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幀之夢屬於未來

《雙子殺手》中小克淚水漣漣地質問養父

▌回形針

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至本文寫作之時,內地票房已累計達到2.33億。但這一數字與本片近十億人民幣的投資相比,無疑還是差距巨大。儘管「不能回本」可以說是電影行業的日常,但這一次馬失前蹄的可是李安——這個名字在全世界的影迷心中都有著相當的地位。或許這一次《雙子殺手》在口碑和票房上的雙雙失敗,確實受過度期待反而落空的因素影響,但或許李安這一次的「失敗」,原因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又或者,這其實根本算不上是一種失敗。

每秒120幀,可以理解為是傳統電影每秒24格圖像容量的五倍,高幀率會使得影像的平滑度增強,進而使傳統電影中難以表現的細節被凸顯出來。本片在北美遭遇的票房滑鐵盧,很大程度是因為放映影院無法提供足夠的硬體支持。能夠放映本片最佳配置120幀的影院寥寥可數,而國內即使有足夠數量的影院配備了120幀、4k、3D的放映設備,其高昂的票價仍然令觀眾躊躇不前,也就使得李安想要進行的「數字影像革命」並沒能真正進入更多觀眾的眼中和腦中。

實際上,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內蘊技術的革命性,但這一點常常被觀眾所忽略。觀眾總是更加關心影片「講了什麼故事」,而影像、聲音、特技、特效這些體現著電影工業製作水平的元素,則需要觀影者有意識地關注才能夠感受到其美感。誠然,李安是以在劇本中描繪東西方文化碰撞以及複雜纏結的情感而蜚聲海內外,但他身為導演對影片場面乃至所用技術的精細把控和追求,卻常常被人忽略。無論是早期《卧虎藏龍》中長鏡頭拍攝的飛檐走壁,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隻完全擬真的3D老虎,亦或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首度嘗試用120幀超特寫捕捉青年軍人皮膚下的血色,這些嘗試都顯示出李安敢為人先的勇氣。在《雙子殺手》中,李安更進一步以動作捕捉技術「造人」,製造出一個比本片男主角威爾史密斯小二十多歲的克隆人殺手——他完全像一個真人。而在動作場面中,一切細節都被鏡頭攝下,從濺落的水珠到破碎的玻璃,再加上豐富的場面調度,觀感宛如置身拍攝現場那般強烈。曾經著迷於描繪人物複雜內心,現在執著於拍攝120幀影片的李安,或許像《聖女貞德受難記》的導演德萊葉一樣,從新技術中發現了獨到的美感,但想把分享這些美感給觀眾,則是門檻重重。

《雙子殺手》在劇情層面顯得過於簡單,但人物卻又不完全貼合類型片中常見的設置。這是一部科幻片?動作片?還是應當歸於李安作品譜系下的作者電影?似乎兼而有之,又難以滿足這三者中任何一類影迷的期待。

其實,《雙子殺手》的故事早在1997年就已成型,當年顯得前衛的克隆人題材在今天看來已然有些過時,而劇情的轉折也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前政府特情人員開辦私營軍事組織並私下量產克隆士兵的故事在科幻小說中屢見不鮮。比較值得關注的反倒是威爾史密斯飾演的亨利,和他的克隆人小克之間那似同實異、如父如子的關係。

全片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在於作為克隆人殺手的小克質疑養父維瑞斯的作為,人性覺醒從而站到亨利那一邊。小克淚水漣漣質問養父的場面向我們展示了高幀率數字影像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展現出人物的複雜情緒(上圖)。亨利和小克同時對同行的女孩產生的曖昧戀慕,則使得兩人的關係在劇情結構中既定「父與子」的對位之上,疊加了一層競爭關係,彷彿更接近人們印象當中李安電影所獨有的那種複雜的情調。當然,某種程度上來說,劇情的簡單反倒更加適合作為新技術的試驗場——因為可以省去解釋劇情的麻煩,進而節省出更多的精力在導演手法上實現風格化的處理。但觀眾是否買賬,則是另一回事。可見,高幀率帶來的觀影體驗是一柄雙刃劍,《雙子殺手》是一部需要「頂配」影院才能夠完全發揮其魅力的電影,但其營造的過於真實的「奇觀」又不足以像《阿凡達》那樣以見所未見的科幻世界觀來吸引觀眾,那麼本片的票房不盡如人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或者說,鑒賞這部電影的獨特美感需要觀眾跳脫出傳統欣賞套路的桎梏。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李安在以一己之力,以作品推進著全球各地影院設施的更新換代,而影院硬體的升級又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觀眾觀看的習慣。或許,李安的120幀之夢屬於未來,也許到了那一天,觀眾們方能發現,李安的名字和嘗試,早已在電影史上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