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美國正在打兩場「戰爭」,一場在歐洲一場在亞洲


直新聞:陳先生,美國升級對華出口管制,尤其在半導體領域,你認為後果將怎樣?


特約評論員 陳冰:後果怎樣,股市已先行預告。美國擴大對華半導體產業制裁後,全球晶元股走低,包括美國企業。看看股市,四類與半導體關聯的公司股票都在下跌。


首先是半導體投資類企業,比如費城半導體指數;其次是半導體材料類企業,比如泛林集團;第三是半導體設備類企業,比如超微半導體、阿斯麥;第四是晶元加工製造企業,比如三星電子、台積電。台積電股票尤其慘,創1994年以來最大跌幅,下跌超8%。如果從地理上考察這四類企業,受傷的有美國企業,主要是投資類和設備類企業;有歐洲企業,主要是設備類企業;有亞洲企業,主要是晶元製造企業,比如韓國三星、中國台灣的台積電、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等等;還有使用晶元的各類企業,範圍更廣,全球都有。可以說,美國升級對中國的晶元出口管制,牽一髮而動全身,讓全球半導體產業打了個寒顫。


這裡有一個基本的市場邏輯,美國加大限制對華晶元出口,就是給中國這個大市場設卡,減少供應。中國市場晶元使用量減少,晶元製造商就得減產,進而導致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減產,半導體投資者自然也得瘦身。短短几個月內,全球的晶元短缺就會變成晶元過剩,可以部分地減緩美國的高通脹,但也對半導體產業造成破壞,產業鏈可能得重組。所以中國商務部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做法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也損害美國出口企業正當商業利益。



直新聞:美國擴大對華晶元出口限制,目的是要美西方減少對華產品依賴。這往往讓人想到歐洲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甚至用戰爭方式。這兩者有關聯嗎?


特約評論員 陳冰:你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往往被人忽視。實際上,美國現在在打兩場「戰爭」,一場在歐洲,就是美國支持的俄烏軍事衝突;另一場在亞洲,就是美國挑起的對華高科技戰,是貿易摩擦的延續。在歐洲戰場,美國支持烏克蘭同俄羅斯開戰,給烏克蘭的軍援數量超過了歐洲國家之和。表面上看是打擊和削弱俄羅斯,實際上是切斷了俄羅斯廉價石油向歐洲輸送,美國石油天然氣便佔領了歐洲市場,並且用高出俄羅斯能源10倍的價格,給歐洲國家出售。歐洲的能源危機加劇,直接影響到歐洲企業的成本,有些關閉,有些降低產能,有的則在思謀轉場,到別的地方去建廠。到哪裡去呢?一是到美國,二是到中國,三是到別的地方。這樣,歐洲的先進位造業,就被美國「薅羊毛」了。


現在美國加大對中國晶元出口限制,一方面是為了遏制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智能手機、超級計算機等領域的優勢,另一方面是阻止歐洲的先進位造企業到中國安家落戶,因為先進位造業離不開晶元。而在亞洲「戰場」,美國加大對中國的晶元出口限制,就會迫使亞洲的晶元製造業另謀出路,美國早就打出了「到美國投資建廠」的旗號,來「薅亞洲的羊毛」,三星、台積電都在美國建了廠。


除了對中國限制晶元出口,美國還試圖挑起台海危機,把台灣變成最大武器庫。台灣成了武器庫,當然就不安全了,那台積電是不是得進一步向外搬遷。美國也在縱容朝鮮半島危機,半島危機加深了,那韓國、日本的晶元企業是不是也得考慮搬家?這樣美國就掌握了半導體產業的控制權。歐洲戰爭讓美國獲得了工業時代的石油控制權,亞洲「戰爭」則讓美國獲得信息時代的「石油」控制權,美國的霸權地位就牢不可破。有個比喻,說晶元是信息經濟時代的石油,蠻形象的。


問題又來了,美國的野心能實現嗎?不一定。歐洲國家已經在為能源叫苦不迭,它們可能漸漸明白美國支持烏克蘭打仗,原來是為了「薅歐洲的羊毛」;亞洲國家也會明白,美國對華技術制約,是為了「薅亞洲的羊毛」。韓國企業已經與美國交涉,不願失去中國大市場。所以說,只有大家都明白了美國的自私自利,才能有效抵禦美國霸權。現在要把敲響警鐘,讓那個半導體產業的各涉事方早早醒來,別像歐洲國家一樣,糊裡糊塗就被美國「薅了羊毛」。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劉瑩,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