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比亞迪宣布:全球首創!

據中工汽車網獲悉,12月18日,比亞迪在北京舉辦了「不止於快,全能進化——比亞迪全場景高效充電技術溝通會」,全面展現了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不同時期,比亞迪不斷推出更符合新能源用戶需求和充電國情的解決方案,持續引領充電技術的創新進程。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行業普遍面臨「三無」痛點:一無充電技術,二無充電設施,三無充電標準。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比亞迪率先實現充電技術從0到1的突破,自研家用和公共領域的交、直流充電技術,為國標交、直流充電標準提供了參考範本,也成為首批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標準起草單位。

兩天降雪,寒潮突襲。冬天慎開暖風、充電慢排隊等話題熱度升溫,車主再次陷入冬天的煩惱。北方冬天充電效率打卡折扣,怎麼解?比亞迪持續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只為讓用戶享受充電體驗的躍升。

三大痛點,一網打盡

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幾近翻倍。作為「七大新基建」之一的充電樁建設,能否在2023年追上新能源存量的快速發展,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面對市場三大痛點,比亞迪技術一網打盡。

痛點一:萌芽階段(2006-2008),充電效率低

在全場景高效充電技術溝通會上,比亞迪提到了800V高電壓平台和升壓充電技術。2015年,比亞迪全球首創乘用車800V高電壓平台,可實現百公里加速快至4秒級,純電續航里程可達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全方面升維用戶體驗。

同時,比亞迪全球首創升壓充電技術,徹底實現車樁兼容,全面適配所有直流充電樁。

痛點二:整合階段(2009-2015),充電不夠快

在全場景高效充電技術溝通會上,比亞迪提到了全球首創的乘用車雙槍超充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充電速度,併合理利用閑置的充電資源。以騰勢N7為例,單槍充電功率為150kW,雙槍充功率能夠達到230kW,公共快充樁上實現15分鐘充電350公里。

其次,比亞迪全球首創複合直冷技術,通過電池上下兩面均鋪直冷板的設計,以及2套冷媒獨立控制系統,進行了補償式流道設計,電池冷卻面積提升100%,換熱能力提升85%以上,為超充安全保駕護航。

痛點三:成長階段(2016-2023),充電過冬難

在全場景高效充電技術溝通會上,比亞迪提到了全球首創的全場景智能脈衝自加熱技術。當前,新能源汽車過冬焦慮未減,續航打折、充電延時。全場景智能脈衝自加熱技術,在行業內首次實現了極低溫下冷車快充。不僅在充電時能自加熱,在駐車和行車狀態下,都能智能啟動自加熱技術,保障極低溫整車性能。

有技術魚池,做到深入布局,領先新能源時代。比亞迪在充電市場同樣是先行者和標杆。

戰局激烈,聯手共贏

「未來3至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會進入變革期,越到後期的變革速度會越快。」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有信心拿到更大市場份額。接下來,比亞迪將利用現有的技術、成本、產品、產業鏈等優勢,進一步優化自身品牌形象,引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全球。

這時,比亞迪需要夥伴。

2022年3月,殼牌與比亞迪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能源轉型。殼牌將為比亞迪的個人和商業客戶提供會員服務,覆蓋其充電漫遊網路上超過27.5萬個充電終端,雙方還將共同為比亞迪在歐洲的客戶開發車隊解決方案和專屬充電服務。

2023年4月,殼牌為比亞迪在歐洲的新能源車主隨車配送十萬張聯名鉑金會員充電卡,獲得該卡的用戶將擁有包含歐洲境內超過30萬個殼牌充電終端的使用權,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比亞迪歐洲車主的充電體驗。

2023年9月,殼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在深圳正式開業,由殼牌和比亞迪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深圳殼牌比亞迪電動汽車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共配置258個公共快速充電終端。試運營期間,每天為超過3300輛汽車充電。

殼牌集團全球零售與出行業務執行副總裁柯一凡表示,「殼牌深圳機場充電站開業是我們致力於滿足中國顧客不斷變化的出行需求的有力證明。中國的顧客正在尋找快速、便捷和舒適的充電體驗,而殼牌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因此我們在中國的充電站利用率達到了中國行業平均水平的2至3倍。」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則表示,「殼牌是全球領先的能源公司,擁有遍及全球的業務服務網點,為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願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機遇,在充電設施、新能源汽車消費等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

市場覆蓋,值得期待

2006年,比亞迪在深圳總部建成深圳首個電動汽車充電站;

2008年,北京市奧運會期間建設了國內第一個集中式充電站,可滿足50輛純電動大巴車的動力電池充電需求;

2009年,上海漕溪電動汽車充電站建成,是國內第一座具有商業運營功能的電動汽車充電站;

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唐山南湖充電站建成投運,是我國首座國家電網典型設計充電站;

2020年,中國累計建設的充電站達到4.2萬座,各類充電樁達到142萬台,車樁比約為3.1:1,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路;

2023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05.4萬台,新能源汽車銷量830.4萬輛,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樁車增量比為1:2.7,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充電樁建設早期,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補貼「誘惑」吸引了大批企業湧入充電樁市場盲目擴張。

一方面,充電樁在初期建設需要高昂的資金成本。充電設備是充電樁的主要成本,佔比93%。在充電設備中,充電模塊是核心和主要成本來源,佔比50%。而充電模塊最為核心IGBT部件主要依賴於進口,是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初期充電樁企業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通過補貼、優惠活動等促進其增量,造成高成本、低收入的運營模式。毛利率不高,充電樁企業盈利能力不足,也是虧損的原因之一。

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破局,兩大方面不容忽視。

一、破除充電樁進小區難。要在既有居住區加快推進固定車位充電基礎設施,應裝盡裝,鼓勵居住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二、優化充電樁布局。要加快補齊重點城市之間路網充電基礎設施短板,拓展高速公路網充電基礎設施覆蓋廣度,打造有效滿足新能源汽車中長途出行需求的城際充電網路。

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擴容。這意味著,無論是汽車生產廠商還是終端消費者,都對充電領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利益在前,各大企業為解決「充電難」想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