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電影的開篇之作,趙本山的《落葉歸根》如今看來依然優秀

上世紀90年代,北上的香港電影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則屬喜劇之王周星馳,他將無厘頭式的喜劇發揮到極致,以及其顛覆性的姿態和後現代的話語開始了對中國喜劇電影的一次時代化的改造。

而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迅猛,在不斷提高的進口大片的衝擊下,中國電影界開始調整自己的步伐從與進口大片的搏鬥中探索經驗。就喜劇電影而言,中小成本喜劇電影在近幾年頻頻殺出票房黑馬。例如這一部十二年前的喜劇電影《落葉歸根》,2006年度投資過億的《黃金甲》和《夜宴》都取得了過億的豐碩票房收入,而第六代導演張楊的這部新作《落葉歸根》的總投資在3000萬以下。

這部由香港星皓娛樂有限公司出品的喜劇電影,由張楊執導並聯合王要編劇,該片主演陣容強大,聚集趙本山、宋丹丹、郭德綱等「明星大腕兒」,更有胡軍、郭濤、夏雨、午馬等著名實力派演員出演。該片於2007年1月19日在中國內地首映,獲得了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獎以及第44屆台灣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距今已有12年之久,但依舊不妨礙這部影片還是國產最好的喜劇片之一。

該片講述了民工老趙為使好友老劉死後「落葉歸根」,一路上歷盡艱難將老劉屍體運回老家,入土為安,落葉歸根的故事。簡而言之,就是「千里運屍」。

「坑都挖完了,我就替他試試大小,躺裡頭,我突然發現躺裡面是最舒服的。」

「努力的拍打自己,看著旁邊跟自己一同拉牛的車也被人努力的打著。」

《落葉歸根》是一部由很多意外聚成的電影,在趙本山背朋友屍體回家的路上,那些由不同人性帶來的意外,本來可以形成另一條抽象的崎嶇之路,但張揚傳遞出來的情感是小人物無奈和自我救贖中的「苦中作樂」和「溫暖」,它的感動和笑聲,都是十足接地氣的,強調的是小人物溫情的力量,讓人發笑的同時提醒著人們不能忽視的中國當代農民工的問題,底層人民的苦痛。而趙本山、郭德綱、宋丹丹等人的戲,尤其是趙本山的戲,一個神態一個動作,展現了他作為演員的實力,直接承包了整部戲的笑點。即使歷經十二年,「最好看的喜劇之一」稱號當之無愧。

趙本山背負著亡友的屍身,離開了城市,回歸了鄉村。然而,從他身後漸次退卻的那些象徵著「心靈之家」,或者「文化之根」的鄉村景象,在劇情中就如同舞台的活動景片一樣,它們在趙本山身後一幕幕地變換,與他一次次地擦肩而過。彷彿在告訴人們,「家」既始終在他的腳下,卻又是一個永遠也無法達到的彼岸。

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逐漸背離了傳統的精神家園,我們都市化工業化。我們掌握了「功利」,卻忘卻了「仗義」,學會了「變通」,卻出賣了「執守」。有一天,當我們感到要向趙本山那樣「落葉歸根」的時候,卻發現故鄉已經退居到一個遙不可及的歷史遠景當中。於是,在當代人文情懷中,便暗自滋長了一種「文化鄉愁」,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潛隱在當代中國文化中一個內在悖論:現代化抑或是田園牧歌式的鄉村文明?這個天問式的自詰,大概與現實中所謂的「民工關懷」或「下層體驗」沒有太多直接關係。換言之,這部影片不只是一部關於民工生存的寓言,它更凸顯的實際上是張揚——第六代導演作為知識分子自身的一種「文化鄉愁」。

《落葉歸根》是一部以底層小人物為表現對象,中國化本土化的黑色喜劇。鏡頭對準城市底層中為了生存和尊嚴拚命的小人物,在一個紛雜混亂的現實空間營造荒誕感。在虛構的情節下隱藏著對現實的諷喻和指涉。這部電影也是新世紀的喜劇電影的代表之作,引領帶動了眾多電影創作者的喜劇創作熱情,例如後期的《鬥牛》、《走著瞧》的推出。

張揚導演的這部《落葉歸根》是一部很不錯的公路電影,有人認為這部片子是中國公路電影的開篇之作,開啟了中國公路電影的先河,是中國式的《菊次郎的夏天》。而其中的趙本山具有農民臉譜化的演技讓片子的感染力更強。一直以喜劇人物出現在大眾面前的諧星趙本山,在影片中他塑造著一個執著且呆憨的角色,為完成工友的囑託,一路的所見所聞讓人不禁發笑的同時又深感心酸。

總的而言,這部電影放在今天來看,依舊是一部好的國產喜劇片,雖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其中喜劇幽默元素依舊值得當今的喜劇片學習。文/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