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文原創作品正式在海外落地駐演!上海的風,終於吹到韓國了!

一場源自上海的「風」,終於吹到了韓國。

7月20日,由瞳劇場版權授權,一台好戲聯合never ending play出品製作的音樂劇《蝶·變》韓語版在韓國大學路順利首演。上演兩周來,該劇平均95%的上座率在韓國首爾大學路成為亮眼的「黑馬」。

這是首部正式在海外落地演出的中文原創作品。近年來,韓國音樂劇中文版製作在中國市場上表現搶眼,小、中、大劇場佳作不斷。在「引進來」的同時,國內優秀原創音樂劇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得益於演藝大世界、黃浦區演藝新空間建設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今「走出去」似乎就是「水到渠成」了。

首演當晚的觀眾席中,她的心懸到嗓子眼

 「上海的風,吹不過愚園路的梧桐,吳淞江的汽笛,淹沒在徹夜歡聲,歌舞昇平……」

音樂劇《蝶變》取材於1939年的孤島上海,愚園路公園別墅中同一屋檐下,兩位亂世中的勇敢女性為了理想在黑暗中艱難求索、默默奉獻……

2023年1月,這部彙集了雙女主、諜戰、老上海等熱門元素的原創音樂劇,在上海大劇院開啟首輪演出後場場售罄,打動了不少觀眾。緊接著,「一台好戲」與《蝶變》的主創團隊「瞳劇場」合作,《蝶變》在「一台好戲」打造的上海·方寸劇場開啟長期駐演,為觀眾呈現專屬於「方寸」的製作版本。

18個月後,當這隻來自上海的「小蝴蝶」振翅飛向韓國時,這段地地道道的中國故事能否讓海外觀眾所接受,便成了最大焦點。

音樂劇《蝶·變》韓語版首演當晚,觀眾席中,「一台好戲」韓國分社代表趙陽心懷忐忑地和韓版導演坐在最後一排,只為全程能觀察現場觀眾的反應。當演出中有觀眾因劇情的發展「抹眼淚」時,趙陽覺得「懸著的心稍微放下了些」。

隨著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現場爆發出了熱烈持久的掌聲,趙陽終於和導演相視一笑。「要知道在韓國,劇場里的觀眾是非常公允的,如果覺得演出一般,他們就象徵性地拍拍手,真的遇到非常值得的演出時,才會起身鼓掌。」趙陽告訴記者。

位於韓國首爾的大學路,是全世界最大的劇場密集地,小劇場與中大型劇場近200座,猶如寶石般鑲嵌在一條條衚衕中。每一天,大學路有大概五六十台演出同時上演。這也是趙陽會在演出前如此忐忑的原因。

但最終,《蝶·變》韓語版還是在大學路脫穎而出。趙陽確認了自己的看法,中國特色是關鍵之一。

「《蝶·變》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和韓國相似,他們當時也正處於一個日本殖民地時期,首先情感上就有互通。而且韓國也有一些音樂劇作品是與這個時代有關的,只是他們選取的角度和《蝶·變》不同,所以在韓國觀眾看來,《蝶·變》既熟悉又陌生,呈現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讓更多海外觀眾看到一個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音樂劇《蝶·變》韓語版高度還原了中文原版的劇情。韓國主創們在舞美、燈光、調度、編曲等方面做了全新的編排,也一定程度照顧到韓國觀眾,讓他們更易接受這個來自中國上海的故事。

因為哭得太厲害,她收到觀眾遞來的紙巾

韓國演員的詮釋與演繹也為《蝶·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實早在挑選《蝶·變》韓語版主創和演員之初,「一台好戲」就希望選擇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文化或者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陣容,「票房號召力和知名度並不是首選,我們看重的是和角色的適配度。」趙陽強調。

就這樣,韓國女演員林贊玟走進了趙陽的視線。其實早在去年夏天,《蝶變》「出海」的計劃還未成型時,趙陽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的人就是林贊玟,「她曾出演過一些韓國民族獨立運動的角色,身上那種女丈夫的氣質非常吸引人,而且她在雙女主的音樂劇中,和其他女演員的化學反應也非常好。」巧合的是,林贊玟大學期間曾在中國學習對外漢語,後來才走上演員這條路。

沒曾想,就在趙陽滿世界尋找林贊玟時,這位韓國女演員已經踏上了飛往上海的飛機。「當時她是以音樂劇《翻國王棋》(中國首部將版權輸出海外的原創音樂劇,還未落地演出)韓文版潤色編劇的身份,來看原版《翻國王棋》的。」順理成章地,林贊玟被趙陽拉到了《蝶變》的演出現場。

儘管沒能完全理解劇情所表達的歷史背景,但林贊玟還是被《蝶變》感動了,甚至因為哭得太厲害收到了旁邊觀眾遞來的紙巾。當天她在社交媒體上連發兩條推文,表達對《蝶變》的喜愛。

當韓文版開始選角時,趙陽第一時間又想到了林贊玟。「聯繫上她我們才知道,來上海的時候她已經懷孕了。所以《蝶·變》開始選角時她已經進入待產休息狀態,我們沒能馬上見到她。但是通過她的公司,我們傳達了非常希望邀請她出演的願望,直到她休息期結束,她的出演我們才確定下來。」

個中酸甜苦辣,足以讓他百般回味

音樂劇《蝶變》此番「出海」並正式落地演出,標誌著中韓音樂劇在相互交流與共同探索中踏出了全新一步。

作為幕後推手,「一台好戲」創始人、製作人漢坤如今坐在辦公室里氣定神閑,但回憶起《蝶·變》在首爾首演的當天,他還是心有餘悸。面對遠道而來的原版編劇、作曲,漢坤說自己緊張得快吐了,「那種心情,就是很幸福,很期待,但是確實非常緊張,因為所有的成敗可能就在此一舉了。」

這條沒有前輩可以借鑒的「出海」之行,從「醞釀」到「揚帆」並未花費多少時間,但個中酸甜苦辣,卻足以讓漢坤百般回味,走起來也遠非看上去那麼容易。

畢業於韓國公演製作專業的漢坤,見證過韓國音樂劇的快速發展期。大學路於他,是學習和造夢的地方,也是他和無數音樂劇愛好者的「聖地」。

回國後,從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到國內首個環境式駐演小劇場音樂劇《阿波羅尼亞》,「一台好戲」陸續推出了多部由韓國音樂劇版權改編的中文版劇目。尤其是創紀錄迎來上海駐演1000場的《阿波羅尼亞》,平均95%的上座率,更是成為演藝大世界探索多業態發展的突破口。

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漢坤參與並見證了越來越多的中文原創作品應運而生,與海外優秀版權作品一起,在演藝大世界成就了獨屬於中國的「戲劇街區」。

《蝶變》的這次「揚帆」,讓演藝大世界在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這條路上,邁出了更大一步。漢坤反覆強調,「它不是一個單純的作品『出海』,而是黃浦的企業也同時走向了國際,並且在作品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為了深度參與音樂劇《蝶·變》韓語版的製作和運營,「一台好戲」在韓國成立了首個海外分社。而漢坤胸中的「航海圖」也勾勒得更明晰了: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優秀原創音樂劇呈現給海外觀眾,「這次的反響非常好,明年除了音樂劇《蝶·變》韓語版,我們還計劃在海外製作推出新的劇目。」

記者 / 劉藝

編輯 / 孫超慧

圖片 / 一台好戲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