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說、自己唱、自己演,曲藝人吳健做客長江講壇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謝寧 余嫚雪

「你們的掌聲非常響,響得我的心裡癢……」2月24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長江講壇邀請到青年曲藝演員、武漢市黃陂區文化館副館長吳健,用講和演結合的方式,為讀者分享「湖北曲藝」,現場和線上直播互動熱烈。「講得真好真專業」「看著擺腦殼」有讀者在直播間留言道。

曲藝人的不容易,一個人就是一個舞台

吳健是當代湖北大鼓代表性傳承人,他曾用「說唱」方式,創作並表演了《說唱黃陂》《那些年我們唱過的民謠》《說唱大武漢》《說唱李家集》等優秀作品。

吳健說,他從7歲開始學曲藝,到現在37歲,與曲藝結下不解之緣已經30年了。他深感曲藝人的不容易,曲藝人一個人就是一個舞台,自己說,自己唱,自己演,「說學逗唱」要會十八般武藝,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吳健為讀者詳細介紹了曲藝的特點,因為曲藝表演是以「說」和「唱」為主要表現手段,所以要求它的語言必須適於說或唱,一定要生動活潑,簡練精闢並易於上口。曲藝不像戲劇那樣由演員裝扮成固定的角色進行表演,而是由演員裝扮成不同角色,以「一人多角」的方式,通過說、唱,把各種人物、故事表演給聽眾。因而曲藝表演比之戲劇,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曲藝表演的簡便易行,使它對生活的反映快捷,曲目、書目的內容多以短小精悍為主,因而曲藝演員通常能夠自己創作,自己表演。

接著,吳健用邊講邊唱的方式,為讀者普及了湖北曲藝「五大土特產」——一大說功,四大麴唱。一大說功就是湖北評書,四大麴唱分別是湖北大鼓、湖北漁鼓、湖北小曲、湖北道情。

琢磨曲藝創新,讓年輕人也覺得有意思

任何文化的傳承都需要創新,湖北曲藝也不例外。吳健開始被媒體廣泛報道,就是因為他從10多年前,就開始摸索曲藝的創新,製作了一系列新穎的曲藝說唱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這條傳承與創新之路,他一直走到了今天。

當年看了熱門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吳健帶領愛好曲藝的年輕人一起創作了《那些年,我們唱過的民謠》,5分多鐘的視頻,將16首洋溢著地道漢味的民謠串聯起來,「好哭佬,賣燈草,丟到河裡狗子咬」「一哈哭,一哈笑,兩個眼睛放大炮」……用地道的武漢話說唱,伴奏中有傳統的快板,也有現代感很強的電子節奏,結尾處還切入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題曲,短片演繹著青春時尚的氣息,也充滿了濃濃的「漢味」。

吳健天天琢磨曲藝,有了創意,說干就干。《說唱大武漢》一開始也是吳健在社會上自籌資金,自己帶上一二十個年輕人,在江漢關開拍的。「我要讓人們看到一種不一樣的武漢的味道……」

吳健分享說,為了創新曲藝,他去蘇荷酒吧聽了一個月的樂隊打碟。事實證明,曲藝不僅僅是老年人的熱愛,曲藝創新之後,年輕人也覺得很有意思。後來,蘇荷酒吧還請他在酒吧唱了湖北大鼓,他還去台北101大樓演出過湖北大鼓。

在講座結尾,吳健說,曲藝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它出生於民間,必須服務於民間。愛曲藝必須愛聽眾,有聽眾才會有曲藝。目前,吳健也在網上開設了「湖北大鼓傳承人吳健」抖音號,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他在抖音上收穫了6萬多粉絲的關注。

(講座圖片由長江講壇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