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琳與李行亮,分手或妥協之外,還有第三個選項嗎?

關於麥琳與李行亮的感情,在很多人看來,要麼分手,要麼妥協,沒有第三個選項!

分手與妥協

從觀眾的視角而言,麥琳的性格過於強勢,習慣於規劃李行亮的生活,類似較為傳統的家長,希望子女可以走自己提前鋪好的路。

當然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抉擇,有些子女的確會按部就班,但總有人會尋求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做主。按部就班實則就是妥協,為了讓父母滿意或不忤逆父母,放棄了一部分自主選擇的權利。若是尋求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做主,勢必會跟父母產生難以化解的矛盾,當矛盾關係由父母和子女換成丈夫和妻子,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感情破裂了。

人性極其複雜

至於是否存在第三個選項,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但可遇而不可求。想必不少人看過張譯主演的連續劇《他是誰》,張譯一直追查的連環殺人兇手,其原型正是白銀市連環殺人案的主犯高承勇。高承勇首次犯案為1988年,直至1994年才再次犯案,兩起案件間隔了6年,作案頻率遠遠低於之後的案件。

究其原因,有心理學家給出過解釋,當經歷了重大人生變化時,確實有可能改變人的性格和行為模式。翻看高承勇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其的第一個孩子恰好出生於1988年,也許就是這個孩子讓高承勇暫時放下了屠刀。

估計有人要說了,麥琳、李行亮跟高承勇八竿子打不著,為什麼要扯這麼遠呢?

道理很簡單,人性是極其複雜的,往往難以看清。以高承勇為例,源於其的行徑將人性的複雜面擴大了,可以讓大家一目了然。從而不必糾結於麥琳的性格,或是看似擰巴的行為模式,直擊其與李行亮感情危機的根本。

麥琳的重大人生變化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人問,什麼樣的重大人生變化能夠讓麥琳徹底改變?

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在意的事物也不同,所以很難去詮釋重大人生變化的定義。

之前任職的企業有一位海歸女人事專員,產子之前的性格冷若冰霜,而且眼高於頂,簡直就是生人勿近。然而在產子之後,可謂性情大變,一下子就隨和了,甚至到了樂於助人的狀態,前後判若兩人。

結語

顯而易見,產子就是這位女人事專員的重大人生變化,具體到麥琳,貌似並非如此,故而其到底會不會徹底改變,尤其是向積極的方向去發展,無疑是無法預測的。誠如前文所言,這種事可遇而不可求,第三個選項的出現需要一些運氣。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