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有肉還有酒, 這部國產電影看的我情難自禁

最近這些年,西藏這個地方總被人們過度地消費著,不論是旅遊打卡還是民俗文化,都將這個充滿神秘的地方逐漸推向大眾視野。

好像這片神奇的土地總能激發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

鏡頭一擺就是風景,所觀所感都是故事。

像之前藏地題材的電影《岡仁波齊》、《七十七天》,讓我們了解到了關於無人區的探險、關於朝聖的艱難。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同樣也具有直擊人性的情感力量。電影的名字叫做——

《阿拉姜色》

作為藏族人,要去拉薩朝聖這樣的話是不會輕易說出口的,一出口,便是發願,發願就必須完成。

哪怕會死在路上。

而從嘉絨到拉薩有多遠呢?

每天徒步朝聖大約只能走5000米,完成整個朝聖過程至少需要7~8個月的時間。

諾爾吾是家人口中「跟別的孩子不一樣」的小孩,他的眼神里充滿孤僻和憤怒。

長期和父母的分離導致諾爾吾對親情十分疏離。他想和母親親近,卻又無法原諒母親和繼父不把自己帶在身邊生活這樣的行為。

內心矛盾的諾爾吾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抗這待他不公的生活。

看望完父母和孩子後,俄瑪就這樣上路了。

她帶著丈夫羅爾基親手為她製作的護具,兩塊木頭敲擊的聲音一路陪伴她前行。

與俄瑪隨行的還有兩個女孩,負責幫忙拿些行李。

一段時間下來,兩個女孩受不了朝聖路上的辛苦,相繼拋棄了俄瑪。

俄瑪一個人拖著所有的東西繼續上路,身體也每況愈下,一切都變得難上加難。

俄瑪就這樣一個人走了足足兩個月。

另一邊,羅爾基很快得知了俄瑪的病情,他從家裡追了出來,讓俄瑪趕緊回去治病。

俄瑪不聽,堅持要到拉薩。羅爾基拗不過她,但又不放心,只好陪俄瑪一起前行。

就在這時,諾爾吾在舅舅的護送下也追了上來。

儘管平日里他對俄瑪這個母親表現的很冷漠,但這一次,他執意要陪同母親一起到拉薩。

於是,從沒有真正相處過的「一家三口」就以這樣的方式一起上路了。

這也許是俄瑪最幸福的時刻。

丈夫和兒子都來到了身邊,儘管他們之間的心結猶在,但當一家人圍坐在篝火旁唱著阿拉姜色的時候,俄瑪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可惜好景不長,很快,俄瑪病危,磕不了長頭了。

在臨終前,她終於向羅爾基坦露了心聲。

其實她那晚夢見的是前夫,去拉薩朝聖一直是前夫的遺願。而俄瑪也深知自己的病已無藥可救,她不願自己插滿管子在醫院裡冰冷死去。

於是,她選擇履行與前夫的這份承諾。

羅爾基在一旁默默聽著,然後在妻子身側溫柔躺下。

在這一刻,兩人間的感情如此親密,卻又如此疏遠。

有不舍亦有釋懷。羅爾基處理好妻子的後事後,和諾爾吾繼續拉薩之行。

俄瑪的去世讓羅爾基和諾爾吾之間的聯繫紐帶斷了,他們的相處顯得更加局促和無所適從。

行程中,羅爾基試圖送諾爾吾回家,但沒有成功。

諾爾吾一邊跑著一邊說出了心底的話:「就是你不喜歡我,才不讓我去你家。」

羅爾基蹲坐在路邊,從口袋裡拿出和俄瑪的照片看了許久,第一次流下了眼淚。

可冥冥中自有定數。

路上他們偶遇了一頭媽媽剛剛過世的小驢,諾爾吾執意要將這頭小驢帶在身邊,他覺得這頭小驢跟他有著相似的命運。

羅爾基一開始不能忍受這頭驢的存在,到後來也慢慢接受了。

兩個人,一頭驢,外人眼中的父子關係,也在一步步內化。

這父子二人一路走來終於達成了對彼此的和解與接納,在命運面前,羅爾基和諾爾吾從此相依為命,這也算是對逝者的最大告慰吧。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

人性複雜而纖細,我們很難說出愛究竟是什麼?它是羈絆也是陪伴,是原諒也是救贖…

阿拉姜色,讓我們飲完這杯美酒,繼續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