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國際化道路 讓世界看到中國電影產業的進步

本報記者 張靖超 上海報道

國際化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一個高頻辭彙,無論是在開幕論壇,還是在「一帶一路」電影周,抑或是在電影市場的國際發行商買家對話,將優秀的中國電影人、電影內容帶到更大的國際舞台,再把海外知名的電影人、有實力的電影公司、有文化感染力的影片引入到國內,是國內外電影人、電影公司達成的共識。對於中國電影產業而言,這也是參與到國際大循環的機遇。

不過,迄今為止,中國電影在海外的票房紀錄仍是20多年前由《卧虎藏龍》《英雄》等影片創造的,分別為2.1億美元、1.39億美元。

塵封多年的紀錄對中國電影產業而言,意味著國際化的壓力,該如何走出國門並獲得認可?

除了開展日常的文化、產業交流活動,加強商業領域的合作,進而提高中國公司的話語權已被證明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今天的世界處於一個持續波動的周期里,在周期里我們來看,最具有韌性、成長潛力的,往往是從根植於本土市場但具備全球認知的業務模式和商業主體。這幾年其實國內出現了大量出海的企業,他們有文化類,也有消費類,他們都成功將中國文化產品和商業模式帶到了全球。」三體宇宙ceo趙驥龍說。

華人文化集團副總裁、華人影業總裁、東方夢工廠總裁應旭珺則表示:「通過投身到世界產業當中去,積极參与,你才能夠成為一員,進而了解世界電影的格局和生態。」

中外合拍融入世界產業鏈

在中國電影產業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中外合拍是其中的主要途徑之一。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燈塔專業版了解到,2023年,在國家電影局備案的中外合拍影片數量為77部,較2022年增長了11倍以上,並且恢復到了2019年時的水平(79部)。

在過往的合拍片中,「巨齒鯊」系列無疑是較為經典的案例。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2018年暑期上映的《巨齒鯊》全球票房為5.22億美元,其中,中國內地票房約為1.46億元,海外票房則有3.75億美元;去年暑期上映的《巨齒鯊2》的全球票房為3.96億美元,海外票房為2.79億美元。作為華人文化主控,並與華納兄弟共同開發的電影ip,《巨齒鯊》系列的成功對中國電影走出去無疑樹立了信心。

「如果說我們看一下中國電影這幾年成功走出去的,還是跟好萊塢五大公司的合作,特別是《巨齒鯊》這類影片,它有一個全球的發行體系,包括在整個ip開發上,是全球化的表達,是全球觀眾都能夠接受的敘事形態,這能夠讓中國電影在世界上贏得更多的觀眾。」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說。

應旭珺從《巨齒鯊》的案例總結道:「這樣的片子,我覺得是我們創新的一個模式,即『中國主控+國際資源』。中國主控是指,ip是在世界市場上去購買的小說ip,然後由中國公司主控開發;國際資源是指,在機構層面與國際大公司達成合作之後,再去在全世界範圍內挑選合適的編劇、製片人和導演、演員,從而在全球進行發行。像這種模式的話,我覺得特別適合於科幻與奇幻題材,比如三體宇宙的開發。」

應旭珺還認為,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中國公司、中國影人走出去,還要把海外的電影人、電影公司引進到中國來,讓他們來親身體會到中國電影的進步,從而讓他們再到世界去傳播,「我覺得這也是中國電影文化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與此同時,ai技術的進步,也為中外合拍影片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幫助。

「在我們以前的國際合作里,我們基礎團隊的英語不夠好,這樣在製作的時候,我們一個組會出現三四十個翻譯,最多的時候有62個翻譯,但每個翻譯的水準不一樣,最後彙集到開會的時候,每個組理解的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導演、編劇、監製黃建新表示,「語言是中外合作的一個障礙,現在ai科技至少幫我們解決了50%的問題,使我們合作變得更加便捷、簡便。」

培養國際化視野

在中外合作的過程中,國際化視野與認知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影視產品的拍攝製作天然帶有導演、編劇、演員等主創團隊的主觀意識,這就對創作者、背後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影一方面是很作者向的東西,它一定是跟每個創作者自己想表達的方式有關係的,但是我覺得電影也不能太作者向,因為始終希望它能夠被更多觀眾看到。」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陳果表示,「我覺得在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包括世界電影走進來,成功案例裡面有幾個共通點:第一,在題材上能讓大家有更多共同的感受,這樣的東西能讓所有人有共同的共鳴;第二,在共同的價值觀上,要有對於真善美的理解,我覺得這樣的影片也能更多得到各國的認可;第三,在我們帶出去的影片當中,要有中國化的表達和東方文化的色彩,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地通過我們的電影讓世界了解中國。這些要點如果都具備了的話,應該就具備了國際化表達的基礎。」

目前已有部分中國公司展開了行動。

另一方面,「在一個月前的阿里影業的一個活動上,我們提出了一個三到五年的新戰略,我們希望自己從一家中國電影公司成為一家亞洲電影公司。當然這樣一個願景,最重要的點在於我們未來出品的、投資的和發行的電影中,這樣至少應該有30%的數量來自亞洲各個電影市場,或者是導演創作的結果。」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說,「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在過去兩年做了一些事情:一是,我們一直在關注新人導演,特別是海外背景的新人導演,在這個計劃中,我們在全球物色有國際導演專業背景、有熟練國際語言能力的和國際視野的年輕導演,我們認為這批導演可能是下一個10年中國導演走向世界的重要的中堅力量;二是,我們正在積極做一件事情,把全球最好的電影引進到中國來,讓觀眾看到。總結而言,我覺得我們的電影必須開放,必須國際化,必須能夠讓全球的觀眾看得懂中國的電影,這是我的一個想法。」

(編輯:吳清 審核:李正豪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