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司號兵」再吹衝鋒號憶烽火歲月 下巴的傷疤是光榮「勳章」

  中新網南寧8月1日電 題:95歲「司號兵」再吹衝鋒號憶烽火歲月 下巴的傷疤是光榮「勳章」

  作者 林潔琪 陳沿佑

  「嘀嘀嗒,嗒嘀嘀……」現已95歲高齡的老兵馬青山雙手擺成吹號狀手勢,眼神堅定地凝視遠方,嘴巴發出嘹亮的節奏。通過老人吹起的衝鋒號,彷彿讓在座的人們回到了烽煙滾滾的戰爭年代。

  「八一」建軍節來臨,中新網記者走進老兵馬青山的家,聆聽他的那段崢嶸歲月。1929年出生的馬青山,1947年參軍,曾任四野49軍147師440團3營8連司號員,經歷過解放戰爭、南下剿匪、援越抗美等多場戰鬥的洗禮,1955年5月被授予解放獎章一枚,榮立三等功兩次。

圖為馬青山認真端詳老照片回憶昔日崢嶸歲月。陳沿佑 攝

  「下巴的傷疤,就是在戰場上吹號時被槍打傷留下的。」馬青山用手摩挲著留在下巴的淺溝傷疤,他說,每當衝鋒時,號兵總是第一時間吹響軍號,及時傳遞指揮員的命令,也能鼓舞士氣,因此是敵人重點狙擊對象。

  馬青山回憶道,根據不同的戰場環境,號兵需站著或趴著吹號,如果遇到比較開闊的地形,就需要找好隱蔽,趴著吹號,要不然號聲一起,容易成為敵人的靶子。

  馬青山的母親在他6歲時離世,幼年時只能以乞討為生。參軍後,馬青山隨著部隊從吉林到南寧,同戰友們在槍林彈雨中一起保家衛國,「跟著黨走到底,解放全國人民,拚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那時候就只想著這件事。」馬青山堅定地說。

  時隔數十年,年事已高的馬青山記憶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仍清晰地記得每一曲軍號音律,也還記得跟他一起戰鬥的戰友們,他指著昔日和戰友們合影的老照片說道:「過去他們總和我開玩笑,叫我『馬仔』,時常喊我說『小馬仔,過來』。」思及此處,他的眼裡噙著淚水。

圖為馬青山展示自己年輕時期在部隊的照片。陳沿佑 攝

  馬青山告訴記者,他最難忘的記憶就是1949年的馬跡塘戰役。馬跡塘戰役是衡寶戰役的前哨戰,是人民解放軍解放益陽的最後一仗,以少勝多,成功將敵軍擊退,為衡寶戰役的勝利贏得了先機。

  馬青山談到,有一次陣地上衝鋒號突起,他仔細辨認對方的號音,憑藉過硬的技術判斷出其中兩三個音與自己所在連隊的號音不一樣,他立即向司令員彙報,成功讓大家躲避了敵人的埋伏,他因此被記立功一件。

  馬青山記得其中有一名戰友的雙腿被炸斷,血肉模糊,沒有東西包紮,最後戰友還是犧牲了。他親手將戰友埋葬,用木頭為他做了一塊墓碑。他說,「那場戰鬥很慘烈,我們連130號人,打到最後只剩不到20個人。」

  戰爭年代對馬青山來說,一是辛苦,二是打仗。「打仗太艱苦了,我的心裡難受啊,老戰友犧牲在戰場上,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的今天。」馬青山說話的聲音有些哽咽,退伍後跟倖存的戰友們相聚時,還會聊起以前的艱苦日子,只是如今大部分老戰友已經不在人世了。

圖為馬青山向南寧市的學生們講述革命故事。南寧市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福建園休養所供圖

  離休後,馬青山懷著「向青年學生播撒紅色基因」的想法,經常受邀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地為民眾講革命故事,激勵大家學習和傳承革命優秀傳統。

  南寧市軍隊離休退休幹部福建園休養所工作人員李婧介紹,「馬老一直很熱心,非常支持軍休所的日常工作和黨建工作,還會提一些意見建議,積极參与各種活動,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革命故事,讓更多的人重溫紅色記憶,傳承發揚好紅色基因。」

  馬青山說:「不要忘記過去老一輩打仗的苦,希望年輕一代學習和傳承革命優秀傳統,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