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傳記科普電影, 拍得如此感人, 我迷上了!

如果要列出在人類進程中,極具開創意義的歷史事件,那1969年的首次登陸月球,無疑將入選榜單之內。

登月不僅是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里程碑,更是人類在智慧、體能、意志等各方面的極致展現,和奠定了探索浩瀚宇宙的基礎。

時至今日,人們都仍然把這次壯舉作為飯後談資的話題,相關的影視作品也層出不窮,其中以紀錄片最為常見。

但要讓人深刻的銘記這段歷史,光靠流水線般陳述的紀錄片,顯然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和事件帶來的震撼。

有見及此,很多同題材的大銀幕電影也相繼誕生,其中來自於奧斯卡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登月第一人》,便是其中一員

達米恩·查澤雷,憑著《愛樂之城》獲得了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本片再度攜手福將瑞恩·高斯林,帶給了我們一部有別於其它同題材的深度佳作。

瑞恩·高斯林飾演第一男主角,史上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

本片雖比不上《愛樂之城》般廣為人知,但作為一部非導演拿手的音樂劇,豆瓣取得不錯的成績,有3.5萬人參與評價,並拿下7.7分,質量位列中上水平。

不同於紀錄片只陳述事件真相,也不同於科幻片只講求視覺效果,本片著重於人生的探討,帶出人們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時刻:「道別」。

人類與地球

眾所周知,登月計劃源於美蘇冷戰,是雙方打算搶佔太空資源,所遺留下來的產物。

雖然整個計劃是建立在國與國的競爭,但落實到個人身上,意義卻大不相同,登陸月球對個人來說,更像一個人生中不停追逐的夢、人類的夢。

主角在面試太空人的時候,曾被問及登月的意義,他的答案並不是什麼為國爭光,也不是要超越蘇聯,而是表示「月球」從古至今便在人們頭上,我們只是去探索這個本就註定要去看的世界」。

影片採取透過主角的視角,感受到他在太空艙中的壓力與無助,也以此引證其決心,不管任務成敗與否,全都是為了人類的未來鋪路。

當主角登陸月球,踏出第一步,人類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歷史名言也隨之誕生: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腳下踩著的是月球,眼裡眺望的是「」地球,幾百萬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人類第一次處在相反的位置眺望對方。

這是一次人類的「成長」,也是一次向地球的「道別」。

父親與女兒

主角曾有一個心愛的小女兒,但因為腦瘤引起的併發症,導致她不在人間。

作為父母,失去孩子無疑是世上最難受的打擊,即便是人類的精英,也有痛心疾首的時刻。

每個人面對困難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抵抗、有的即選擇緩慢接受。

顯然主角選擇了第一種方式,沉默寡言,不善表達的個性,更讓他越陷越深。

一直到他踏上了月球,以為逃離一切時,才意識到他想要的在另一端。

有時候「釋懷」,就是用一種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放手」。

難以開口

阿波羅11號的任務前夕,男主角正忙著打包行李準備出發,身旁的摯愛卻冷眼旁觀的問了一句:「你跟孩子們道別了嗎?」。

「那麼晚,他們應該都睡了」,妻子簡直不可置信他的回答,對著丈夫吼道:「你覺得你這一次回來的幾率有多少?那兩個孩子很可能將失去父親,你一定得要好好地跟他們說清楚,讓他們明白,你有可能永遠都不會回來」。

自從失去愛女,主角覺得唯一的解脫,只有離開家、離開傷心地、離開地球。

逃避讓他難以開口,也差點讓他遺憾終身。

很多時候,總是要到「道別」時才會懂得,那些你時常忽略的,才是你最寶貴的。

本片作為一部傳記式的科普科幻片,震撼人心的登月,固然讓人熱血沸騰,但感人肺腑的感情線也一樣精彩至極,讓我一看便被迷上。

實力派演員瑞恩·高斯林也是一大亮點,憂鬱的氣質,讓人完全感受到主角面對夢想、遺憾、恐懼等不同層面的心理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在本片也顯露出其對音樂的敏銳觸感。

《登月第一人》,雖不像《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一樣跟音樂有直接的關聯,但幾幕燃爆眼球的太空場景,搭配上優雅的音樂,確實讓影片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