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曆丨從三星堆到春晚,它穿越了3000年

總台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

昨天正式和大家見面啦

它的設計靈感源自多種傳統文化元素

其中憨態可掬的眉眼

源自這條3000多年前的蛇🐍

今天一起認識 青銅蛇

 
 

滿身傳統文化元素

巳升升的眉眼大有來頭

 

憨態可掬又富有古意的巳升升

一亮相就收穫不少粉絲

看上去是一隻呆萌小蛇

其實在它身上藏有不少傳統文化元素

快來看看,你能猜出幾處?

整條小蛇的造型

參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

纏枝紋寓意生生不息

景泰藍工藝刻畫而成

海棠、玉蘭、桃花與牡丹

象徵「春回大地」

花絲鑲嵌工藝勾勒而成

頭部輪廓與臉頰上的螺旋形狀則參考了

陝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

鎏金坐佛紋雲頭銀如意

最後看圓溜溜的大眼睛和跳躍的眉梢

靈感來源於

今天的主角——青銅蛇🐍

青銅蛇從三星堆來到春晚

穿越了3000多年

它的歧羽紋、臣字目是主要靈感來源

撲閃撲閃的眼睛朝你wink一下

有沒有被電到?😉

 
 

曾經也有展翅高飛的夢?

這條大蛇是三星堆的神器

 

青銅蛇,體形碩大

蛇身長34.5厘米,蛇頭長29.9厘米

蛇的額頭和脊背

原本連接著刀形羽翅

或許它曾經也有展翅高飛的夢?🤔

(注釋:三星堆博物館的另一條青銅蛇,蛇背上有羽翅形飾件,可為之佐證。)

△三星堆博物館的另一條青銅蛇,蛇背上有羽翅形飾件。

蛇身飾有菱形紋和鱗甲

蛇頸下和腹部裝有環鈕

專家推測環鈕可能掛在某種物體上

青銅蛇作為神物膜拜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

眾多動物造型的文物

均為寫實與虛幻相結合的神器

這件青銅蛇亦然

臣字目、歧羽紋也可作為印證

臣字目

就是擁有甲骨文「臣」字型的眼睛

在三星堆出土銅器較為常見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帶有臣字目的文物。

但它也廣泛出現在

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和玉器上

彰顯著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收並蓄

這些鼎鼎大名的中原地區國寶上

都有臣字目紋樣↓

何尊,中國一詞最早出現的國寶

四羊青銅方尊,很多人與它相識於課本

大克鼎,見證古代青銅工藝的巔峰

……

△從左到右為:何尊、四羊青銅方尊、大克鼎

歧羽紋

通常由羽翅形象抽象而成

代表了鳥形象

反映出古蜀人有強烈的飛鳥崇拜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

銅扭頭跪坐人像的小腿部外側

就飾有歧羽紋

文博日曆丨古蜀三星堆人「上班」第一件事:給自己鼓個掌

 
 

「它」曾是「蛇」

今天你遇到蛇了嗎?

 

中國的蛇文化源遠流長

對蛇的敬畏與崇拜

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說文解字》對「蛇」的註解: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也就是說

那些年先民見面時的問候

不是「您吃了嗎」或者「過得好嗎」

而是「今天你遇到蛇了嗎」

上古時期的人

或住在洞穴里,或住在草叢裡

蛇患頻出

因此先民見面時,總是先心有餘悸地問:

「親,你家裡有蛇出沒嗎?」

「它」就是對「蛇」的專有稱謂

該字引申成為對第三人稱的代詞

沿用至今

在古籍和出土文物中也有

許多關於上古時代蛇的記載

晉代郭璞注《山海經·大荒西經》曰:

 
 

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漢畫像石中

有人首蛇身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

△唐人《伏羲女媧像》單頁,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新石器時代

蛇紋在陶罐、陶豆等器物大量出現

說明蛇已成為祭祀靈物或部族圖騰

△紅陶貼塑蛇紋罐,仰韶文化陶器,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漢、唐、明、清等朝代也出現了

諸多著名蛇文物

漢代玄武紋瓦當,四神瓦當中的一種

除了表示方位,還有祈福辟邪之意

唐代陶畫彩十二辰之蛇俑

蛇首人身,立於方形底板上

從圖騰崇拜、生殖崇拜

再到王權象徵、市井百姓的生肖象徵

「蛇」所承載的文化意象

愈加豐富、綿延至今

 

從傳統文化元素中尋找設計靈感

青銅蛇穿越3000多年

從三星堆而來

蛇年登上春晚

巳升升祝福全球華人

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步步高升

一本日曆逛遍全國博物館!

跟著央視新聞規劃2025年文博之旅

請戳下方圖片鏈接↓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