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一出,今年最佳港片有了

上映五日,《焚城》票房過億。

2024年的劉德華,依舊能打。

11月1日,劉天王在中國台灣演唱會上帶全場歌迷高唱《中國人》,熱血沸騰。同日,他監製+主演的《焚城》公映,被期待為港片翻身之作。

公映前,張藝謀和郭帆兩位大導都被搖來安利了。

張藝謀說:

這種大型的災難片,是填補香港電影的空白。

拍過災難片《流浪地球》的郭帆說:

撼動人心……整體場景、動作、視效都是撲面而來的震撼。

不過,娛樂圈互吹的商業套路咱早已司空見慣。

公映首日,《焚城》票房並不理想,後面一點點憑口碑緩慢攀升,越過重映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越過《毒液:最後一棒》……到第四天,才終於以比《毒液》佔比更少的排片拿到了單日票房第一,第五天累積票房過億。

專業的話兩位大導都誇完了,非職業影評人藝綻君上線,僅從故事角度安利一下這部港片佳作。

——《焚城》——

01

作為一部災難片,《焚城》的代入感非常強。

好的災難片都會帶來沉浸感,但更像是虛擬的實景遊戲。你看《流浪地球》不會相信人類有天只能生活在地下,看《後天》也不會害怕真有一天龍捲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會將人類推入一場毀滅性浩劫。

而《焚城》發出的是災難預警。彷彿近在眼前,帶來的真實感讓你走齣電影院依舊久久縈繞於心。故事太像一件曾經真實發生過或是稍有疏忽隨時可能發生的災難性事件。

香港粉嶺皇后山垃圾場發生爆炸,引發火災,消防員傷亡嚴重,還在火場檢測到放射性元素鐳226。

有輻射,就不單純是火災了,政府馬上組織重大事故應急處理小組,劉德華飾演的垃圾處理專家范偉立以高級顧問身份入場。

接下來的故事分兩條線展開。

一條是一線消防員們在火災現場浴血救援,另一條是范偉立參與的政府高級官員的決策層會議。

更絕望的信息傳來——火場不只有一种放射源,還有更具毀滅性的元素銫137。這种放射性元素溶於水,燃點更低,不管是遇到火還是水都會引起爆炸式蔓延,恰逢一場颱風夾帶暴雨即將在十幾個小時後登陸香港……

暴雨、大火、銫137三者一旦碰面,核污染擴散,香港未來百年將成無人之境。

雖然香港未曾發生過核污染危機,但是該事件確有真實原型,也就是片中范偉立提到的「戈亞尼亞核災」。

巴西「戈亞尼亞核災」,發生於1987年,被列為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之一。兩個賊在一家廢棄診所中偷出了一台被遺留的放射性治療裝置,含有用於癌症治療的高放射性的銫137。

放射源發出的藍色光讓人頗為好奇,被賊帶出的碎片輾轉被分發給數個家庭和兒童玩耍,悄無聲息地擴散了兩周後才被發現。最終,事故導致4人死亡,約250人被輻射物直接傷害,約11萬人接受了放射性污染檢查。此外,事故還導致了當地農產品被抵制,旅遊業崩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焚城》把這起真實事件搬到了香港,即將到來的颱風既是不可抗的擴散媒介,也給災難加了倒計時。

還另一重真實感更讓人細思極恐。

該片監製江志強在採訪中提到,本片源起於他讀到一則真實的新聞報道。一位美國環保專家將100個追蹤器放在計劃銷毀的電子垃圾中,10個月後,100個追蹤器大部分都還在發出信號,且有80%的信號來自香港。也就是說,香港是「洋垃圾」中轉站,並非電影為了實現災難故事而做的假設。

而香港為什麼要中轉電子垃圾呢?電影開篇也給出了解釋。

把香港的「真問題」嫁接上巴西的「真災難」,《焚城》彷彿是在預警:核威脅隱藏在醫療、工業、生物化學等等現實生活空間,稍有大意會造成毀滅性重創。

02

天災還是人禍?是影片反覆叩問的主題。

《焚城》是一部24k金純商業片,兩個多小時全程牢牢抓住觀眾,靠的是紮實的特效,流暢的敘事,導演拍攝手法沒有一分鐘故弄玄虛的炫技。

但另一方面《焚城》又不是在套路化地講英雄與犧牲、正反派博弈。

前半段,莫文蔚飾演的代理特首cecilia承擔了阻撓主角行動的任務,展現了絕對冷酷的政客手腕;但後期,也展現了她感性的一面,為不犧牲一人而儘力爭取。與其說她是反派,不如說她是《焚城》中另一重真實情境,代表官僚政客,對各方利益有著更為複雜的考量。

原本,按范偉立的第一方案,用水撲滅大火,消防員進入現場清理排查,雖然會有部分鐳226擴散,但區域可控,傷害性小。可cecilia擔心鐳226的擴散會引發社會恐慌。後面在發現銫137存在後,她更是堅決下令提升保密級封鎖消息,既擔心事件曝光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更擔心一旦事件發展失控會追責到她個人的決策失誤。

cecilia有一句台詞讓人背脊發涼,但她說出來,現場官員無人異議。

「下雨是天災,市民會理解。但向火場射水導致泄漏,這就是決策失誤。」

片中兩條主線交織,齊頭並進,現場災害持續升級,會議室里的政客因畏懼而一再退避,做保守處理。

最後,負責引爆的電線工置生死於度外,不假思索地喊出,「為了700萬香港人,管不了那麼多了」。普通人毫不猶豫地以肉身對抗災禍,政客們卻在反覆考量權衡,人性的光輝和貪婪、懦弱同時並顯,是多麼地諷刺,又是多麼地慘烈。

《焚城》讓人細思極恐的並不是建構於巧合上的災難本身,而是,假設的故事都曾以新聞的面貌被我們看到過,都曾在這個世界的不同區域真實發生過。

只是,我們的記性不太好,遺忘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