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演話劇,張震喜歡舞台表演的「留白」|專訪

五年前,新京報專訪張震時,他聊著彼時第一次出演電視劇、合作新人導演,那次更多地呈現了銀幕之外的他,他說「未來怎麼樣?試試看吧,我有好奇心」。五年後,張震又帶著許多的「第一次」經歷坐在話筒前,呼應著那份好奇心。

張震。 受訪者供圖

2024年下半年,華人戲劇家、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執導,張震、蕭艾主演的話劇《江/雲·之/間》開啟巡演,這是他第一次出演話劇。這部話劇是經典劇目《暗戀桃花源》的續篇,他飾演江濱柳,對站上舞台這件事張震一度覺得「我還沒準備好」,但這次「開始非常享受」了。而同期,演員張震成為了「電影監製」,從四月到五月,他的社交平台都是為一部許光漢、清原果耶領銜主演的電影《錯過你的那些年》助陣宣傳的內容。「還是一次蠻不錯的人生經歷。」復盤這些「第一次」時,張震依然如以前,帶著專註和從容發出感慨。

沒準備好不敢站上舞台

出演舞台劇,對於張震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大概在小學二三年級時他就登台出演過。後來張震也接到過不少舞台劇邀約,但他一直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我非常喜歡話劇,但對我來講,舞台是一個比較考驗演員功底的地方,所以我一直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話劇《江/雲·之/間》是劇目《暗戀桃花源》的續篇,講述了江濱柳和雲之凡長達40年的愛情故事,而《暗戀桃花源》正是張震非常喜歡的劇目之一,他喜歡金士傑飾演的江濱柳,於是,他決定接受這次的挑戰。

話劇《江/雲·之/間》講述了江濱柳和雲之凡長達40年的愛情故事。

有趣的是,這部話劇與張震還有著微妙的緣分。故事中的江濱柳是東北長春人,而張震的外公也是長春人。張震生活里常會夢到外公,「他已經離開我有一段時間了,這次我覺得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機緣,我可以去飾演和他一個時代的人。」

《江/雲·之/間》首演時,張震彷彿能感受到台下觀眾的情緒,這和以往拍影視、通過鏡頭去表達的感覺完全不一樣。「舞台劇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有很多意象的東西,不一定是用畫面去呈現,可能是一句台詞或者一個表情」,在張震看來,這是一種「留白」,他很享受舞台。

曾被楊德昌導演關「小黑屋」

與《江/雲·之/間》的奇妙關聯還有劇中飾演女主角雲之凡的演員蕭艾,她曾出演過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而這正是張震14歲時出演的首部電影,他因這部電影出道,也因該片獲得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張震在《江/雲·之/間》中合作蕭艾。

張震的父親是演員張國柱,因為從小看到父親的工作狀態,一度因為演員辛苦而排斥表演。「因為我父親就是演員,我覺得演員這個工作比較辛苦。」小時候,張震看著父親每天在家裡背劇本,反覆練習,非常認真,但他不太明白父親在幹什麼。但張震有著一張天生的「銀幕臉」。內斂氣質、緊緻肢體,使得他被無數導演青睞,在自己14歲獲得金馬獎提名後,他又陸續合作了眾多知名導演,隨著對表演理解的加深,他開始愛上並享受當演員的過程。

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張震還沒有那麼懂表演,有一場戲要展現他飾演的小四目睹兩個幫派的人械鬥,需要拍出張震看到這一幕的反應。但那個年紀的他,還沒有對生死的認知和理解。「楊德昌導演很會用不同方法帶領演員進入角色,我記得那天他一到現場就把我叫到一個房間里,那個房間里沒有燈,他劈頭蓋臉就給我一頓臭罵,然後叫我在裡面面壁思過半小時。」當下的張震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拍完那場戲他才知道,原來導演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幫他自然呈現「驚慌失措」,也因此,張震留下了一個經典的鏡頭。

也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演員張震找到了表演的樂趣,從此電影圈多了位專註的演員。

不停延伸創作的維度

《江/雲·之/間》是張震首部話劇。

張震「跨界」的事其實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高中畢業時,楊德昌導演籌拍新電影《麻將》,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很多演員找了回來。「當時就很開心,高中畢業又有工作可以做,又有錢賺。還可以跟朋友們在一起。」於是,張震順利地拍了第二部電影,因為張震學的是美工設計專業,所以在這部電影里,他除了做演員,還做了美術和道具的工作。

更多人提到張震都會想到電影《一代宗師》《綉春刀》《無問西東》等,而對張震而言有不同意義的作品則是《吳清源》,「《吳清源》算是我第一次和田壯壯導演合作,是非常開心的事情。」張震也正是憑藉這部電影獲得第3屆大阪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成為大阪電影節上首位獲獎的華人演員,這也是他多次提名各大獎項後獲得的第一個「最佳男主角」獎。拍完《吳清源》的時候,張震感覺自己已經和角色融為一體,心中充滿了不舍和茫然,「這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我也很珍惜這樣的感受。」張震說那時的自己特意在電影殺青之前,偷偷跑到一個地方難過,這樣等到劇組整體殺青那天,他能整理好情緒。

在電影拍攝的數年裡,張震試圖在每一個角色上賦予自己的生命特質,而在今年,他的「創作」延伸到了另一個維度,成為電影監製,不過他笑稱可能還是當演員更適合自己。「當監製有一個好處,以前當演員時看不到的細節,做監製都能接觸到。但拍戲可以只負責創作,當監製就要會算錢,所以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就會有一些拉扯。算是一個蠻不錯的人生經歷吧(笑)。」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