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物傾吐鄉音,河南小伙泡大英博物館拍火家鄉文物

「這是咱河南的康侯簋,1931年的時候從咱鶴壁挖出來的;這是咱洛陽的門柱,這是一件漢代的人像空心畫像磚柱,河南博物院只有兩件......」最近,95後方言博主劉文超用河南話介紹大英博物館中河南文物的視頻火出圈。近日他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他正籌備升級拍攝一部關於「河南文物回家」的短劇。

網友「點題」探究文物前世今生

最近,被爆有2000件藏品被盜或受損,一些藏品的部件甚至被當成廢品出售,大英博物館再次引發關注。目前館內現有中國文物超2.3萬件,從新石器時代石器、仰韶文化彩陶、商周春秋戰國青銅器、漢代漆器玉器,到唐三彩、宋代鈞窯瓷器、元代青花、明代掐絲琺琅,幾乎囊括所有的文物類別,覆蓋整個中國文明歷史。

文物無聲,但歷史震耳欲聾。西周康侯青銅簋、洛陽唐三彩、汝窯天青釉瓷盞托……從鄭州小伙兒劉文超的短視頻里,許多人了解到,多件從河南出土的極為珍貴的文物。「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主根,中原文明發展史,就是中華文明史的縮影。 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說河南話是劉文超的語言習慣,也是刻在他骨子裡的基因。2021年,從河南大學本科畢業後,劉文超去英國留學深造。此後,他時常在社交賬號上分享一些留學日常,偶爾也會發一些河南話吐槽視頻。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讓劉文超圈粉近20萬,他也被粉絲們稱為「英國河南話推廣大使」。

劉文超兩年前開始拍攝文物系列視頻,當時簡單用手機拍攝並剪輯發出來,就擁有百萬播放量。其實創意最初緣於網友的觸動。「小超,大英博物館裡有沒有河南的文物?粉絲的一條留言點醒了我,決定去大英博物館看一看。」劉文超告訴記者,由於空間有限,館內展出的藏品僅是冰山一角,所以劉文超花了不少時間搜尋館內的河南文物。

在萬里以外的陌生國家看到來自家鄉的文物,劉文超感受到一種親切,與此同時,想到這些文物輾轉流落異國他鄉,他又覺得非常心疼。「我平時對文物關注不多,大學學的物流相關專業,通過拍攝視頻,結果發現整個中國館有這麼多文物與河南有關。一個個地去查資料,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像我一樣對家鄉的文物有更多了解。」

用河南方言反差呈現嚴肅主題

劉文超的視頻打動了不少網友,觸發了大家探究中原文化的興趣。「我看到這些有點想流淚,都是我們老鄉啊!」「多讓它們聽聽河南話,我們快去接它們了!」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拍攝的視頻會被國內多家媒體轉發報道,進而引來許多網友對流失海外文物的關注與跟評。

「這是咱三門峽的陶器,中國館藏最古老的完整陶器,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的尖底瓶……」分析其流量密碼,用河南話講述,鄉音帶來親切感。作為一名方言博主,劉文超告訴記者,拍視頻只是自己的副業,偶然發的方言視頻火了,讓自己把副業逐漸發揚光大。「我希望在視頻里呈現河南人詼諧幽默的表達方式,讓咱們的文化自信得到更多表達。」儘管文物歸家路漫漫,文物背後的故事充滿牽動國人的心,「它們身在異國他鄉,我想讓大家知道它們背後的故事。沉痛的故事,反而用一種反差的方式去講述。」

今年在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爆出圈後,短片中的家國情懷和豐富文化內容,也給劉文超的創作帶來啟發。目前他也在英國開啟全新短劇構思,用擬人化的方式講述一件出土於河南的文物的前世今生,同時在視頻中融入河南的方言文化、美食文化等。當然,隨著設備升級、投入加大,對於組建拍攝團隊也帶來挑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