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還有什麼別的可能性嗎? |看了《奇遇人生》和《雙子殺手》

Hi~我是隱豹大王

這是我2019年周更計劃的第43篇

1.奇遇人生

紀錄片《奇遇人生》前幾天播出了第二季。我彷彿被提醒一般,想起第一季沒追完。

昨晚選看了兩集,比較喜歡的是李誕去日本遊盪,見一個「在日本做皮條客的中國人」那一期。

李誕是個讓人忍不住探究的人物。他做了《吐槽大會》,是個很會寫段子,講話很好笑的脫口秀演員。但他的微博置頂是「人間不值得」,寫本書名字叫《宇宙超度指南》,神神叨叨的。30歲左右的年紀,天天嬉笑怒罵,卻已經看破人生。

節目里他們一起去寺廟,李誕說他從不在寺廟跪拜。既然可以和神佛隨時溝通,為什麼一定要跑到寺廟裡來專門跪拜呢?話末,習慣性的拋梗,他說:「這樣顯得多生分。」

和阿雅聊天,說到快樂的話題。他說:「(難道)你覺得我快樂嗎?」阿雅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可能早就放棄對快樂的追逐了。

談到自己突然爆紅,他說知道自己獲得了實力無法匹配的名聲,「出名這個事,就像突然中了一張彩票。」你本來沒期待,但是突然送到你面前,你也不能說丟掉不要吧?

在餐廳被人認出來,他會在包間閑聊時偷偷問:「他們是在誇我還是罵我?」旁邊人說:「當然是在誇你啊!」然後他就笑嘻嘻的,說:「那我出去跟他們玩會。」然後就出去跟人合影聊天了。

這是我憑印象記起來的幾個打動人的瞬間。這也是紀錄片比綜藝迷人的地方,吉光片羽的生活片段里,是一個人無數細小的、無法被定義的橫切面。那些東西構成真實、立體的人格。

他去日本見的那個人是李小牧。看過《圓桌派》或者更久遠以前的《鏗鏘三人行》的話,可能會認識他。李小牧27歲去日本,一直在歌舞伎町工作,從打掃衛生、被人拖到暗巷暴揍一頓的小弟開始,成為中國人里最出名的歌舞伎町「媽媽桑」。

李小牧結過六次婚,有三個兒子。出過兩本書,在博客里自己爆料:「(大兒子)眉眼身型,沒半點我的影子,二十多年後,通過DNA證實,大兒子的確不是我的。」

他現在59歲,離異,一個人住在目測不到二十平的窄仄一居室里。瘦削,挺直的背脊,精氣十足,興緻勃勃。年逾半百的年紀,他決定從媒體人再次轉型,做政治家,以民主黨黨員身份,參加新宿區區議員的選舉。每天穿著正裝,帶著小喇叭,在街頭髮傳單,貼宣傳海報,給自己拉票。

李小牧的人生,是李誕這輩子無法投身其中的反面人生。經歷複雜傳奇,見識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命運浮沉,卻依舊簡單、用力、飽含熱情的生活。

年紀大了開始有感悟,每個人都只能過一種非常局限的人生。有些可能性,你知道就算自己再嚮往,這輩子都不可能做到了。比如「用天賦和直覺生活」的王一博式人生,我這輩子都沒辦法觸碰絲毫。

《奇遇人生》每一期都帶著嘉賓去他最想去的地方旅遊。其實仔細分析一下每個嘉賓選擇的目的地,能發現很多人物特質,或者說偏好取向。

比如竇驍是個狂熱的運動派,他就想去爬山,喜歡刺激,喜歡挑戰。春夏是個文藝青年,她想去追龍捲風,對詩與遠方還有熱望。李誕選擇了去過十幾次的日本,他根本對旅遊沒興趣,畢竟他對人生都沒什麼興趣了。他唯一的好奇,就是想看看人生還有什麼別的可能性。

看到馬上60歲的李小牧還樂呵呵的站街發傳單,看到他住在只放得下一張床的公寓里卻自在從容,不知道李誕有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答案?

2、雙子殺手

趁著電影還沒下架,我給李安喊一票,120幀值得一試,大家有條件的去看看吧。

有人可能不理解120幀是什麼意思。影象從視網膜上消失需要一點時間,這就是殘影現象。因為人眼的殘影現象,只要兩幀畫面切換時間高於1/24秒,人眼是分辨不出來的,那麼對人來說,他就是連續的畫面。因此傳統的電視、電影顯示設備,選擇每秒播放24個畫面(成本最低),慢慢的24幀就成為了延續百年的行業標準。

24幀有很多不足,比如在展現一些高速運動的畫面時不夠清晰。李安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感覺到了24幀的局限性。於是他開始了新技術的探索之旅。三年前,他拍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探索120幀技術的人。三年後的今天,他又拍了《雙子殺手》,依然是全世界唯一的120幀技術探索者。

如果用票房來衡量這種探索價值的話,李安顯然失敗了。雙子殺手的海內外票房和口碑都不盡如人意。

三年前他還鬥志昂揚,但到了今天,環顧一圈發現身旁依然沒有同伴,高處不勝寒,他也在訪談中露出了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呢?

如果你走進影院,去體驗一下,可能就能回答李安的這個問題。

這部片最大的詬病,是題材太老。克隆人的概念,放在20年前可能還算新鮮,今時今日,已經無法引發討論了。這也是為什麼這部片評價偏低。

我想,李安用傳統的敘事邏輯來講一個傳統的故事,是為了讓大家能夠留出更多的注意力,來適應和體驗新技術帶來的觀影體驗吧?

120幀什麼概念呢?作為一個近視眼,它比我戴上眼鏡後看到的真實世界更清晰。不管是近景還是遠景,都讓我看到了更為豐富、明亮的細節。

全新的視覺呈現,導致需要全新的電影語言。李安是個飽含人文情懷的導演。他對新技術的探索,也落到了一個非常人文的點上,那就是「讀臉」。

他說:「人的臉比千軍萬馬好看,比動作好看,比科幻好看。動作看不清沒什麼了不起。我們花了一輩子讀人的臉。我們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感受,他不需要演,你就能知道他內里的感覺。」

口渴了,你不需要演員去演找杯子喝水,觀眾可以直接看到演員的口渴狀態。所有的細微表情都無法掩飾,這直接改變了導演及演戲方式。事實上電影鏡頭確實不一樣了,雙子殺手的攝影採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幾乎懟到了演員的臉上。

看到男主突然無聲流淚,碩大的淚珠從眼珠湧出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Alita·戰鬥天使》里,那雙花了特效團隊2年時間畫出來的眼睛流下眼淚的瞬間。無需言語,那清晰的淚珠如雨水滑落,動人的情感就會撲面湧來。

當然,讀臉是李安對120幀的特殊迷戀所在。其實120幀對於動作戲也有全新的呈現。教科書級別的摩洛哥城市槍戰生死角逐精彩絕倫,我看得目不轉睛。

另外,影片的主線是「年老退休的殺手,發現20歲年輕版的自己來追殺自己」。而那位年輕版的自己,是用真人捕捉技術數字合成的。高清鏡頭下也看不出數字化痕迹,如同真實肉身。我覺著這技術也很讓人驚嘆。以後的fakeface會越來越多吧,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