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 四個時代背景、四代青年人, 一起尋找真實與自我

《無問西東》是李芳芳自編自導的四代青年人尋找真實與自我的影片。四個時代背景,四個互相獨立又互相勾連的小故事,不管是戰火紛飛中人才輩出的西南聯大、有才有志以身殉國的年輕飛行員,還是「文革」時期被踐踏的文化與風骨或是新時代物慾橫流中對生命的思索和真實的堅守。每個時代,都有一群年輕的面龐,他們在各自的道路上成長,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在用自身的行動訴說著什麼是順心而為,表達著渺小人生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應該怎樣度過的主題。

何謂無問西東?「西東」二字,站在對立面,一如「黑白」一樣。而加上「無問」二字,意味著沒有選擇,只問一次。真正的勇敢者,敢於遵從自己的初心,只選一次,奔赴自己的一生。影片中的四代人,無一例外,都是如此。

無問西東,只問真實。 19世紀20年代的吳嶺瀾,擁有著超強的文學與英語天賦,卻堅持在理科的苦海中掙扎,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都有著「實業興國」的刻板想法。而校長梅貽琦的話讓他找到了自己的內心,不懊悔、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因為這份真實,他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不斷否定和重塑自己,並在追逐文學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無問西東,只問自由。 沈光耀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這是一個極具張力的時代背景下的校園。 戰火紛飛,歌聲嘹亮,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齊邦媛先生在《巨流河》里曾提過:「那是一個我引以為榮,真正存在過的,最有骨氣的中國!」在那樣一個時代,西南聯大能夠傲然立於亂世卻超脫世俗。條件艱苦,隔絕不了雨聲那便靜坐聽雨;空襲警報,阻止不了敵機那便授課於防空洞;華北動亂,安放不了一張平靜的書桌那便棄筆從戎。沈光耀做到了,他開著戰機為孤兒投食,毅然決然地沖向敵艦,在爆開的火光里,一瞬間消失無蹤。「媽,對不起。」是他用生命發出的聲音。 國難當頭,他聽從內心,向著自由而去。一如風雨來襲,湖邊的漁翁卻安若泰山般釣魚,這個代表著自由、從容的意象,不正是彼時對沈光耀等西南聯大師生的隱喻嗎?

無問西東,只問真情。1962年的北京,沒有如今發達的通信技術,但書寫在信上的一筆一畫,都那麼激情與認真。 那時候人的感情真摯又純粹,為一個人傾心,為一件事執著。王敏佳,陳鵬、李想,三個優秀的有志青年,卻因為一次書信的「勇敢」而牽扯出人性的真實和善惡。 批鬥台上,王敏佳被毆打辱罵,無力反駁;高牆外,李想發表著支邊演講,慷慨激昂。當「與反動勢力劃清界限」從李想的嘴裡喊出的那一刻,他便徹底地失去了王敏佳。 李想太想去支邊,不惜背叛朋友,結果卻悔恨終生;王敏佳獨自承擔寫信的後果,換來的是更加無情的批判和打壓;陳鵬把愛情放在首位,為了她不惜跨越千山萬水,也要托住她下墜的靈魂。 李想,因為一念之差保全了自己卻失去了他人;陳鵬,因為純粹的愛情不惜犧牲一切;王敏佳,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犧牲品。他們都是時代的典型人物,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養成了特有的性格,也被時代的現實放大了悲劇的陰影。

無問西東,只問初心。時間來到21世紀,這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商品社會。生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轉盤,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巨大的生活壓力甩出局。懷揣著「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念頭的人們眼中心中看到的都是金錢與算計,忘記了什麼是最初的真實。張果果便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好在經過過去故事的洗禮,她最終選擇了內心與真實。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正如其英文名 Forever Young一樣,它帶給我們的是那個處處是未知卻充滿活力的青春,留下的是對那個動蕩不安卻又充滿浪漫氣息的百年的追憶與緬懷。那百年,是一件又一代人青春的相互交織,匯入歷史的洪流,流淌出一條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