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的「平衡之道」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被譽為「華爾街教父」。除了在證券投資領域的成就,他還在戲劇、語言學等方面有建樹。他曾提出了基「50:50」的股債配置模式,並且強調要根據市場變化維持股和債資產間的平衡

那麼,格雷厄姆的資產配置思想對普通投資者有何借鑒?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格雷厄姆的「平衡之道」。

Ø「聰明的投資者」

1894年,格雷厄姆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普通家庭,童年時父親早逝,他很早就開始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先後做過推銷員、家教、擠奶工、會計等。

雖然童年飽受困苦,但幸運的是憑藉過人的天賦和優異的成績,格雷厄姆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並且僅用2年半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大學學習。

1914年春天,格雷厄姆校長推薦成為了一名華爾街的證券業務員,由此開啟了他成為「華爾街教父」的傳奇人生。有趣的是,這位投資大師大學畢業從未接觸過與投資有關的任何學習。

憑藉優秀的數學量化分析能力,格雷厄姆嚴謹地分析股票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現投資機會,很快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此後,他還將投資經驗總結成為《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等書,持續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證券分析」課程。

格雷厄姆曾說過:投資分散化會使安全保障進一步得到提高他關於分散投資的理念給資產配置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參考。他的課程和專著讓許多人受益,像巴菲特、約翰·鄧普頓等投資大師,都算得上他的「門徒」。

Ø平衡」的重要性

1949年,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首次出版發行,他在書中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資產配置模式——「50:50」股債配置

這個思路是把總資產分成兩份,一半配置股票,一半配置債券,並且儘可能根據實際情況維持股、債之間的均等劃分,即賣的資產、買入跌得多的資產,以此資產組合保持在股、債各50%的比例。

「50:50」的思路簡潔明了,體現了平衡收益和風險的思想。巧合的是,在非常近的年份(1952年),馬科維茨也提出了資產配置的現代組合理論兩人在思路上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實際上,投資者在進行股債配置時,不一定嚴格按照50:50,也可以是20:8060:40等,具體需要結合投資者的風險投資偏好和承受能力,確定合適的目標比例。但無論選擇何種比例,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根據市場的漲跌定期進行「再平衡」。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打造一個股債配比的投資組合或許不難,但是能夠長期堅持,做到定期的「再平衡」卻不容易。這背後需要的是對資產配置理念認同和對投資紀律的長期堅持

在實際投資中,可以考慮通過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的方式,讓資產配置更加便捷,後續可以根據兩隻基金的漲跌情況進行相應地增配和減配來恢復組合的目標比例。

那麼為什麼要強調「再平衡」呢?下面我們舉例看,做不做「再平衡」有何區別

如下圖所示,滬深300指數(跟蹤產品舉例:510310)、中債新綜合財富指數(跟蹤產品舉例:161119/161120)分別代表股票和債券資產,按照「50:50」構建股債組合。其中,紅、藍兩色曲線的配置比例相同,唯一的差別在於前者會在每年年末進行「再平衡」操作,把股債比例恢復到初始的50:50。

在這個例子中,兩個組合在構建初期,曲線重合度比較高,隨著時間拉長,兩條曲線的差異逐漸擴大,紅色線的表現優於藍色線。

格雷厄姆認為,「再平衡」用交易紀律代替猜測市場的漲跌,讓你基於簡單和客觀的標準做投資決策。也就是說,通過再平衡,將資產比例調整回初始設定的合理水平,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冷靜和理性,確保長期投資策略執行,有助於實現長期投資目標。

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對格雷厄姆的「平衡之道」有了認識,大道至簡,有些高深的資產配置理論有時需要的卻是對簡單原則的堅守。

說明:相關素材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宣傳推介或投資建議,易方達基金不對貴司因使用該等材料而引發的結果承擔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