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與創新,正同時在戲曲中發生

娛樂頭條 3564℃
回歸與創新,正同時在戲曲中發生 - 陸劇吧

「第一次看越劇就狠狠地愛上了」「舞台表演唱腔扮相音樂俱佳」「沒想到傳統越劇和小劇場融合得這麼好」……打開票務網站,近3000條評論給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打出了9.4的高分,而該劇今年所剩的13場演出門票早已售罄,位於杭州西湖邊的「新龍門客棧劇場」也成為年輕觀眾競相打卡的觀演場所。

這樣的情景在當下的戲曲界並非孤例,作為「戲劇大碼頭」的上海見證了眾多戲曲「破圈」的創新探索以及由此結出的豐碩果實。因為同名電影的熱映,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領銜的《白蛇傳·情》上個月在上海的第三度亮相仍一票難求。與此同時,上海各大戲麴院團也積極嘗試新方式與年輕人深度對接。據天蟾逸夫舞台最新數據顯示,20至40歲的觀眾已成為劇場京劇演出的購票主力軍。

可以看到,隨著國風國潮愈發深入人心,觀眾土壤逐漸豐厚,傳統戲曲的「出圈」不再淺嘗輒止,一段戲腔、一段武打已不再能滿足傳統文化愛好者,更多的探索和嘗試正回歸到戲曲創作本身,並以更近的距離觸及年輕受眾。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副教授黃靜楓觀察到,面對新觀眾,傳統戲曲在經歷過相對「簡易」的「破圈」後,不再一味地尋求流量和粉絲,而是更多地從藝術本身出發,來激發齣戲曲最大的魅力。

古老戲曲煥新,「要成為當下人」

85後導演、95後編劇、90後舞美設計,這樣的主創團隊天生就為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注入了一股青春氣息,其中飾演「玉面郎君」賈廷的「尹派」小生演員陳麗君因為一段「單手抱金鑲玉」的視頻意外走紅,如今她在短視頻平台上已擁有超過200萬粉絲,她發布的排練花絮視頻點贊量動輒破20萬。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自今年3月推出以來,單從購票進入劇場的觀眾統計,就有80%的受眾在此前從未接觸過越劇,8月份的線上直播更是吸引了924萬人次觀看。

用笛子吹奏的場鈴、越劇腔念來的口播,從踏入劇場起,觀眾就發現這是一場「非典型」越劇演出。木質的桌椅板凳讓人瞬間就感到像是進入了客棧中。這裡是劇場也是布滿機關的客棧,觀眾是觀演者,也是打尖住宿的「旅客」。《新龍門客棧》在保留傳統越劇「寫意」「唯美」「假定」三大特性之外,打破鏡框式舞台,建立了一種全新的觀演關係和文本敘述方式。演員靈動的表演近在咫尺,大膽舉手還能參與互動,精緻越劇將大漠快意恩仇演繹得淋漓盡致,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場好看的演出呢?

「戲曲的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本質就是戲曲的破與立。」黃靜楓認為,「不破不立,破除舊的形式和內容,從而獲得新的藝術本體與新的觀演關係,戲曲便以另外一種形態出現了。」在他看來,戲麴生命力的延續離不開革新。「改革舊有的構成,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讓戲曲保持生機,才能和最近的觀眾產生交流——也只有這樣方能面目一新,從而拓展更大的市場,培養穩定的接受群體。」

《新龍門客棧》出品人、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曾表示,「《新龍門客棧》現象」的背後是團隊「要成為當下人」的戲曲理念,屬於當下人的創作便是要對標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主打環境式、沉浸式的音樂劇和話劇受到市場歡迎的同時,戲曲理應參與到這場求新求變的舞台迭代中來。《新龍門客棧》的火爆印證了年輕人對於戲曲仍有觀賞欲和消費欲。「我們嘗試用製作音樂劇的體系來輔佐這部新式越劇。」據作品聯合出品方、上海「一台好戲」創始人漢坤透露,擁有豐富小劇場經驗的「一台好戲」更多地在製作流程以及宣發環節為傳統戲曲提供專業支持。「如今越來越多年輕觀眾關注傳統文化,興趣高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想辦法突破創新,尋找符合當代審美的契合點。」接下來,「一台好戲」計劃打造以花鼓戲為主要元素的小劇場秀,回饋日益豐富多元的市場需求。

多元互動,提升戲曲在Z世代中的能見度

演員們三次謝幕,依然擋不住台下觀眾的熱情。上周,海派京劇連台本戲《七俠五義》在天蟾逸夫舞台回歸,行當齊全的角色和激烈精彩的打鬥讓年輕觀眾感嘆:「好精彩,時間一下就過去了,表演細節好多,必須二刷!」《七俠五義》上下本連演的光景已經暌違申城數十年,傳統戲曲在這期間曾一度陷入低潮,甚至面臨過台上比台下人多的尷尬局面。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經鮮少發生,在創排作品之外,專業院團也越來越具有「網感」。今年上半年,上海京劇院就曾在短視頻平台帶來線上專屬版演出,包括尚長榮、陳少雲在內的名家新秀在小屏呈現原汁原味的唱念做打,直播觀看人次突破530萬。

00後對傳統戲曲的熱情從校園中就開始萌芽,就在上周,由上海越劇院第十代青年演員主演的經典劇目《紅樓夢》走進復旦大學,近千座的相輝堂座無虛席。有同學對記者說:「沖著越劇,也沖著《紅樓夢》,平常都是在短視頻上刷到戲曲表演,有機會一定要在現場看一次。」

呈現演出的同時,戲麴院團也在尋求與年輕人深度交流的機會,伴隨著「朝天子」曲牌的響起,由上海崑劇團與同濟大學打造的全國首部學生版崑曲《長生殿》上周日亮相第八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來自同濟大學等15所學校的27名大學生共同完成了這部崑曲經典,他們的崑腔雖不如科班演員那樣專業,但也別具一格,飽含真摯的情感。來自同濟大學的蔡筱君說:「我非常珍惜向上海崑劇團的專業演員、藝術家們學習的機會,只有在不停地練習、思考、演出後,才能越來越靠近崑曲的真諦。期待通過學生版崑曲《長生殿》,能讓更多人走進劇場觀看上海崑劇團的全本《長生殿》,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力量。」

【來源:文匯網】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