法轉頭超過90度角。「該悲傷的時候彷彿在笑。這充分說明ai在電影市場完全不適用。」有豆瓣網友如此評價。

而除了ai技術水平有限引發的諸多槽點,「ai成龍」營造的ai濾鏡感也破壞著影片在觀眾心中原本的加分點。

為了表現誠意,《傳說》中千軍萬馬的戰爭大場面,是在新疆軍馬場實際拍攝的。但有影迷表示:「在實際觀影中,看到ai的『主角』,內心的想法是,這些畫面會不會都是ai合成的?很難沉浸影片之中。」

「AI明星」不討喜,扮演成龍也不行 | 人工智慧+ - 陸劇吧

圖源:電影《傳說》官微

從《傳說》的口碑與票房來看,主創們設想「ai成龍」帶來的美好前景,並未被觀眾所接受。在不少觀眾看來,用明星的數字人來演繹電影,是對電影藝術的一種褻瀆。

二、ai「復活」明星被叫停

大眾對於明星數字人的抵觸不僅僅是參演影視。此前,視頻平台上ai「復活」明星的視頻就引發過一輪爭論。

今年3月份左右,逝世明星的ai視頻頻繁出現在短視頻平台上。ai李玟表示「希望你們都能活得很好」,ai高以翔稱「你們的每一個留言、每一份關懷我都感受到了」,ai喬任梁也在跟粉絲問好,ai姚貝娜稱「我去的地方還是能盡情歌唱」,ai科比用英語表示「很高興以這樣的方式再次和你們相見」......

「AI明星」不討喜,扮演成龍也不行 | 人工智慧+ - 陸劇吧

圖源:抖音截圖

但此類ai視頻很快引起逝者家屬的反感,有的家屬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對方儘快下架;有的家屬稱,不希望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嚴厲譴責並堅決抵制該行為。

雖然發布者自稱,這是一種情感撫慰的方式,利用高科技,給活著的人提供情緒價值;但是在視頻評論區,很多網友質疑:這種行為打著溫情的名義,實則是在消費已經離去的人。

有媒體發現,這些號稱用高科技治癒人心的賬號,背後不少有專業團隊,有一些還在朋友圈招學徒、招代理;還有一些製作者的主頁顯示承接數字人製作、「復活」親人等業務。自稱科技暖人心,實則打著精明的「算盤」,用ai換臉逝世明星來引流、收費。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份,這門生意就有人做過。彼時,新壹科技就曾推出過一款明星數字人祝福平台——秒祝,就是基於新壹視頻ai大模型,通過大數據訓練,將明星的形象和聲音完美地模擬出來,生成對應的明星數字人形象,最終呈現給客戶的是以明星數字人為主角的個性化定製祝福視頻,模式和明星「萬能模型」大同小異。

然而秒祝推出後並未收穫多大反響,當前秒祝平台上的業務似已轉換,沒有明星數字人,都是一些陌生面孔的數字人。如今,隨著輿論的發酵,電商平台上的明星「萬能模型」產品消失無蹤,短視頻上ai「復活」明星的視頻也都下架了個乾淨。

圖源:秒祝截圖

明星數字人生意做不下去的原因很簡單,在《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當中,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和技術支持者提供人臉、人聲等生物識別信息編輯功能的,應當提示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編輯的個人,並取得其單獨同意」。

但是,大部分的商家很難取得明星乃至去世明星家屬的同意,因此,ai合成明星成為一門違法的生意。即使得到了授權,在不少網友看來,這何嘗又不是另外一種欺騙?讓明星們不必幹活,只需要使用數字人,就能拿到不少錢。

三、明星數字人惹爭議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人成為人工智慧企業競相角逐的新賽道,並逐漸深入各行各業。從影視娛樂到品牌營銷,從電商直播到金融服務,尤其是電商直播中,數字人直播帶貨儼然成為新的業界風口,donews曾在《ai主播火了,直播賣貨還需要「真人」嗎?| 人工智慧+》一文中,探討了ai主播的發展現狀。

可見,大眾對於數字人並非全然不能接受,那為何明星數字人卻引來大眾的爭議?

一些影視從業人士將對明星數字人的爭議歸結為技術的受限。在今年的上影節上,光線傳媒的董事長王長田就提出「ai就是人類在創造作品時用到的工具,這個工具至少在電影行業還很不成熟,比如,現在的一些視頻生成工具,實際上只能滿足低清晰度、低容量的需求」。

然而,當ai技術真的能以假亂真,觀眾就能接受明星數字人的表演嗎?豆瓣上,對《傳說》的一段影評,或許能反映當前大眾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影片中的角色,彷彿是精心雕琢的機器人,他們的言行舉止雖精準無誤,卻缺少了那份源自靈魂的溫度與深度。角色的每一次對白,都像是預設程序的輸出,而非心靈的真實碰撞。這種ai化的表演,讓情感共鳴成為了一種奢望,讓人不禁質疑:當角色失去了人性的光輝,電影還能否觸動人心?」

當明星數字人出現在銀幕上,台下的我們追星追的究竟是什麼?這樣的影視作品,傳遞出的內核又是什麼?而什麼是真的,什麼又是假的呢?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