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電視綜藝IP長壽等於常青嗎?

娛樂頭條 4699℃

國民電視綜藝IP長壽等於常青嗎? - 陸劇吧

國民電視綜藝IP長壽等於常青嗎? - 陸劇吧

  《你好,星期六》邀請了不少流量藝人,比如檀健次、王鶴棣、李雪琴等。

國民電視綜藝IP長壽等於常青嗎? - 陸劇吧

李晨是《奔跑吧》的常駐嘉賓。

國民電視綜藝IP長壽等於常青嗎? - 陸劇吧

  《王牌對王牌》里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角色。

  娛樂廠牌觀察④

  電視綜藝,曾有過一段黃金時期。2012年起,各大衛視製作了許多綜藝節目,一些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一些廣受歡迎,留存至今,成為電視綜藝的長壽綜n代。本期娛樂廠牌觀察,聚焦《你好,星期六》《王牌對王牌》《極限挑戰》和《奔跑吧》四檔電視綜藝節目,探討國民電視綜藝的現狀。

 01

  衛視王牌生於黃金時期

  2012年到2013年,《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綜藝播出,一經播出便紅遍大江南北,正式開啟了幾大衛視真人秀製作的熱潮。本文所提及的四檔國民電視綜藝中,有三檔節目便是誕生於這幾年的黃金時期。

  2014年,浙江衛視引進韓國sbs電視台綜藝節目《running man》,製作了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後改名為《奔跑吧》),請來鄧超、angelababy、李晨、陳赫、鄭愷、王寶強、王祖藍七位藝人擔任常駐嘉賓,節目迅速走紅,成為當時最熱真人秀。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除第一期節目外,後14期節目收視率均位列csm50城市網第一。

  2015年,東方衛視製作了大型勵志體驗節目《極限挑戰》,嚴敏擔任總導演,六位嘉賓組成極限男人幫。節目的戲劇化設置通過「三精」和「三傻」的嘉賓組合發揮出了最大的綜藝效果,吸納了一大批忠實觀眾。《極限挑戰》前兩季節目不僅收視率總是名列同時段節目的第一位,也在豆瓣評分人數超過10萬人的統計中分別拿下了高達9.3分和9.4分的好口碑。

  2016年,在電視綜藝發展的高潮時期,浙江衛視製作了一檔室內真人秀《王牌對王牌》,由吳彤擔任總製片人,王祖藍、白百何擔任常駐隊長。雖然《王牌對王牌》的第一季第一期節目便刷新了衛視綜藝首播的收視紀錄,但後來白百何受傷,謝娜臨時補位隊長,整季節目總體的反響並沒有太熱烈,直到第三季沈騰和賈玲兩位國民笑星的加入,才讓這檔節目逐漸成為衛視綜藝的代表作品之一。

  《你好,星期六》的誕生,相比其他三檔節目要更加特別。這檔室內綜藝節目首播於2022年1月1日,「前身」是全國人民皆知的《快樂大本營》。2021年10月9日,湖南衛視宣布,《快樂大本營》升級改版、更新換代,《你好,星期六》即是「快本」改頭換面歸來的新節目,由當家主持何炅坐鎮,搭配不同新面孔組成新的主持團。

  或生於衛視綜藝當打之年,或繼承了經典ip,雖然節目冠以自身的「名號」各有不同,但這四檔節目的內容設置大多都以遊戲為主的輕鬆內容,相對於其他類型化的節目來說觀看門檻更低,老少咸宜,這也助力它們成為各個衛視的王牌ip,甚至是國民電視綜藝節目的代表。

  即使不將《快樂大本營》的歷史算進時長,四檔節目中也不乏綜n代老前輩,《王牌對王牌》第八季於今年年初收官,走到第十季的《極限挑戰》正在播出,同樣在播的《奔跑吧第八季》實則是該ip的第十二季節目。但長壽與常青一定能畫上等號嗎?或許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02

  成績仍是頭部 但熱度與口碑衰減

  不可否認的是,在至今仍在製作和播出的電視綜藝中,這四檔節目依然處於頭部地位。

  從播放成績來看,它們的收視率和網路播放量在同期競爭中表現突出。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的2023年地方衛視晚間時段首播文藝節目單頻道收視率top30信息,《奔跑吧第七季》《王牌對王牌第八季》《極限挑戰第九季》和《你好,星期六》的收視率分別位列第1、2、4和7位。細分到播出時段來看,四檔節目均是同時期同時段的收視第一名。

  網路播放量的成績同樣名列前茅。雲合數據2023電視綜藝有效播放霸屏榜顯示,《奔跑吧第七季》《王牌對王牌第八季》《你好,星期六》和《極限挑戰第九季》佔據了前四位。

  此外,四檔國民綜藝ip的招商數據在電視綜藝中也屬於是穩定發揮型選手,在各衛視招商會上,它們常冠有「王牌」「爆款」「重磅」等修飾語。例如,《奔跑吧第八季》的贊助商最多,共有六家不同「金主」為其買單。

  但與此同時,看似優異的表現背後也有隱患。一來是播放量正在走低。從雲合數據年榜顯示的網路播放量來看,三檔季播節目都呈現了浮動下降的趨勢。

  以《極限挑戰》為例,第六季至第九季節目的正片有效播放量從10億多下降到了4億多。而下降幅度更為明顯的是《王牌對王牌》,第五季至第八季的正片有效播放量由25億多降至不到12億(注:因第八季為跨年播出,所以播放量可酌情將2024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增加進來)。相比而言,《奔跑吧》的走勢較為和緩,2023年與2020年比較僅下降不到2億。

  二則是大眾口碑與關注度不如以往。豆瓣評分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數據信息。《奔跑吧》系列在第一季之後,直到去年才重新邁入7分門檻,但評分人數已經減少到不及往年的四分之一;在總導演嚴敏出走後,前兩季成為高分經典的《極限挑戰》在第五季豆瓣評分跌破5分,近年的兩季節目也在及格線徘徊,評分人數不到一萬;《王牌對王牌》的走勢則是以第四季和第五季為轉折點,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第七、八兩季都沒能及格,最新一季評分人數僅7000餘人;《你好,星期六》播出兩年,評分仍只有6分。

  分數的下降意味著口碑的下滑,而播放量與評分人數的減少實則是曾經那批忠實觀眾正在不斷流失。縱向對比來看,這四檔節目面臨的局面也沒有想像中樂觀。

03

  內容模式化從捧人到靠人帶?

  曾經熱播的綜藝大家不愛看了,問題在哪?如果要用一個最簡單明了的答案來回答,可能是:膩了。內容的套路化和模式化大概是最受詬病的缺點之一。幾檔節目以其輕鬆愉快的特性成為了觀眾的電子榨菜,可是沒有人希望頓頓都吃榨菜。

  《王牌對王牌》和《你好,星期六》都是棚內綜藝,內容上基本由表演+互動遊戲兩部分組成,有「傳聲筒」和「123看這邊」這樣的經典遊戲存在,但每期節目的環節設計幾乎都大同小異,只能靠不同的嘉賓陣容來減少同質化。

  作為戶外綜藝,《奔跑吧》和《極限挑戰》雖然在每一期的主題和內容設置上會凸顯少許差異性,但一來是常駐陣容的固定化,二來是在進行了近十年的製作之後,很多內容會呈現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模式化包裝,也很難給人新鮮感。

  因此,在內容難以創新的情況下,常駐陣容對於國民級綜藝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強調常駐陣容的一體化是這四檔節目的共性,從《快樂大本營》的「快樂家族」到《你  好,星期六》的「好六團」,《奔跑吧》有「奔跑兄弟團」,《極限挑戰》從「極限男人幫」到「極限男團」,《王牌對王牌》則是「王牌家族」,這些概念都在強化一體性。在這個整體之內,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角色,來讓這個團體產生足夠的化學反應。

  《極限挑戰》的「三傻」和「三精」製造了許多戲劇化的效果,《王牌對王牌》離不開沈騰和賈玲的加持……陣容越有趣,節目才會越好看,許多節目都曾受益於此。

  但話說回來,國民電視綜藝ip之所以被行業和大眾當成「好資源」,有一定程度的原因是能夠最快地幫藝人打開知名度,換一個簡單的說法,就是「捧人」。

  許多當紅藝人的綜藝首秀都是《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和《極限挑戰》,在早期也發揮了「捧人」的作用。例如,《奔跑吧兄弟》為angelababy和迪麗熱巴打開全國知名度,而《極限挑戰》直接為王迅提高了大眾認知度。

  今時不同往日,這些節目的嘉賓陣容經歷了一次次的改變。在改變中,一個明顯轉向是,它們的「捧人」作用降低了,甚至於從「用誰誰紅」變成「誰紅用誰」,四檔節目近幾年的陣容中,不乏白鹿、范丞丞、龔俊、華晨宇、黃明昊、檀健次、王鶴棣等流量藝人,養成系偶像組合時代少年團的丁程鑫、宋亞軒、張真源和嚴浩翔四名成員也分別在節目中擔任常駐嘉賓,節目官博評論區經常被粉絲控評包圍。

  從製造星光變成藉助星光,需要嘉賓粉絲來完成各項數據流量指標,這實際上也是節目本身的內容影響力在下降的表現。

 04

  電視綜藝漸顯頹態

  前文提到,有三檔節目生於衛視綜藝的黃金時期。而今它們所面臨的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本質上是電視綜藝由盛轉衰的必經之路。

  一份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顯示,自2016年以來,我國的電視開機率由70%斷崖式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儘管電視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但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了。

  原因之一是網路綜藝的衝擊。電視綜藝沒落的這幾年,也是網路綜藝迅猛崛起的幾年。因為觀眾審美的進步,大眾對於綜藝的期待和需求存在分野,已經很難去做出一檔人人都愛看的綜藝節目。這些年來,類型化的綜藝節目也比合家歡式綜藝更容易出現精品和爆款,小眾的垂直的節目往往能吸納更為忠實的受眾群體。無論是內容題材還是呈現和時長,網路綜藝都擁有更大的探索空間。

  另一方面,大眾對於綜藝的需求也有所減少。長視頻平台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豐富大量的網生內容供大眾自由選擇,短視頻平台和社交媒體佔據了大眾的碎片化時間,線下玩樂的多樣化也讓更多人願意關上電視機走出家門,娛樂方式增多,大家並不像以前那樣拘泥於一台電視機。

  如何找回觀眾的注意力,其實是所有電視綜藝的挑戰。

  只打安全牌一定走不遠,求變和創新是內容行業的永恆主題。今年5月,湖南衛視《歌手2024》回歸,用直播形式讓歌手同台競技,讓溫吞許久的電視綜藝市場再起波瀾。湖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蔡懷軍曾公開表示,第二期節目的直播數據上漲了五倍,並且拉動了全國大屏的開機率。案例雖然局限在音綜,但也彰顯了好內容對於觀眾的吸引力。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有前期積累的基礎,國民電視綜藝們還有進步和提升的機會。但希望這些承載了過去歡笑的節目不要變成溫水裡的青蛙,畢竟長壽和常青之間從來沒有等號。

  采寫:南都記者 余曉宇 實習生 宋卓欣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