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兄妹同出生不同命運—揭秘《天倫之旅》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優秀的影視作品值得一再品味!

大家好,我是漫漫,歡迎走近漫漫視角

這部《天倫之旅》是2009年上映的治癒劇情片,豆瓣評分8.6,好評如潮。

雖然它的結局是美好的,但卻扎紮實實地是一部戳中所有人淚點的電影。

為什麼呢?

因為真實!

因為這正是我們每個人現在或將來經歷的事兒!

這天,本該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卻因為四個兒女都同時以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回家。

失去老伴的主人公弗蘭克此時更顯孤獨落寞,他只想在有生之年多看看自己的孩子們。

「天倫之旅」的地圖

所以才有了這趟橫跨美國的天倫之旅,從紐約到芝加哥,從丹佛拉斯維加斯,弗蘭克從高興到沮喪、從自豪到失望。

從一個老父親的視角經歷了從理想到現實的啪啪打臉,再到最器重的小兒子大衛英年早逝......

此時此刻的我,早已淚流滿面......

幸好,最後弗蘭克和孩子和解。

果然,愛和理解才是家庭的主旋律。

影片的中弗蘭克是絕對的主角視角,他或許是我們的父親,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天倫之旅劇照----坐等大兒子回家

他向子女們發出的疑問,也正是我們被問過,或者就是我們正經歷的疑惑。

「為何兒女們會對我說謊?為何他們喜歡報喜不報憂?為何媽在的時候找媽,爸在的時候還是找媽呢?」

這些看來是古今中外都在尋找的答案。

在這部影片中,導演也多次暗示了答案。

站在子女的角度,孩子們覺得父親過於嚴厲並善於說教,而母親善解人意且善於傾聽。孩子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解決問題,所謂「報喜不報憂」只是不想讓父親擔心。

站在父親角度,他為年輕時沒時間陪伴孩子而感到遺憾,他希望孩子們還像小時候一樣需要自己,期待孩子們可以過得更好。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兩個人裡面,總有一個唱紅臉、另一個唱白臉,這樣的組合關係中,其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因為一個家庭裡面,唯有愛和理解是主旋律。家也不是講對錯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

如今,我也為人父母,再看這部影片,思考的或許多些。

四兄妹成長在相同的家庭教育環境中,成年後卻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難道是父母偏心嗎?將他們培養成這樣的嗎?我確信不是。

相反,這對父母給予了四個子女一樣的愛和一樣的教育。

母親能接受大女兒的事業成功,也能接受她的婚姻失敗;也能理解大兒子樂團鼓手的工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同樣包容小女兒未婚先孕及同性別戀愛;也理解作為畫家的小兒子卻生活不易。

我想,外部環境和家庭教育固然重要,內在的性格更甚,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看完這部影片我深有體會。

作為觀眾的你/我,是哪種性格的孩子呢?你會更喜歡哪種性格的孩子呢?你會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性格和人生呢?

首先來了解下弗蘭克這樣的父親,他的性格如何?他與子女們的相處如何?再來看四個子女的性格如何?我相信你心中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弗蘭克是做電線的聚氯乙烯塗層工作(保護電線不受天氣變化的侵蝕)。一周能不間斷的生產1000英里的電線塗層,就這樣不間斷地重複著機械地塗層工作......

天倫之旅沿途風景

整個影片中的旅途風景、以及兒女們之間通話的背景幾乎都是電線和電線杆的畫面。

如此巧妙地設計不僅體現了導演的細膩刻畫,也時刻在提醒觀眾,父親的工作艱辛、無奈以及帶來的價值、更有傷痛。

正是這份繁瑣而又枯燥地工作帶來的微薄工資,讓他養育著四個子女長大。

這期間的心酸,在火車上弗蘭克講述自己工作的時候有感覺到;

在影片大量的電線畫面中有感覺到;

尤其是醫生告訴他,因為你的工作性質帶來了肺部纖維化已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更是深有感觸。

由此看出,弗蘭克是顧家的傳統好男人;同時又是堅強、固執地、嚴厲地父親形象。

工作的繁忙也造成了他與孩子們之間的隔閡,以至於他對孩子們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小時候。

殊不知,孩子們已經悄然長大了。

(影片中多次展現了父親見到幾個孩子的第一眼畫面,總是他們小時候開心的模樣)這樣的細膩設計真的很nice

但弗蘭克依然要求孩子們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子成長。於是,矛與盾就這樣產生了!

顯然,站在子女的角度:

父親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帶來了無形地壓力,只是不同性格的孩子承受壓力的程度不一樣,選擇應對的方式也不一樣。

作為小兒子的大衛,是最深有體會的。

小兒子的性格是那種乖巧地、懂事地,很重感情地孝順孩子。

他是其他父母眼中的優秀小孩,擁有超凡的繪畫天賦,成年後,也成了一名畫家。

同時,他的性格又是內向地、憂鬱地、脆弱地、自尊心很強的理想主義者。

在弗蘭克的回憶中,大衛小時候最愛畫畫,在牆上作畫,長大後想當一名隨心隨性的油漆匠。

天倫之旅劇照-----小兒子大衛小時候

而父親嚴厲地糾正了兒子的夢想:要當就當畫家,畫家可以改變世界!

父親也不管兒子的興趣所在、也不顧兒子的志向所屬,就將兒子的夢想禁錮了。

他武斷地認為,孩子還小就得聽他的。

的確,兒子還是小孩子。

大衛只好遵從父親:我會試試的。

從他早年的畫作可以看出,他看到了父親為他的付出,同時也感恩父親對他的嚴厲教育;

他很想成為父親的驕傲,凡事想要做到完美,從而不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

可想而知,父親給大衛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他選擇自己承擔,很少與父親溝通。

大衛又是理想主義者,不奉承、不隨大流,畫作很有個性,但不受市場歡迎,賣不動,生活潦倒困苦。

而母親的去世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母親是他的情緒出口,是唯一傾聽他的心聲的人。

母親去世後,他的精神支柱也垮了,壓力無處釋放。鬱郁不得志的狀態下染上毒癮,導致吸毒過量客死他鄉。

天倫之旅劇照-----小兒子大衛成年後

從他託夢給父親,父親才看到,成年後的小兒子一臉的滄桑和憂鬱。他要走了的時候還在寬慰父親「這不是你的錯,爸爸」更能看出,他是個凡事自己抗的性子。

最終,他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為之可惜、嘆息、惋惜。

他是個畫家,是個人才,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優秀;

他其實可以有別的更好的選擇,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他可以跟父親或者兄弟姐妹更好地溝通,可以有更多發泄情緒的通道;

他卻選擇了用毒品來麻醉自己、逃避現實,這樣的行為有些懦弱,一失足導致生命的凋亡,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差了點。

面對來自父親同樣的壓力下,大兒子羅伯特更顯得豁達開朗,更看得開。

羅伯特的性格是個開朗、外向的急性子,有什麼說什麼,遇事想得開。

他滿足於現狀,安於目前的生活。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邊掙錢邊旅遊的工作,過得很幸福。

天倫之旅劇照----小兒子羅伯特

然而父親卻覺得,自己期望中的指揮家大兒子卻在樂團默默無聞地敲鼓時,他很失望,雖然他在言辭中極力否認。

他希望兒子繼續深造,可大兒子當面拒絕;

他希望兒子戒煙,可大兒子當面反駁父親以前工作時抽得更多。

但當父親對他打鼓工作的一點點肯定時,他就很滿足,忽而心疼起父親長途跋涉的艱辛,而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子的責任......

最有成就的孩子就屬大女兒艾米。

艾米的性格屬於遇事很有主見、有極強領導能力的人;

她是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地新時代女性,是廣告界的精英;也是當斷則斷的事業型女強人;

在四兄妹中也是那個拿主意的大姐。

天倫之旅劇照-----大女兒艾米

站在大女兒的角度來看:

她有一份不錯的事業,婚姻不幸,就離婚再另尋好兒郎,而不是哭鬧。

她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處理好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婚姻問題。這一切都不想讓父親操心。

可在父親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小孩子,需要依靠自己。

哪怕孩子長大,那怕有時候並不能帶來實質性地幫助,但父親就是喜歡這種被需要被依賴的感覺。

小女兒的性格也是豁達開朗、美麗大方;個性更自由自在;在乎家人,更在乎自己的感受。

天倫之旅劇照-----小女兒羅茜

明明在酒吧做服務生卻瞞著父親,謊稱自己從事舞蹈演藝工作。但有責任有擔當這點不可否認,她雖未婚生子,但也勇於承擔起了做母親的責任。

弗蘭克從兒女們的生活細節中發現了他們的隱瞞和欺騙。

父親不再念想在兒女家多住幾天,這次,他主動提出,累了,想回家,明天就回。

天倫之旅劇照----弗蘭克旅途中

真正的原因是,父親真的累了,失望了,兒女們一次次地謊言擊倒了他,他感覺自己不被需要了!

所以,一個家庭中,更多需要的是愛和理解。

於是導演設計了這樣的一幕來化解矛盾:

天倫之旅劇照----弗蘭克的夢境

弗蘭克因突發疾病而昏迷陷入了夢境,回到了十幾年前,兒女們還是小孩模樣圍坐在身邊,家人之間來了一場深入的交流和溝通。

此處設計地很妙!

不僅避免了成年後的子女與父親間爭吵的難堪畫面,也讓家庭的敏感話題通過孩子的口中說出來,感覺沒那麼狗血。

導演似乎也暗示了父母從小就應與子女們真誠地平等地有效地溝通,這樣長大後的家庭關係更和諧。

這是家人之間的愛,是最割不斷、理還亂的愛,是一個需要理解和包容的愛。

在觀影過程中,有一處最讓我淚目的地方:

天倫之旅劇照----唯有妻子的愛才能平息他悲憤的情緒

弗蘭克的葯被流浪漢踩爆了,他因此無法平復心情,於是到公用電話亭去撥打家裡的座機電話,一個無人接聽的電話......直到響起了妻子的留言錄音,弗蘭克一下就冷靜了下來,而我也哭成了個淚人......

再一次詮釋了父母之間的愛很深沉!

愛在一個家庭中是多麼的重要!

它可以潛移默化地種在兒女的心中,陪伴著他們慢慢長大!

跟隨父親的腳步,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看出,雖然孩子們都對父親撒謊了,但四個子女對父親母親一樣的愛,在這點上,他們家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在觀影過程中,有一處最讓我驚訝的地方:

出院後的父親收到了紐約房東退回的信。信上是父親親筆寫的信:「大衛,聖誕節能回家嗎?落款是愛你的爸爸。」

說實話,我在觀影過程中,一直在猜想,這可愛的老頭到底在信上寫了些什麼?

我猜想的是寫滿了父親的思念和自己的近況,可事實是只有一句話。

不過,仔細推敲,這也符合弗蘭克的性格,不善言辭、簡單霸道。

隨信還附上了一張一家五口的聖誕節照片,裡面卻沒有父親!

這讓我震驚不已,導演,你太會了!

天倫之旅劇照----父親缺席的聖誕節照片

導演將這些細膩真實之處巧妙地呈現出來。

於是我發現,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我們,人生的成長路上總是驚人的相似。

早年因為父親工作很忙,忙到根本沒空回家過節。

一年回一次家,那滿臉的胡茬,我總是認不出是自己的父親回來了,從而躲在母親的腿後面愣愣地站著,在昏暗的燈光下悄悄地瞅著不敢靠近,也不讓他抱。直到父親拿出糖果......

時光流轉,父親老了。而成年後的我也因為工作或種種原因不能回家團聚,這生活多少帶著些諷刺吧。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希望世界上的父母們都能對孩子們的要求能少一點,子女們自己的路自己走,只要他們幸福,做父母的就該知足了。

如果父母們能早些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大多數孩子成年後都是普通人,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那孩子們必然少些成長的壓力,也許就不會像大衛一樣,活得那麼累了。

我是漫漫,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你也有一些感慨,歡迎評論區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