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樹洞|電梯也不是什麼「逆天改命」的場所

樹洞提問:

我最怕和領導單獨相處,像工作餐、電梯間、一起坐車。想知道作為一名社恐,該如何應付必要性社交,比如怎麼和領導同乘一部電梯?

本期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賽林納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首先聲明:這裡談的「社恐」,是流行語彙中的社恐,和「「I人」等詞一樣,不是嚴格的心理學概念,也不具備診斷基礎。

社恐流行,反映出一個積極的事實——人們更關心自己、允許自己以多樣的面貌存在,即使這種面貌不符合傳統價值觀。人們也更善於自我保護,樂於躲在社恐或其他類似的「標籤」下面。

不過,「自貼標籤」的行為,除了帶來安全感,也容易使人們為刻板印象所限,錯過更多認知與發展的機會。比如,誰說社恐就害怕和領導同乘一部電梯呢?

有什麼動機,做什麼選擇

社恐與社交迴避之間,並非單向的因果關係。性格特質有可能影響行為,行為決策也可以決定性格形象。到底是因為恐懼而不社交,還是因為不想社交才表現出恐懼,背後的關鍵因素,是動機。

動機和需求緊密相關,也可以描述成具體的目標。你職業發展的動機是什麼?要彰顯成就還是默默耕耘?你人際活動的動機是什麼?想廣結善緣還是採菊東籬?你感受到什麼樣的壓力?你願意付出什麼、可以放棄什麼、拚命也要獲得或維護什麼?

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所以社恐分子們未必沒有能力,他們只是進行了選擇。如果在他們的選擇中,職業發展(或其中依賴人際關係的部分)並非所圖,領導也就無足輕重,同乘一部電梯,又能怎麼樣呢?

這才是邏輯。

電梯也不是什麼「逆天改命」的場所

一些教練課程會把電梯作為「關鍵場景」,以強化人們在短暫、封閉、高壓力的環境中的反應能力,並編出許多「電梯偶遇董事長,社畜一朝變鳳凰」的雞湯傳說。然而每天出入職場的人不會相信這種傳說,因為其中也有邏輯:觸及上層回報越大的單位,等級秩序越森嚴,偶發事件影響力越小(除非極端事件);偶發事件影響越大的地方,回報也越小。直白點說就是,有價值的大領導,你要麼遇不到,要麼遇到也沒用。當然,世上總有奇蹟,但概率太小,也不是日常琢磨出來的。

總之,與領導同乘一部電梯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除了反映單位流線規劃是否合理,它就是,提供一些想像的素材罷了。放輕鬆。

真社恐的show time

但也不是沒有那種可能:你是真社恐、真社畜、真與領導同乘一部電梯、機會真的很重要。

那給你幾個建議:

坦然亮出你的社恐標籤,不勉強彙報工作或表達忠心,就老實站一邊,用虔誠的目光聚精會神凝望領導。只要你的長相、衣著和姿態不太猥瑣,通常可獲無成本好感+10。

如果連望著領導也不敢,拿出小本子看工作內容,帶本書也行(和長相、衣著、姿態一樣屬於必要的日常準備),別刷手機,別外放小視頻。

按樓層、擋住門、不飲食、幫忙撿東西,這些基本禮儀你總知道吧?這也不懂的話,至少及時禮讓。

萬一領導問起你個人,最大聲音說部門、說姓名;問起工作,最快速度說數據。

盡量微笑,實在不行,緊張地哼一首歌,走調更好。

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