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拆遷隊」來了, 《決戰中途島》炸得讓人爽到飛起(內藏福利)

上周五上映的 戰爭片《決戰中途島》 大家看了嗎?

藝綻君在影院里被炸得爽到飛起 ~~

上一部在國內上映的好萊塢戰爭片還是 2016 年《血戰鋼鋸嶺》,但那部影片挖掘的是二戰中一段鮮為人知的英雄秘事,聚焦一個人,而這部《決戰中途島》,可以說 全景式還原了這場二戰史上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海戰,頗具史詩氣質 。

像這種大規模的戰爭片,現在 好萊塢拍得越來越少 了,一是難度大,非常燒錢,二是也不像現在的漫威DC可以沒完沒了地拍續集。這部電影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多年來一直有拍攝中途島海戰的情結,這次終於拍出來了。

羅蘭·艾默里奇 有個外號叫做 「好萊塢拆遷戶」 ,在他的災難片代表作《後天》《 2012 》《獨立日》等片中,集郵一樣在全球炸各種地標。但之前都只是想像中的畫面,而這次在《決戰中途島》中,爆炸確實在歷史上真實發生。

從 1941 年 12 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到 1942 年 6 月中途島海戰,電影把這 6 個月里發生在太平洋上的海戰都講了一遍,連珊瑚海海戰、空襲東京也沒有落下。

戰爭全景與局部特寫兼顧,軍艦集結、飛機轟炸艦隊、飛機間的空中追擊、潛艇發射魚雷等驚險震撼的 戰爭畫面全都一一給足 ,要的就是刺激。所以軍迷、歷史迷看《決戰中途島》,肯定會非常滿足。

戰爭片對敘事的要求極高,因為這類電影不僅涉及相關歷史地域背景,線索和人物也往往相當複雜,但這次《決戰中途島》處理得挺不錯,對參展雙方的戰前籌備部署、戰爭過程、戰局變化都有詳盡清晰的展示,美日兩方几條線索也都有條不紊地展開。

文戲方面,電影集中突出了 美軍的情報戰 。中途島海戰美軍的勝利被認為最重要的是取得了「情報的勝利」,因為開戰前,美軍就已經通過破譯情報獲取了日軍的全盤作戰計劃。

當時日軍做出要進攻中途島北邊一個島的假象,其實真正的目標是想通過攻佔中途島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奪取太平洋的海域控制權。而美軍識破這一目標後,集中全部海軍兵力,在中途島提前埋伏,做好準備。

兵不厭詐,電影里甚至還原了當時美軍刺探日軍軍情的一個小細節:當時美方情報小組還不確定日軍是否要進攻中途島,就讓中途島的人發了一封假電報,謊稱島上海水淡化設備出了問題,沒淡水了。結果沒過多久,情報小組就截獲到日軍的一封電報,說我們的目標 AF (代號)淡水資源緊張,行動時要備足淡水。由此確認了 AF 就是中途島。 武戲方面,電影濃墨重彩地展示了美軍飛行員 俯衝轟炸 的英勇壯舉。

當時的飛機都還沒有雷達、制導系統,因此投擲炸彈準頭有點差,很多時候靠隨緣,於是美軍飛行員通過俯衝轟炸, 儘可能飛得靠近地面的軍艦 ,以提高命中率。但飛行高度太低,就極有可能面臨隨後不能成功把飛機拉上去的危險。因此這些飛行員都是以命相博。

電影用了大量飛行員主觀鏡頭展示俯衝轟炸這一華麗技術, 觀感非常刺激 ,好多次我看著他們衝下去心都揪起來了,嗷嗷直叫,直到復飛成功才鬆了一口氣。

戰爭場面固然是這部電影的重頭,但在 人物塑造 上,電影也沒有顧此失彼。雖然影片以群戲為主,登場人物超多,但著重刻畫的幾個人物形象依舊簡約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而且這些人都 不是憑空捏造 ,在歷史上確有其名,關鍵是主演跟原型長得還挺像(片尾彩蛋有展示),這就還挺用心的。 比如這次戰役中擊中日軍飛機戰艦最多的美軍飛行員之一 迪克·貝斯特 ,一開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員猛將,仗著自己的飛行技術好,特別不要命,特別自大,每次飛行都玩最刺激的操作,把跟他搭檔的小飛行員嚇得半死。電影用了每次起飛都要嚼口香糖這一細節,強調他桀驁不馴的性格。

一部影片下來,迪克這個人物居然還有成長。 片中有一段情節,迪克妻子去質問他的領導,為什麼不給老公升職,領導說,他只是一個業務能力強的飛行員,但 領導能力太弱 了,因為其他飛行員覺得跟著他飛有去無回,所以沒人聽他的。

後來因為他手下的一名膽小飛行員意外墜海,再加上戰鬥中傷亡越來越多,迪克開始體會到責任感, 行動也逐漸變得理智 ,而不是一味蠻幹,最後才能成功帶領飛行員立下赫赫戰功。

片中我最欣賞的人物叫 布魯諾 。他原本只是美軍航空母艦上的一個機械兵,但有勇有謀。先是在甲板上徒手攔下了一顆飛機降落時意外掉出來的炸彈,然後在日軍一架飛機發動自殺式襲擊時果斷衝出來,開炮擊落了飛機。(他後面還有故事,先不劇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