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向別人推薦十部電影, 你會推薦哪十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影視人小編傾向於歷史片跟戰爭片。

一,《拯救大兵瑞恩》

比起第一版海報,我更喜歡這一張。

這部電影的故事不僅僅是拯救了一個大兵,而是大兵們如何在戰火拯救自己。

像猙獰人臉的雲,如同戰場上時刻籠罩在士兵頭上的死亡。

從死亡的陰影里走出去,一個大兵在戰爭中的所求僅此而已。

這是最好的反戰的戰爭片。

二,《七武士》

如果是《拯救大兵瑞恩》是人類之戰,那麼《七武士》就是時代之戰。

七個武士為了生活做了一個村子的保鏢,和山賊對抗,最後率領著農民取得勝利。

故事最精彩的不僅僅是體現農民的善和惡,而是武士沒落時的掙扎。

武士他們對抗的不是土匪,而是新時代對他們的淘汰和舊時代里自己種的惡果。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黑澤明電影。

黑澤明講故事的手法很西式,但故事內核是再東方不過。

一切果來自一切因。

贏了,卻輸了。贏了所謂的結果,輸了做武士的初心。

真正贏了的是農民。

最喜歡的一個鏡頭。

老中青三代武士在死去的武士精神里回望新時代,他們終究要被淘汰。

三,《大獨裁者》

卓別林的天才在此片盡顯無遺。很多人認為他的《摩登時代》更佳,但我更推薦這一部。

故事很簡單,有點王子和乞兒的意味。一個小裁縫陰差陽錯成了獨裁者。

電影里充分體現了卓別林和其它喜劇大師最大的不一樣:他是勇者!

笑天下可笑之事是需要勇氣的。

對戰爭最大的諷刺就是戰爭本身就是荒誕,熱愛戰爭的人更是荒謬。

開篇的一場戰爭戲拍得極具笑點,被後來的各個導演模仿。

最愛的就是他按著古典音樂幫客人剃鬍子的一段,詼諧幽默,極具觀賞性。

四,《啟示》

梅爾.吉普森作品。

這是一部我認為被大大低估的作品。

故事講的是一個瑪雅青年被另一個部落俘虜後想方設法回家的故事。

我們現在經常強調原始文化的樸實無華,卻常常忽略背後的一個非常殘忍的真相:越是原始的社會越野蠻越不把人當人。

這是一部改變我整個歷史觀的電影。

雖然我讀過更多歷史書上都有說祭祀奴隸多少人,可真的在鏡頭裡把這些人畜展示在眼前還是會被震撼到。

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被殺掉的人是人,可殺他們的並不這麼覺得。

這才是原始社會最細思極恐的點。

在梅爾吉普森的鏡頭下,不僅表現出了新大陸時代前的瑪雅文明,美洲的雨林美景,還有瑪雅的殘暴。

百年來被用掉的人畜就丟在這樣的坑裡,重重疊疊。人性中的殘忍讓人不寒而慄。

被捆綁的人畜,毫無希望可言。

原始美和殘忍在歷史的催化下完美融合。

五,《美麗人生》

故事是一個猶太人如何在集中營里為了保護孩子的童心做的努力。

這是一部沒有一個作戰鏡頭,卻處處透著戰爭痛苦的電影。

人可以多美好,即便在最黑暗的環境里,他也會拼盡生命亮一點光。

不僅僅是父親,善良的獄友一起為了保護小孩的童年,圓著這個善意的謊言。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很少能看到這個鏡頭會不淚目。

六,《教父2》

如果《教父1》是男人的聖經,那麼《教父2》就是一部義大利移民的史詩。

很普通的一本流行小說通過科波拉的天才變化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經典。

電影里,美國社會從來沒有放過教父一家。

經濟蕭條的時候,第一代教父失去了工作,為了糊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經濟繁榮的時候,第二代教父失去了家人,

為了洗白,走上了眾叛親離的道路。

《教父2》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導演科波拉將視角從一個家族擴大到一個族群。

美國何其自由,每一個自由下都有著一個被束縛的靈魂。這是最大的諷刺。

其中兩場戲充分體現了科波拉的天才。

第一代教父在基督誕生遊行中誕生。

第二代教父在國家革命顛覆中失去了掌控。

最愛的一個鏡頭,年輕的維多走進了上個世紀初的美國浮世繪。

邁克爾的眼神和科波拉的場面調度讓投降的姿勢變成了宣戰。畫面結構就是一副油畫。

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年輕維多解釋了一句詩: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家庭永遠是他的薔薇。

七,《末代皇帝》

今年去世的貝托魯奇作品。

故事說的就是溥儀的前半生。

故事改編自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很多人說,這是被TG強壓下寫的宣傳材料。

這麼說的人怕是沒有讀過這本書以及不了解中國歷任末代皇帝的下場,我讀過也有所了解。但最了解末代皇帝下場的人恐怕就是溥儀,事關生死存亡。

他怕,是真的怕,他的人生一直在恐懼中。整個《我的前半生》總結成一個字:怕。

所以確定自己不會死了,一切塵埃落定的暢快是我們這些人不會懂的。

截自《我的前半生》:

令我驚異的是,我臨離開故宮時的那副陳舊、衰敗的景象不見了。到處都油繕得煥然一新,連門帘、窗帘以及床慢、褥墊、桌圍等等都是新的。打聽了之後才知道,這都是故宮的自設工廠仿照原樣重新織造的。故宮的玉器、瓷器、字畫等等古文物,歷經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以及包括我在內的監守自盜,殘剩下來的是很少了,但是,我在這裡發現了不少解放後又經博物院買回來或是收藏家獻出來的東西。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經我和溥傑盜運出去的,現在又買回來了。

這也只有他最能體會出這番感受了。

這本自傳文筆一般,價值在於歷史本身。導演同樣對自傳進行了大量的自我創作,讓溥儀的人生變得有種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劇美感。

這末黃成了整部電影的代表色。

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整部電影里他唯一一個真心快樂的笑容。

八,《戰爭與和平》

最美戰爭片。

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改編而成,喪心病狂地拍了400多分鐘。然而節奏卻能控制得讓你能一分鐘不落地,津津有味地看完了。

因為實在拍得太好了。

俄國人的作品還是得俄國人拍。

小說里那種嚴寒所帶來的壓抑感,也只有俄國人自己能夠拍出來。尤其是戰爭場面,更是拍出了克里姆林宮油畫感。

電影是蘇聯不惜血本拍攝而成,每一分錢都花到位。這樣自然光影效果實在不是電腦特技可以相提並論。

自然的煙霧效果,我不知道該佩服攝影師還該佩服油畫畫家。

俄國獨有的寒冬。

為了這種油畫感,強烈建議看原畫畫質。

九,《敦刻爾克》

諾蘭作品。

去年我五刷了這部片子,後來三次是我一個人去看的。

因為這個戰爭片的敘事手法真的太有意思了。這是這幾年最有心思的戰爭片。

一周,一天,一小時。

我不知道諾蘭是不是看過《最長的一天》(這部片也很好看,真正全明星陣容。看看美國的《建國大業》是怎麼拍的),裡面有一段台詞是這樣的:

對於我們來說,這場戰爭剛剛開始,但對於歐洲很多人來說,這場戰爭已經持續數年,甚至更長。

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

無論進入戰爭時間長短,從進入那一刻開始就是噩夢的開始。

最喜歡的一個鏡頭,戰爭中人如螻蟻。

小哥美如畫。

十,《大鬧天宮》

這一部在我心中不僅是中國最好的動畫片,更是中國最好的電影。

無論是配樂,還是鏡頭,其中的美術設計更是極具創造力。其中對京劇音樂的運用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很多設計還是會讓人眼前一亮,喜歡的點點關注!

尾巴做旗杆,實在太可愛了。

真正的水簾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