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自然村長」傾力助農

「自從去年來到小忙兔村,我幾乎走遍了村裡的山山水水,通過進村入戶,聽到了群眾真實的聲音,我深知小忙兔村大有可為。」談起駐村工作,華南理工大學博士、雲縣愛華鎮小忙兔村「自然村長」、駐村「第一書記」袁傑說,「『自然村長』的存在實則是對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發展的補位。」

走進今年1月建成的小忙兔村數字科普館,琳琅滿目的各類農產品和文創產品彰顯著這個小山村的產業成效和獨到創意;到處可見的卡通兔子形象昭示著「小忙兔ip」已經初具雛形;在數字化的加持下,還能「一鍵」給可視化智慧投喂農場的兔子喂一把飼料……產業發展、設施升級、環境美化,在「自然村長」的幫助和帶領下,小忙兔不斷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村容村貌也大變樣。

為了聽到更多群眾的需求和難題,袁傑在村內「大榕樹廣場」上舉辦「忙兔女神節」「打歌藝術節」等節慶活動,聆聽歌聲、傾聽心聲。將收集到的信息與村「兩委」對接,共同改進工作方法,謀求新的發展方向。「藉助村『兩委』的組織效應,可以盤點資源、聚合力量,再統籌使用,變人手為人才,讓農戶和企業共贏。」

小忙兔村將科技振興產業作為發展思路,依託土地、氣候等資源條件,因地制宜規劃產業布局。小忙兔村海拔在500米至2200米之間,高差較大,利用這一特點,袁傑帶領村民進行差異化種植。在高海拔地段,引進雲縣信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在中等海拔地段,引進生產企業,成功試種運用範圍廣泛的工業辣椒;在低海拔地段,引導帶動務工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和退役軍人,養殖肉兔和「七彩」觀賞兔。

華南理工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將論文寫在了小忙兔村的大地上,不僅為小忙兔村設計了產品logo,還為村內牆面改造提供了美化思路,做到「景村融合」。小忙兔村內道路硬化使用華南理工大學研發、廣泛運用於港珠澳大橋等工程的高韌超薄瀝青路面磨耗層技術(gttech),目前已經鋪設5公里以上。同時,駐村工作隊員通過線上平台助推小忙兔村「鄉村美育」發展,給孩子們提供音、體、美等方面的教育資源。

在雲縣的各村各寨,「自然村長」們各顯身手,通過理資源、搭平台、提檔次、顯特色,催生村民內生動力。據悉,雲縣共選派「自然村長」453名,累計排查矛盾糾紛366起,成功化解335起,協調資金60萬餘元、物資120萬餘元,組織培訓262場次7240人次,走訪脫貧人口46274人。(雲南日報 記者李春林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