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生土長的劇,「請進」城市會客廳

在最現代的城市會客廳,看最傳統的本地戲劇。7月7日,記者跟隨「改革潮湧風正勁 齊魯揚帆征新程」山東改革·媒體行集中宣傳活動來到濱州市博興縣,在博興縣市民文化中心,感受全新的文化體驗。

夏日,支脈河上涼風陣陣,穿過市民文化中心的大平台廣場。抬眼望去,是一片綠色,令人心曠神怡。博興縣市民文化中心位置優越,位於」三河兩水文化區內,中心內設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大小劇場、呂劇博物館、科技館、方誌館等,平時是市民遊客愛來的城市會客廳。

市民遊客排隊進入博興縣市民文化中心

呂劇、扽腔是博興文化的鮮亮名片,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博興本地人愛看愛聽。呂劇博物館打造了集看、聽、學、演於一體的「沉浸式」體驗空間,集中展示了當今呂劇藝術傳承發展的最新成果。博興縣文旅局黨組書記郝高東介紹,把呂劇博物館設置在市民文化中心,讓更多市民遊客更方便地看到呂劇,讓傳統文化離人們的生活更近。目前,呂劇博物館吸引了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山東齊魯融媒鄉村振興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機構及山東省呂劇院、濟南市呂劇院等專業院團參觀調研,也成為大中小學生研學活動的重要目的地。

博興縣呂劇扽腔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博興縣戲劇團)副團長鮑學銘傾心呂劇傳承,他介紹,呂劇博物館入駐市民文化中心後,面積擴大了將近五倍,有2800多平方米,分為文字圖片展示、實物展陳、「聲光電」展項、互動體驗、拜師傳習等幾大功能展示區,系統闡述了呂劇的發源與傳承發展、傳承譜系等,能讓參觀者迅速直觀地感受到呂劇的魅力。

位於博興縣市民文化中心二層的呂劇博物館

呂劇歷史悠久,如何讓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接受、愛上呂劇?鮑學銘認為,傳統戲劇必須要與時俱進,形式和內容都要不斷變革創新。博興縣戲劇團實施精品劇目工程,近年來創演的《姊妹易嫁》《聖賢樓》《連心鎖》《大河流金》等劇目,多次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優秀劇目展演,獲受到社會各界好評。「我們還注重加強呂劇人才培養,加強對莊戶劇團培訓指導,重點培育30餘家莊戶劇團、200餘名骨幹人才,在呂劇發源地呂藝鎮劉官村、扽腔發源地高渡村打造「戲曲特色村」,每年走進20餘所基層中小學進行演出。」

呂劇《罰鎮長》演齣劇照

記者了解到,博興縣加強呂劇文化對外交流,連續舉辦了11屆中國·濱州博興小戲藝術節,創新舉辦中國非遺(稀有)劇種小戲展演,推動了呂劇傳播交流與繁榮發展。今年8月,還將舉辦首屆全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