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彎路, 還是要自己走——觀《雙子殺手》有感

在看《雙子殺手》之前,我發現這部電影在網上的口碑挺微妙,不少人都覺得李安馬失前蹄,甚至還認為他拍了一部大爛片,覺得他沒有發揮自己講故事和挖掘情感的長處,反而花太多精力在自己並不擅長的技術上面。

看電影這種事,其實就和小馬過河一樣,是很私人的體驗,別人的評價可以作為參考,但到底如何,還是需要自己去看,才見分曉。而我去電影院看完這部片子之後,反而覺得李安頗有勇氣。還有誰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優點呢?他也許比誰都明白,但他就是要拍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不用自己的優點麻痹自己,挺清醒。更何況,這部電影縱然不是李安最好的作品,但絕對不能說是一部糟糕的電影——若給《雙子殺手》蓋上「爛片」的帽子,那又將其他真正的爛片置於何處?

這部電影中關於科技和倫理的博弈探討,其實並不算新鮮。克隆人與被克隆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長輩與晚輩,也不是平輩的朋友,更像是不同時間軸上的兩個影子。電影里平行追車那一段拍得挺精彩,很具象地將克隆人與被克隆的本體之間的微妙關係呈現出來。不過可能我自身的思想深度有限,總覺得電影對克隆倫理的探討點到即止,甚至有些流於表面地簡單化了。又或者,一部電影的體量畢竟有限,也許影像故事就像一個引子一般,只是觸發觀眾對某個議題的思考的開端。

影片結尾,亨利忍不住想對那個比自己年輕二三十歲的克隆青年朱尼爾提供人生建議,希望他不要重蹈覆轍,而那個青年笑笑:「有些彎路我想要自己走。」 有趣的是,我覺得李安拍這部電影的這件事本身,就淋漓盡致地詮釋了「有些彎路我想要自己走」這句話——知道這會是一條沒有花團錦簇或如潮讚揚的彎路,然而,仍然在這個路口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走下去。

電影里,亨利沒有繼續將自己的意願和所謂的過來人的人生建議強加給對方,而是付之一笑。這樣的「我會想要提供建議,但決定權仍然在於你自己」的平視態度,在當代父母與子女之間仍然是非常奢侈而罕見的存在。在我看來,李安在這部電影里對亨利和朱尼爾的關係的塑造,頗具有理想色彩——看著過去的「我」,我並不想改變那個「我」,而是耐心而平和地看著「我」成為另一個我。也許,從某種層面來看,這也是一種「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