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年發展搭台架梯丨現場評論

為青年發展搭台架梯
——潮湧大灣區,奮楫正當時⑥
從分散在幾間小型辦公室里辦公,到租下整層樓;從幾個人的小團隊,到擁有20多項授權專利、完成多輪融資……2020年創辦以來,朗思科技快速實現了發展蝶變。
不久前,這家公司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以下簡稱「夢工場」)內搬了「新家」。公司創始人許可對未來充滿信心:「搬遷標誌著公司發展進入加速期。」信心從何而來?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鄧良順道出原因,「『這裡』孵化力強,蘊藏著無限可能」。
「這裡」不是別處,正是夢工場,也是很多港澳青年創業者「夢開始的地方」。據統計,夢工場已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近800家,不少企業估值超億元。深圳灣畔,大灣區里,廣大港澳青年勇立潮頭、篤行不怠。

人們進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粵港澳大灣區5.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涌動著改革、開放、發展、向上的活力。曾是荒野灘涂的前海,如今一派繁華;過去「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橫琴島,也已高樓林立。包括港澳青年在內的廣大青年,來這片熱土創新創業,能獲得成長成才的更大助力。
大灣區發展潛力大,青年們實幹舞台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著力鍛長板、補短板,進一步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就能助力廣大青年乘勢而上、逐夢前行。
統籌提升「硬體」與「軟體」,讓青年在互聯互通中安心謀事。逐夢大灣區,交通優化與機制對接十分重要。「從香港的家開車到深圳公司,只要大約1小時」「橫琴口岸通關越來越快速」……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交通基礎設施開通運營,不少港澳青年來祖國內地發展,少了輾轉出差的折騰,多了日常通勤的便捷。
同時,「港人港稅、澳人澳稅」落地實行,10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粵港跨境通辦,衛生健康、教育、法律服務、建築規劃、會計、專利等領域職業資格認可範圍擴大……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數據、資金等要素加速流動,讓青年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夯實「硬聯通」的基礎,擴大「軟對接」的範圍,日漸一體化的大灣區對青年將更具吸引力。
統籌「發現問題」與「破解難題」,讓青年放心幹事。創業初期,難免遭遇經驗不足、資金場地短缺等問題。香港青年何耀威創辦公司時提出:「能否在政策上打通內地公司在境外的融資渠道?」有關部門了解問題後,深圳、香港以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成果為聚合點,首創跨境知識產權綜合融資新模式。
青年有需求,反映有渠道,政策有支持,解決有辦法,形成「所求」與「所應」的良性互動,為更多青年鋪就圓夢大灣區的道路。
「我的夢想在大灣區生根開花。」香港青年余廣滔創業3年多來,公司獲得10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年營業額達2000萬元。隨著大灣區協同發展,區域內城市互補優勢不斷放大,人才融合交流進一步深化,青年創新創業的激情將持續釋放。面向未來,繼續為廣大青年發展搭台架梯,助他們大展身手、成就夢想,就能為大灣區發展注入蓬勃活力。
(作者為本報政治文化部記者)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