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是春節檔後第一部現象級電影,不僅票房輕鬆突破4.5億,還能在與《沙丘2》的正面較量中勝出,相關的熱梗更是到處流傳。
作為主演的阮經天,也憑藉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提名了第6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被低估的好演技
在第60屆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上,上演了一出令人發笑的「相聲」。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在第50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阮經天中途離席,導致錯過了歷屆金馬影帝影后同台見證最佳影片的歷史時刻,被台灣媒體狂批耍大牌,也引起了一些前輩的不滿,認為他不懂尊重前輩。
時隔多年,阮經天再次入圍金馬獎影帝出席盛典,在作為頒獎嘉賓上台頒獎時,同為頒獎嘉賓,也是電影《周處除三害》另一主演的陳以文cue到了當年阮經天中途離席金馬的老典故。
陳以文說一句,用鞭子抽阮經天一下(還原片中場景),並要求阮經天承諾再不提前離席。
這一幕不但帶來了不錯的現場效果,也聰明的緩和了阮經天和台灣娛樂圈的關係。
不過,能讓整個圈子都原諒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阮經天的實力。
作為當今台娛為數不多能挑大樑,並且有足以向外擴散的影響力的青年男演員,台娛對阮經天抱以厚望。
阮經天也不負眾望,從《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扶搖》到如今的《周處除三害》,阮經天已經向觀眾證明了他的演技。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在《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中某一集,他飾演的胡八一蹲在農村的戶外上廁所。
手一抄,腿一蹲,吸吸鼻子就跟同伴商量起事情來。
那自然的神態讓人無法跟記憶中的阮經天聯繫起來。
誰能想到,那個演偶像劇中霸道總裁出道,經常出現在花邊新聞中的阮經天,演起毫無形象可言的糙漢角色來,也能如此不齣戲。
早就說,一個演員的出色,不在於他隨時隨地都能拿出優秀的演技。
而在於,就算最開始他不夠優秀,可他早期的靈氣和過程中的進步都不應該被忽視。
說到《周處除三害》中他飾演的這位瘋狂又弔詭的殺人犯,其實在他出演《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時就可見端倪。
在《心理罪》中阮經天飾演了一位心理扭曲的連環殺人犯,他自認為公平正義,不滿法律判決,為了行使自己心中的正義,公然向警方挑釁。
天台對峙的那場戲,阮經天近乎瘋狂的眼神和嘶吼的台詞都無比具有穿透力,情緒的渲染也絕對是專業演員的實力。
在幕後花絮中可以看到,天台高達14層樓,為了更具真實性,阮經天選擇無護具拍攝,而他本人是非常恐高的。
對待作品的極限態度,甚至都和他飾演的極端角色如出一轍。
很難說是阮經天本就如此,還是他真的把自己變成了角色。
《扶搖》之後,阮經天的演技受到很多批評。
在我看來,這其中不乏部分觀眾對待古偶先入為主的偏見。
好在作品自會替阮經天正名,他再一次靠《周處除三害》得到了應有的讚譽。
台影引進帶來的新局面
很多人看完《周處除三害》之後,都會問一句:怎麼過的審啊?
真是問到點子上了,內地上映版本只對個別鏡頭進行了處理,絲毫不影響故事的完整度和劇情的流暢度。
至於想要傳達的東西,更是毫不隱諱的全盤向觀眾托出。
這一來想必讓觀眾了解到了一件事情:人不行,就少怪路不平。
這裡不指名批評某些導演,作品口碑不好,票房不高,甚至連龍標都拿不到導致無法上映,不要總把責任推到審核上。
怎麼,別人能過審你不能過審?你拍的是現實主義,人家拍的不是現實主義?
論黑暗,論邪惡,論現實,論血腥,《周處除三害》也算是「五毒俱全」了。
既然人家可以在規則之內做到讓審核人員放行,讓演員有最大的發揮空間,讓觀眾看的滿意,你為什麼不可以?
《周處除三害》的引進至少可以說明,上面對待某些小眾題材電影的容忍度,真的不像一些網友罵的那樣苛刻。
甚至可以說,是樂於見到一些話題被討論,一些問題被剖析的。
這部電影之後,也許會給年輕的導演們帶來不少思路,放開手去做想做的事情,未必沒有機會。
而國產現實主義電影,會不會迎來新的轉機,也很令人期待。
自《我不是葯神》之後,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再難有新的突破。
本以為《葯神》是個好的開始,沒想到仍然半路折戟。
能看到一部將藝術性和商業性完美結合的現實主義片,真的太難了,就連張藝謀都無法做到。
不然也不會把講社會案件和普法的《第二十條》拍的是又磨嘰又吵鬧,最後還要靠大段大段地台詞強硬的升華。
觀眾看膩了哭哭啼啼的悲情青春愛情片,笑不出來的喜劇片,亂七八糟的翻拍片(指名包貝爾),我們實在太缺能引發心靈深處共鳴的現實主義片。
我們需要情感的宣洩,也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對這個世界的改變。
這才是現實主義電影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