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高達4.5億,票房慘敗?《解密》給了陳思誠「一個教訓」

文|令狐伯光

陳思誠《解密》上線流媒體,這電影可謂是陳思誠轉型的教訓,雖然之前《莫扎特》也不行,但那電影明顯沒有那麼用心,這電影撲成這樣陳思誠心不心疼不清楚,但我個人倒是覺得挺可惜的,因為它是當前一堆現實題材,喜劇片當中,中國少有的重工業特效大片。

這電影網上查到的投資說是4.5億,但是它最終票房3.32億,絕對撲慘了。

這片在我來說不能單純用好爛區分,而是非常的抽象,對於普通觀眾來講沒有什麼吸引力。前半段節奏很慢,除了有一點點夢境元素以外,感覺更像是傳記紀錄片風格。後半段開始解謎部分就畫風一轉,現實與夢境交替。

說它是推理懸疑片吧,觀眾和演員的信息並不對等,誰知道你那麼抽象的夢是什麼意思,這怎麼推理;說它是奇幻片吧,它還是以現實為基底,現實比重更大;說它是諜戰片吧,並沒有多少真實的交戰戲份,甚至在我看來,那些抓特務的橋段都可以一筆帶過, 就有一種四不像的感覺。

導演野心很大,但是能力達不到。尤其不能理解的是結尾陳思誠照鏡子,裡面是容金珍,沒看懂想表達什麼,由於陳思誠本人在國內口碑不佳,大家就開始罵他自戀,導致觀感更不好了。

特效好,也有深意,但《解密》為什麼那麼「難看」

我個人只是完全能體會那種精神上飽受磋磨,陷入幻想,痛苦掙扎的過程。跟著容金珍的所有夢境我能推測齣電影里下一步的解密過程,我不認為這部電影就是靠做夢解密。在我看來,所有的夢境,或者更具體地,更像是某種靈感迸發,是無數日夜的或獨自或由導師引導的科研訓練的結果。

我曾經也有過夢到答案的體驗,但我深知那是我平時大量訓練後的靈光一閃,它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它是我苦苦求索的果,是我應得的。但我後來放棄了,而容金珍堅持下來了,電影本來是這個意思。

問題是它為什麼沒有吸引力,觀眾看著會覺得無聊,原因就是它元素太多了。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缺了「過程」,也就是細節,陳思誠用視覺奇觀來代替本來應該講述的過程,從困局到破局中間的過程。 哪怕是個很小的故事,比方說《我和我的祖國》里,黃渤演的要在開國大典前把旗杆修好,他遇到了什麼困境-想到了解法-怎麼實踐-實踐中再次遇到了什麼問題。

這就是一個完整、緊張、還有愛國情懷的故事,未必多經典,但它過程是有的。

這部電影從主角年幼到少年求學都是細緻完整的,偏偏最重要的開始密碼研究工作之後大跨步,劇作上夢變成了現實,現實里701的眾人和主角的努力才是虛浮的夢。夢到密碼設計原理後到現實里解開偏偏缺了中間現實里那一環。

電影想刻畫密碼研究者的犧牲和痛苦,但我看到的噩夢的痛苦、凌晨四點把他叫起來的老婆的痛苦都比搞研究的痛苦更大,導演當然可以說夢是痛苦的隱喻,但是缺乏現實部分,隱喻就很空泛。

把主角的現實中的努力略過,強調夢境,這很偷懶,也很虛浮,因為你歸根到底並不是像《盜夢空間》或者《催眠大師》這種討論內心探索的。這不是主角的問題,是劇作結構和導演的問題,想要人物傳記想要愛國還舍不下懸疑視覺奇觀,就必然會砍掉最樸素的「過程」

我相信很多觀眾是奔著解密的過程去的,結果一到快要解密時就來個夢境,而且夢境里的那些元素說實話我跟現實聯繫不起來,比如那個齒輪,還有密碼本什麼的,你稍微科普一下解密的知識也行啊,總之看的雲里霧裡。

同時主角的感情線也有待商榷,必瑜喜不喜歡男主跟男主解密過程沒有任何關係,其實如果你想強調男主舍小家顧大家的話,只敘述姐弟親情線的小故事也很好,愛情方面就只敘述另一個女孩就行了,效果我覺得一樣(說實話我都沒想到這電影還有愛情線,以為是個燒腦片)。

可能還是有些人不懂,比如電影裡面設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和老師鬥爭的時候,美國方面出手把男主角的筆記本給偷了,很多人不知道筆記本的作用,我來說說自己親身體會吧, 解題並不是只有唯一路徑,也並不是一個答案, 非常規解題者會怎麼解題?

會找到一個邏輯閉環,也就是一個答案背後的整個搭建邏輯,答案不是一組數字,而是含題目與答案的整體架構邏輯閉環。 這裡面是需要無數的推導演算,記住是無數,計算器你只需要輸入數字便可答案一個答案,那太簡單了, 但是如果腦力可以搭建一個解題模型之後,你得到的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系列的所有解,這個自建搭模型的過程等於就是親手從一個答案的背後去洞悉拆掉對方整個架構邏輯。

數學為什麼好玩其實也是在這裡,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對待它的態度也不同, 但是筆記本的作用是一個完全考腦力的一個演算場,腦容量同時裝不下那麼組線程同時運算的時候,就需要接住外部工具筆記本來記錄解題路徑符號,他應該感受過用腦過度噁心想吐,因為有時候開始一組運算腦上限的時候,他感受到了無力感。

進而對所謂記錄工具的筆記本會如此依賴,因為那裡面別人看不懂的數字最終會被連成串成為一個架構整體完成解題。

但是,這個情節還差點把男主給擊潰,他坐在廢墟上下棋,但是除了男主角頹廢的造型,你會覺得這個情節有什麼深意嗎?你能感受到男主角的痛苦嗎?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陳思誠《解密》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抄諾蘭

這電影上映時網友都在說抄《盜夢空間》《奧本海默》《美麗心靈》《模仿遊戲》什麼的。答案是網友除了拿知名的東西裝優越感,壓根不懂什麼是抄襲。和《盜夢空間》除了都有夢沒有任何相關,和《模仿遊戲》也是一樣。

這電影本身反倒更像《奧本海默》和《美麗心靈》,但它輸的恰恰是沒有抄襲,也就是沒有諾蘭的本事。畫面音樂剪輯敘事切入點甚至開篇都是巔峰,但是他又做不到諾蘭那種側重,剪輯、敘事和處理。

諾蘭的《奧本海默》側重點是對這個帶來天火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結果被政客迫害的一種氣憤吧應該說,但《奧本海默》和妻子的感情戲可以說完全沒有去拍,全是通過一些鏡頭去表現二人之間的感情,可以說完全沒有去寫這個感情戲。

反觀《解密》呢,可能是想說的太多了,最後一點都沒說好,什麼大家小家的選擇啊,家國情懷啊,愛情啊,親情啊,對一個天才的什麼什麼啊都沒講明白,然後剪輯還做不到諾蘭那種,夢境與現實的穿插很像盜夢空間,剪輯畫面還有配樂很像奧本海默,但是就是達不到人家那種水平,整的最後成片四不像,就是那種既想又想那種。

陳思誠也算在進步了,他可能真的就是不想老是被揪著只會拍商業片,然後做的嘗試改變。結果能力有限,浪費了錢去嘗試了這樣一部大片,只能說不知道如何評價。

因為在當前國產電影全是現實題材,喜劇片和各種東西的時候,這個電影讓你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電影工業的基礎應該是打的差不多了,就等以後哪個導演編劇製片可以真正的有水平且肯投入腦子去配合電影工業來製造真正的爆款。

這部電影的視聽衝擊全靠夢境,但夢境卻是「一個瘋子的夢」,這怎麼可能讓普通觀眾能夠比較舒服比較輕易的融入進去。還有就是這種題材本身就不好拍,渲染半天,最後做個夢幾句話搞定了。普通人跟玩解密的都會被干沉默。

電影結構其實倒還好,主角的一些心路歷程,有前後呼應,有細節也有夢境多重展現。把他個人成長、路徑依賴、鑽牛角尖、歇斯底里都有展示。同時主線、世界線、親情線、師生情線、愛情線都有且沒扔。就是愛情線里男主跟老婆表白,都是幹完工作的慶祝的一環是吧。

這個電影給我剩下的感覺就是陳思誠費盡心思想拍部好片,到底是用力過猛,還是能力不濟,又或者算計太多終究給算計,反正都好吧,結果是糟糕的,也就是可惜的。

觀眾當然覺得陳思誠賠錢可太開心了,反正看他不爽還油膩,但當能賺大錢轉型拍有追求大片的陳思誠都慘敗,中國電影可能就更多那些流水線片子了。

這還真不是威脅觀眾什麼的,而是資本的邏輯就是它一定會這麼想。

每次什麼電影撲了你會發現他們統一說法就是某題材不受歡迎,觀眾不喜歡看了,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