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除了中國,東南亞絕對是華人最多的地方。
當初因戰亂、社會動蕩等原因,被迫下南洋謀生的中國人,逐漸在東南亞紮根,留下傳承。吃苦耐勞的華人,在這裡發展、壯大、一度改變著東南亞的格局,也造就了大批赫赫有名的華人。
今天,萬事通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從馬來西亞走出的鋼琴家——克勞迪婭·楊!
祖籍福建的大馬華裔,
從小學閩南語長大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一個懵懂的小女孩,在一張類似戶口本的表格上,祖籍那一欄,填下了「福建省同安縣」這6個大字。
當時的她並不知道,這是她的根,是她祖輩來源的地方。
她的母親,一個從英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畢業、接受英文教育的華裔女子,為她起了一個十分中國化的名字——張毓芬。
在她小時候,母親就教導她「祖籍地的方言,才是她們真正的根」。於是,女孩從小在學校學馬來文、英文,放學回家還要學閩南語。雖然小小的她不明白為什麼要學,但母親卻十分開心。
如今,她有一個更被全世界所熟知的名字——克勞迪婭·楊(claudia yang)。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我就不可能如此地熱愛中國文化。」
保潔阿姨的一句話,
讓5歲的她走上了鋼琴之路
轉眼間,克勞迪婭·楊5歲了。
有一天,一位保潔阿姨和她的母親聊天時忽然說:「我看到鄰居家的小孩子在練習鋼琴,為什麼不讓阿芬(小名)也學學鋼琴呢?」
就這樣,克勞迪婭·楊與鋼琴這輩子都解不開的緣分,就這麼戲劇化的開始了。
當時的麻坡,正好開了一家雅馬哈音樂學校,類似於劉詩昆鋼琴藝術中心、鮑蕙蕎鋼琴藝術培訓學校這樣的機構。
母親帶5歲的她去報名,由於年齡太小,只能報幼兒音樂班。但人的天分是擋不住的,克勞迪婭·楊學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就被老師發現她在鋼琴上的天分,就帶著她上起了一對一教學。
12歲的時候,克勞迪婭·楊已經達到了「英皇考級」8級別的水平。(英皇鋼琴業餘最高級別為8級,大約等同於中國最權威的音協最高級10級的水平。)
小時候的克勞迪婭·楊
中考8科成績全a,
堅持一個人出國去維也納學音樂
克勞迪婭·楊小時候算不上學霸,成績比較一般,但在初級教育文憑(類似中考)前突擊備考,卻拿下了驚人的8科成績全a的水平,老師們都傻眼了。
按照一般人的路,接下來的她應該在馬來西亞讀高中、大學,最後出來找工作。但16歲的克勞迪婭·楊不想這樣。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總感到未來的自己註定要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於是我就想出國學習音樂。」
這一番在其他人看來是小孩子的信口開河、大言不慚,但克勞迪婭·楊很認真的考慮過。
當時很多人都會去中國台灣留學,她的兩個哥哥就是這樣。但當時她的聲樂老師、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男高音歌唱家陳容(1958-2011),建議她去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最發達的地方,如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陳容還給克勞迪婭·楊介紹了在維也納的朋友,去了有個照料。
於是,克勞迪婭·楊堅定了自己去維也納留學的心。她中考完回家後和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父母見她十分堅持,最終還是支持了她的決定。
「我很幸運能擁有這樣偉大開明的父母,他們完全不懂音樂,卻贊成我前往奧地利這樣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國度,但凡他們說一個『不』字,那我肯定就去不成了。」
孤身坐飛機來維也納學習,
接受3位鋼琴巨匠教導成才
就這樣,克勞迪婭·楊隻身一人乘坐馬航離開了馬來西亞,中途在迪拜轉機,抵達了維也納。
維也納音樂學院的課程,是允許外人旁聽的,克勞迪婭·楊就挨個去聽鋼琴系教授的課程。在朋友的推薦下,她找到了丹科·伊列夫教授——鋼琴大師科爾托的高徒。
克勞迪婭·楊試彈了一曲莫扎特的奏鳴曲,得到丹科·伊列夫的高度認可,成為他的學生,幫助她備考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
那一年,一共有四百多人報考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最後只有11個人考上,克勞迪婭·楊就是那11個人中的一個。
她還得到20世紀著名鋼琴大師、世界級鋼琴巨匠保羅·巴杜拉-斯科達的賞識,被收入其門下深造,成為大師的「關門女弟子」。
巴杜拉-斯科達退休後,路德維希·霍夫曼就成了克勞迪婭·楊的第三位鋼琴老師。
從他的手中,克勞迪婭·楊學會了李斯特作品的演奏技巧,霍夫曼本人錄製了李斯特的全部鋼琴作品。
1997年,克勞迪婭·楊畢業了,一直活躍在國際音樂舞台。
25年前第一次來中國,
最想的是彈奏一曲《黃河鋼琴協奏曲》
1999年9月9日,26歲的克勞迪婭·楊受到文化部的邀請,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北京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演奏的曲目里包括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
那天晚上,劉詩昆、周廣仁、鮑蕙蕎、石叔誠等中國老一輩的鋼琴家都來了。
同年,她被全球最大的紐約華人報刊——《華聲》譽為「1999年度全球華人新聞人物」。
但其實,克勞迪婭·楊最想在中國彈奏的,是她在12歲那年聽到的《黃河鋼琴協奏曲》。
「我12歲第一次聽到《黃河鋼琴協奏曲》時,我真的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或許這就是血脈的力量。從那時起,我就許下一個心愿:將來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到中國去表演這部偉大的作品。」
2010年4月,在維爾紐斯國家愛樂廳,克勞迪婭·楊第一次公演《黃河鋼琴協奏曲》,大獲成功。
一位樂評人誇讚道:「雖然我不明白這部作品創作的背景,但是我從中聽到了一個崛起的國家,一個偉大的民族。」
後來在她的祖籍地福建,克勞迪婭·楊實現了她的夢想,表演了《黃河鋼琴協奏曲》。
「那一次演出是希望工程的義演,所以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國外結識丈夫,
為孩子教育兩人定居北京
在國外期間,克勞迪婭結識了現在的丈夫,後者來自北京。為了讓孩子能夠接受中國的教育,夫妻倆決定返回北京定居,克勞迪婭也在中國開啟了自己的音樂演奏事業。
隨著中國和馬來西亞關係的日益緊密,出生於中馬建交那年(1974年)的克勞迪婭·楊,也希望為促進兩國人民的交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她和匈牙利作曲家費凱特共同創作了《紅樓夢鋼琴協奏曲》,此後,她再度與俄羅斯作曲家瓦西里夫共同創作了以中國音樂為主題的第二部鋼琴作品《十二首中國民歌鋼琴和樂隊幻想曲》,用鋼琴及交響樂傳遞中國文化的浪漫,讓傳統經典用新的表達方式走向了世界。
克勞迪婭說,馬中兩國是近鄰,關係緊密,在文化、旅遊和貿易等都有合作。她說:「我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媳婦,我會繼續在馬中之間做更多事情。」
克勞迪婭·楊榮譽加身
被稱為「能用心靈演奏的鋼琴家」
克勞迪婭·楊曾被指揮大師馬澤爾讚揚為「能用心靈演奏的鋼琴家」,合作過眾多世界著名指揮家、演奏家、交響樂團,巡演足跡遍布全球。
她繼承了德奧鋼琴學派嚴謹的演奏詮釋和風格,是當今德奧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4年,克勞迪婭·楊獲得了匈牙利總理頒發的匈牙利政府最高文化勳章,以表彰她在李斯特音樂作品的詮釋和演繹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
2020年,克勞迪婭·楊榮獲了有奧地利奧斯卡音樂獎之稱的「2020奧地利音樂劇院獎」的「國際文化交流貢獻」特別獎項。
她也與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演員楊紫瓊等巨星一起,並稱為馬來西亞成就最高、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