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影視圈的好資源,全讓小品演員搶走了

有些朋友可能會疑惑,最近怎麼老能刷著《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里的「龍傲天」?

而且這哥們怎麼一會是程序員打工仔、一會是霸總富二代?

這個視頻里女朋友還是章若楠,下個視頻里就變成田曦薇了?

左手章若楠右手田曦薇,為拍戲連飯都吃不上,難怪張哲華能憑演技殺穿內娛

串戲很正常,因為最近的兩部熱播劇《凡人歌》、《半熟男女》,扮演「龍傲天」的演員——張哲華都出演了。

新作品播出不僅無縫銜接,而且兩部戲裡,他都戲份不少、評價不錯。

四處拍戲的「喜劇人」,不止張哲華一個。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實打實地給內娛輸送了一大批好用的演員。

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走進大眾視野的演員們,好像一直也沒從大家眼皮子底下走遠。

這波喜劇人,目前接戲的情況可以分為三類:

最常見的一類,是作為驚喜客串在各種體量較大的項目里出現。

比如《二喜》里的小婉管樂組合,在今年於正的《墨雨雲間》里,出演了一對丫鬟。

左凌峰、張維伊、劉同的某某某組合,客串了隔壁的《慶余年2》。

不僅在熱播劇里打醬油,還在大銀幕上瘋狂刷臉。

張藝謀今年的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里,小賣部老闆娘是《一喜》里被大家認識的蔣詩萌,建築工地保安是宋木子。

大鵬的《年會不能停》,王皓客串了青年版大鵬角色,宋木子演了個職場領導。

今年五一檔的《末路狂花錢》,馬旭東、王天放分別飾演了導購員和家教老師。

暑期檔張嘉佳的新片《雲邊有個小賣部》,張祐維、滕哲、王天放都在裡面。‍

還有張藝謀的《滿江紅》、大鵬的《熱烈》、譚松韻主演的《再見,李可樂》……這兩年,總能在電影院里,看到喜人像彩蛋一樣出其不意地蹦出來。

而且,人家不僅能到處接點兒小活,也能在演員表的前列擁有一席之地。

這是喜人在內娛找到的第二類新工作。比如剛才提到的張哲華,《凡人歌》里的男三號那雋,年薪百萬的大廠程序員,被工作卷瘋了的表演片段最近全網流傳。

《凡人歌》收官後,緊接著又在《半熟男女》裡面演一個對女友態度敷衍、吵架了喜歡拿買包哄人的富二代。

被網友調侃,高智商零情商不差錢的賽道,讓張哲華演明白了。今年的口碑佳作《我的阿勒泰》里,也有喜人的就業崗位。綜藝里的助演勞模閆佩倫,演了個單純善良、有點傻乎乎的護邊員。

不止男配,有的喜人,已經美美飛升男主角了。

劇版《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王皓演男一號,深情校霸陳君何。

還有爆款動畫改編的劇版《時光代理人》,蔣龍演了男主角程小時。

女喜人這邊,史策主演了《故鄉別來無恙》,角色是一個造型超級時髦的美妝博主。

除此之外,上過《喜劇大賽》的這批演員,還出演了很多喜人濃度超標的作品。這是喜人的第三類新工作——從綜藝轉場到劇組「團建」。

《喜劇大賽》的播出平台愛奇藝,圍繞喜人開發了一大批「小逗劇場」網播劇,在今年扎堆播出了。

這一批劇的喜人含量之高,喜歡《喜劇大賽》的觀眾完全可以把「小逗劇場」當綜藝節目的衍生售後看。年初是王新軍導演的《狗剩快跑》,蔣龍、史策、蔣易、宋木子、葉瀏、蔣詩萌都在。

2月播了短劇版《少爺和我》,20min×12的體量,以《喜劇大賽》里龍傲天和劉波的cp為基礎,開發了12個新故事。

接檔《少爺和我》的,是《喜劇大賽》另外一對大勢搭檔「土豆呂嚴」——

他倆主演,一眾喜人配角的《大王別慌張》。

緊接著4月份,土豆呂嚴的另外一部短劇《非正常動物研究中心》播出。

不僅如此,喜人還有一塊小逗劇場的「好餅」等著。

愛奇藝2024-2025片單里,有一部劇集版《喜劇之王》,改編自周星馳的同名電影,主演有蔣龍、張弛、蔣詩萌、宋木子,預計25年q4播出。

喜人勇闖內娛劇組,勢頭很猛。看這架勢,別說李誕拿米未當大學了,《喜劇大賽》也真快成為事實意義上的xx戲劇學院/電影學院了。

定期向市場輸送優秀畢業生,還管介紹工作,每屆的就業率和職業發展都不錯。

喜人在內娛混得風生水起,還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各種類型的劇組都喜歡用喜人演員,一個重要原因是當下輕喜劇風格的流行。

而喜人們自帶突出的搞笑屬性,最擅長耍寶逗樂,一舉一動都長在觀眾笑點上。

管你是偶像劇紀實劇還是復仇爽劇,現在都喜歡加點喜劇元素進去。

苦大仇深從頭悶到尾的片子現在沒人愛看了,那喜人自然最適合各處客串,作為調劑觀感的「榨菜」出現,逗大家樂一下。

另外,大部分喜人的表演功底還是相對紮實。

起碼大家在綜藝上都積累了相當的現場表演經驗,還有不少演員本來就是從劇場走出去的;

王皓、張弛、張維伊、左凌峰、劉同、管樂、宇文秋實……《喜劇大賽》許多選手在上節目之前,本職就是舞台劇演員。

現場表演+喜劇風格,對演員的台詞功底和肢體動作都有更高的要求。

這些基本功和經歷,反映在影視劇鏡頭下面,就是更生動接地氣的表演。

大家沒有形成某一套固話的表演模式,能以更鬆弛的狀態進入角色。

所以很多觀眾也會覺得這幫喜人「劇拋臉」,演啥像啥。

《我的阿勒泰》導演滕叢叢,就誇過閆佩倫,說他試戲的時候演壞人也演得很好,是戲路很寬的演員。

甭管演什麼劇出身,角色演繹的效果好,片方當然愛用多用。

除了演技,喜人片約多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本身的ip價值。這個價值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隨著兩季《喜劇大賽》熱播積累的觀眾緣與喜愛度,以群像形式出現的喜人能夠吸引到一波固定粉絲/觀眾。另一方面綜藝節目中的許多經典舞台作品、創作要件,也具有繼續加工和改編的價值。

那麼圍繞著這群人開發新劇集,就是愛奇藝「小逗劇場」完全符合商業邏輯的一步。

劇組團建的工作,這不就自己找上門來了嗎?

所以說,並不是內娛突然間冒出來了這麼一群大屏小屏、哪哪都能看到的喜劇人;不是什麼天降紫微星一下子噼里啪啦全部砸在了《喜劇大賽》舞台上,而是通過一檔綜藝的篩選和呈現,一批好用的演員終於被市場看見了而已。

雖然他們的演出效果未必驚艷四座,但的的確確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一臉糊相的喜人們在內娛越吃香,就越說明當影視市場進入冷靜期,那些只能在偶像劇里打轉,一出偶像劇就五官亂飛的「粉圈限定演員」,不好繼續在業內渾水摸魚了。哪怕前面提到的這些作品不見得都是質量上乘,但讓這樣的演員們走到更多人眼前來,絕對算是影視行業釋放的良性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