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原來張藝謀在《第二十條》里,埋了這麼多彩蛋!

因為相信張藝謀,所以張藝謀的電影,我都是會看的。

春節第二天,選擇了《第二十條》,看片之前,了解到這部影片,是科普刑法的「第二十條」創作的故事。

不過,看完之後,才發現張藝謀真的很細心,因為如果足夠用心,你會發現,戲裡戲外全都是《第二十條》的彩蛋。

這些彩蛋,有的聯動春晚,有的照進現實,有的關於演員,有的關於導演。

最重要的,是能從這些彩蛋細節看到,為了拍好《第二十條》,為了給觀眾最好的體驗,導演是花了心思的。

我一共找到6個,先從第一個說起。

01馬麗初戀打破次元壁

沈騰馬麗在春晚上,演了一出小品名叫《寒舍不寒》。

彼時,《第二十條》剛剛在大銀幕上映。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小品中暗戀馬麗,併購買她直播間嬰幼兒用品的沈騰,名字叫「李逵」。    

如果細心看過《第二十條》就會發現,馬麗飾演的李茂娟,有一個初戀,就叫「李逵」。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這絕對是妥妥的彩蛋。

尤其聽到「李逵」這個名字的時候,大家都笑了。

02「討說法」

《第二十條》中,楊皓宇飾演的張貴生,一直上訪,目的就是為了「討說法」,孜孜不倦。    

聽到「討說法」這三個字,熟悉張藝謀的觀眾,應該會會心一笑吧。

這裡,既是對公交車見義勇為案的口語化表達,也是張藝謀,對自己一部作品的callback,那就是《秋菊打官司》。

過去這麼多年了,「討說法」的從秋菊變成了張貴生。

但不變的,是張藝謀對法理人情和人性的不斷探討。

張藝謀還是那個張藝謀,從未變過。

03郝秀萍不「啞」

原始劇本中,郝秀萍其實並不是聽障人士。    

後面之所以變成聽障,是趙麗穎建議的。

郝秀萍的飾演者趙麗穎,在看到劇本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既然女兒娟娟是聽障,那母親也應該是聽障。

後來經過劇組調查,社會現實中的確如此,所以在正片中,郝秀萍就變成了聾啞人。    

張藝謀表示,趙麗穎的這個提議非常好,從而完成了對角色設定的改變。

04現實勾連

《第二十條》中一共三個案子,分別是校園霸凌見義勇為,公交司機見義勇為,王永強防衛過當案。    

這三個案子,其實在現實中,有很多案例。

前不久的熱搜中,就有北京某學校男生,在看到女同學遭受校園霸凌時挺身而出,卻被學校勸退的實例。

公交司機見義勇為的案件,社會上多到數不勝數。    

比如勇抓小偷的張競仁,奪刀救人的渭強,    

以及衝刺救援的王宗成等等。

而王永強防衛過當案,也是爭議最大的案件,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崑山龍哥被反殺的案子。    

所謂的龍哥,當街行兇的時候,被于海明奪刀反殺,後來於海明雖然被刑事拘留,但案件被定性為正當防衛,于海明也因此成了此案件中人盡皆知的正面模範。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事實案件作為基底,《第二十條》才拍出了普通人面對此類司法問題的底氣。

05「三款規定,三個案件」

大家都知道,電影與《刑法》第二十條相關,但電影劇情中,張藝謀也加入了關於「第二十條」的彩蛋。

《刑法》第二十條一共有三款規定,第一款規定的是普通正當防衛的情形,第二款規定的是防衛過當的情形,第三款規定的則是特殊防衛的情形。    

而電影中,講到的案件也正好只有三個,三個案件和三款規定,暗暗契合,這也是《第二十條》對「第二十條」的致敬。

06學會一門語言

大家都知道,片中聽障人士郝秀萍的扮演者,是趙麗穎。

其實為了郝秀萍這個角色,趙麗穎付出了很多。

前期她一直在聽障人士家裡學習手語和交流,別人日常生活,她就在旁邊邊看邊學。    

進入片場,趙麗穎就會戴起耳塞,設身處地地感受聽障人士的內心世界。    

到最後,趙麗穎甚至可以跟聽障人士無障礙交流,還能翻譯台詞。

電影拍完後採訪的時候,趙麗穎說話時,都會不自覺打出手語,手語已經成了她的一種習慣。    

能付出如此的努力,怪不得張藝謀會誇讚趙麗穎:她給我很大驚喜。

了解到這些彩蛋,才知道《第二十條》能有多麼用心。

而這種用心,是建立在尊重普通觀眾,尊重作品的基礎之上的。

《第二十條》中的案例,法條和故事情節,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看過之後,對我們經後的行事甚至人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