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主題創作鮮活起來?《我們這十年》分三步走丨對話傅斌星

宏大與細膩兼備,回顧和展望並存。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成為十月熒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這源於華策影視對原創故事的敏銳發現和品質把控。《我們這十年》總製片人傅斌星表示,做新時代的獻禮項目,既要吃透理論和政策,又要堅持原創故事。只有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車間班組,寫出來的故事才有廣度,人物才有深度。

總出品人、總製片人傅斌星

所謂廣度,是指選題的覆蓋面要足夠廣闊,要能體現出不同地域的特色和差異。回望過去的十年,雖彈指一瞬,卻也滄海桑田。

放眼中國「五位一體」的長足進步,才有了《沙漠之光》對 「一帶一路」建設的立體再現,才有了《一日三餐》對「八項規定」推進餐飲業形態嬗變的生動詮釋,才有了《西鄉月明》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傳神表達……

所謂深度,是指對生活素材總結提煉,打造出有弧光、有脈絡的圓形人物。

唐宮夜宴》中,跨越古今的對話和憨態可掬的舞蹈,看得人潸然淚下。《熱愛》里,質樸、醇厚的師生情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讓人敬佩感動。《礪劍》里,波瀾壯闊的軍改和護衛國土的拳拳之心,讓人熱血澎湃。

《我們這十年》兼容了思想性和煙火氣,把價值引領融在故事之中,達成了現實主義表現力與創作主題的統一。

劇本:切入點難尋,不怕推翻重來

《我們這十年》的策劃,從2021年年中開始。在獻禮建黨百年的48集單元劇《我們的新時代》首播結束之後,這個項目就提上了日程。新項目也獲得了總局的重點關注和指導。

與《我們的新時代》不同,《我們這十年》內容覆蓋面更廣,創作團隊決定增設單元、減少單元集數。初步定下12個單元,每單元4集的布局方式,既能萃取每個故事中的精華,又能以「起、承、轉、合」的敘事節奏形成戲劇波折。

《我們這十年》既要深入到各行各業,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還要讓觀眾從中體會到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獲得感。不論選擇哪個主題、哪個切口,都要往這「四感」上落。

為精準選題,華策的策劃團隊在電視劇司的指導下,系統學習研究了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十九大報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重要文件和理論文獻。在仔細研讀文件、領會精神後,開始圈定主題、搜集故事。

為了《我們這十年》,華策調集了內部的精兵強將。傅斌星考慮到團隊中多為八零後、九零後年輕人,又選定了資深創作者毛衛寧擔任藝術總監、張曉東擔任文學總策劃、程蔚東擔任總編審。他們在籌備階段就參與到每場「創意立項會」中,為選題把關。

開會時,傅斌星會從選題的市場性、落地性給出判斷;毛衛寧從選題的獨特性、可拍性提出想法;張曉東和程蔚東則從故事的可看性、人物的思想性、立體性給出建議。

「我們的策劃團隊從新聞、個人採訪、紀錄片、短視頻平台等渠道自行收集選題,大家每周在線上的創意立項會上提報選題,很快就搜集到二百多個。為了進一步做好單元劇,我也向《在一起》的總製片人呂超請教了不少經驗,儘力做到取長補短。」傅斌星如是說。

面對同一主題下的不同選題,策劃團隊會優中選優。比較和篩選了三個多月,最初的二百多個選題經過反覆淘汰,最終確定了11個,對應著11個重大主題。策劃團隊給出故事大綱、人物小傳和素材資料後,就邀請合適的導演和編劇上手創作了。

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是,劇本過會難

劇本紮實是作品成功的基石。片中每一個單元的劇本都經歷了反覆論證,有些更經歷了幾次推翻重建。比如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心之所向》,如今觀眾看到的故事和第一稿劇本完全不同。

劇本有了方向,又會考慮劇本實現的可行性。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沙漠之光》的劇本會上,藝術總監毛衛寧就提出疑問:「這樣的故事能拍出來嗎?我們有足夠的外籍演員么?如果要花半年時間到北非去拍,那根本實現不了。」

當時華策出品的電影《萬里歸途》正處在拍攝階段,有過實操經驗的傅斌星給毛衛寧吃了定心丸,才繼續推進《沙漠之光》。

以「科技強國」為主題的《未來已來》臨近開機,這一單元講述的故事科技含量高,沒有視覺特效加持的劇本,總是顯得有些抽象。

這不僅加重了編劇徐速、王瀟涵和導演楊磊的壓力,更讓幾位把關者都懸著心。後來還是藝術總監毛衛寧提議說:「我們大膽點,就這麼拍吧!我相信配上特效畫面以後,整個故事的質量不會差。」

傅斌星回憶說,「當初的確有些看不清楚方向,但我們還是願意信任編劇和導演,相信團結破難的力量。」後來成片出來,大家都很驚喜。創作需要有一點直覺力,也要有一些破釜沉舟的決心。

拍攝與後制,艱險又幸運

整部劇的涉獵範圍廣,把關難度大,拍攝階段也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籌備階段,華策就在總局的支持下,提前與中央政法委、中央紀委、中央軍委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繫,並就創作採風、拍攝等進行溝通。

雖然每個單元只有四集,但還是要實打實地建立11個劇組。與《我們的新時代》的6個組相比,《我們這十年》的工作量更大,成本更高,壓力自然也更大。身為華策總裁的傅斌星擔當起總製片人的工作,身兼總統籌、總協調、總品控、總進度把關等職責。

華策內部從北京、上海、杭州三地選派製片人,一人帶領一個團隊,盡量做到一個團隊服務一組編導,最多負責兩個單元的工作。

傅斌星、毛衛寧、程蔚東和張曉東也時刻關注劇組動態。四人採取就近原則探班,傅斌星前往北京附近的劇組,張曉東和程蔚東去杭州附近的劇組,毛衛寧管好他任總導演的三個劇組。拍攝過程固然驚險不斷,但沒有一個單元掉隊。

以「進出口貿易」為主題的《理想生活》,在開機前幾天,全組人馬抵達義烏沒多久,當地就因為疫情而進行了管控,足足等了三個星期才開始拍攝。

製片團隊非常焦慮,每天都在倒計時,甚至做好了放棄這個單元的打算。後來疫情控制住了,滕華濤導演帶著全組人「極限拍攝」,讓之前投入的資金和心血沒有白費。

而以「大灣區建設」為主題的《前海》,則在置景方面受到了影響。因為疫情管控,《前海》的拍攝過程很艱難,香港的景只能以佛山影視基地的景來替代。

細心的觀眾能發現,《我們這十年》中有演員出演了不止一個單元,比如姚安濂就參演了《一日三餐》和《理想生活》。這也是各單元的緊急救援、互幫互助。

演員姚安濂 《一日三餐》飾 閆成十、《理想生活》飾 歐陽博

《我們的十年》多數單元拍攝於今年四、五月份,正趕上北京和上海的疫情高發期,北京、上海的演員們出不來,就算能出來也要先隔離。劇組只能是先看哪些演員能出來拍戲,再看他們適合什麼角色,爭取做到「人」盡其用。

華策的後期統籌小組設立在機房,一邊盯出片一邊對成片進行二輪質檢。

《我們這十年》的素材量大,各單元進度不一,後期統籌人員還要對接四大衛視、五大平台,併兼顧海外的播出版本。

為了避免出錯,傅斌星把所有單元的後期製作都安排在一家後期公司,除了《未來已來》和《沙漠之光》需要申請特殊外包,其餘單元都歸統籌小組統一安排。

傅斌星對《我們這十年》的音樂也很重視,「一部作品要想做精,就不能出現任何短板。主題曲是串聯起所有單元的『魂』,我很慶幸遇到了錢雷和唐恬兩位懂故事的音樂人能寫出這麼好的詞曲,歌唱家雷佳能把這首歌演繹得如此溫暖。

雖然每個單元都有困難,但華策還是把《我們這十年》拿下來了。回溯製作歷程,傅斌星感慨萬分:「沒有總局及各個相關主管單位的支持及各位主創老師們的傾力配合,我們真的做不下來。11個故事無一掉隊,也算圓滿了。」

用心做劇之後精心排播

《我們這十年》的排播順序也是精心考量的結果。

《唐宮夜宴》的觀感順暢又亮眼,就排在第一個播。《一日三餐》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題,就定在了二十大召開期間播出。《礪劍》定稿時間晚,《未來已來》特效量大,就往後放。

這種排播方式,呼應了觀眾的收看情緒,也和重大時政事件同頻共振,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作品的藝術品質。

觀眾對《唐宮夜宴》《熱愛》《一日三餐》三個單元的評價,給傅斌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唐宮夜宴》,勝在了觀感的絲滑流暢。這既得益於高質量的選題和劇本,也和演員、導演和全組人員共同努力分不開。

當時編劇任寶茹和高璇一眼就看中了《唐宮夜宴》的選題,她們採訪了鄭州歌舞劇院的幾位原型人物,去鄭州的河南博物館、開封清明上河園等地考察,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做出來四集劇本,用心之深,不言而喻。

在拍攝古代和現代的交匯部分時,劉海波導演為了呈現齣劇本的效果,堅持實景拍攝,在細節上絕不含糊。選擇的演員如白百何、張慧雯萬鵬隋俊波等,都有專業的舞蹈功底。

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主題的《熱愛》,則用質樸的人物和走心的故事敲開了觀眾的心門,成為了一匹「黑馬」。觀眾不止記住了白宇帆飾演的張雷教練,還記住了古麗校長(祖麗菲亞·熱西提 飾)、陳剛書記(李坤霖 飾),以及一群倔強又可愛的孩子們。

編劇周運海和劉磊巧妙地用體育為切入點展現民族融合,庫爾班江導演也投入了自己對家鄉的感情。

以「八項規定」為戲眼的《一日三餐》,用民間小吃承載大主題。表面上講的是蔡五味(侯勇 飾)做腸粉的故事,卻綿里藏針地表達了反腐思想、時代主題,這樣的故事既有看頭又有力量。

「當時為了讓編劇郝岩體會到廣東過年的氛圍,我們特地安排他和策劃在過年前一天飛到廣州去體驗生活、搜集細節、尋找靈感。」傅斌星說。

《一日三餐》的高口碑得益於紮實的劇本。郝岩之前寫了五稿都不滿意,毛衛寧導演和他徹夜通話,思路上作出了顛覆改變。經過南下採風和不斷完善,才有了最終的版本。

《我們這十年》是一部扎在土地里的新主流大劇,它讓觀眾看到了時代變遷,也讓觀眾摸到了涓涓溪流;讓觀眾領略了風雲變幻,也讓觀眾咂摸出了生活味道。作為一部電視劇,有意思還要有意義,《我們這十年》做到了。

有些單元,比如《礪劍》《唐宮夜宴》《一日三餐》等,華策得到了有關方面的建議:擴充內容把單元劇拍成長劇。

傅斌星坦言:「未來是否有續篇,還要看觀眾反饋和編劇導演們的想法。其實之前篩選過程中淘汰的不少選題也不錯,如果有機會,我們也希望能把它們拍出來給觀眾看。」

未來的華策,仍然要堅持創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的正能量作品。在新主流作品方面,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要以質量為重點,不能貪多。

傅斌星表示,「幾個項目做下來,大家都養成了關注時政新聞的習慣,也都有了向歷史追根溯源的勁頭。在未來,我們打算在糧食安全、生態文明這兩個選題上下功夫,打造精品佳作。」

為適應近幾年市場的變化,華策和各個平台還開展了「版權定製劇」的新模式,即作品的版權歸華策所有,但內容和風格為平台定製。就目前而言,如何用可控成本製作出真正吸引觀眾的內容,華策要謀定而後動。

《我們這十年》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播出,這得益於華策多年對海外發行的經營。就目前而言,華語劇在海外的價格與美劇、韓劇相比落後不少,提升競爭力需要創作者們共同努力。

11個單元故事詮釋了11個重大主題,《我們這十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有一個道理顛撲不破:用心做劇,才能收穫口碑和市場的雙贏。

【對話/李星文 撰文/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