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大方」還是「本分」?答案下午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會花落誰家,答案傍晚揭曉 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北京時間今天17時45分後,本年度諾貝爾獎科學獎的最後一項化學獎將揭曉。諾貝爾化學獎向來「慷慨大方」,常常把獎發給跟生物或者物理沾邊的成果——從2011年開始的11年里,諾貝爾化學獎有4次頒給了生命科學研究,還有兩次給了主要用於生物學研究的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和冷凍電鏡。各國化學家「苦諾久矣」,然而諾獎委員會仍然是「我行我素」——不過,這種趨勢倒是很好地說明了化學家們都是「萬金油」,在各行各業都能發光發熱。

  自1901年以來,一共頒發了113個諾貝爾化學獎,一共有187位得主,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87位得主中,有63位獨享獎項者,7位女性獲獎者。

  最年輕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里克·約里奧,他在1935年與他的妻子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因穩定的人工放射性的發現一起獲得化學獎時只有35歲。著名中國科學家嚴濟慈、汪德昭錢三強都曾與他在法國巴黎共事。最年長得主是約翰·B·古德納夫,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他也是所有獎項類別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

  去年,德國科學家本傑明·利斯特和美國科學家大衛·麥克米倫因在 「不對稱有機催化」作出了突出貢獻而獲獎。2020年,因在「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做出的變革性貢獻,兩位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珍妮弗·杜德納,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第一對同時獲得諾獎的女性,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6位和第7位女性得主。

  9月下旬,科睿唯安公布了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2022年度「引文桂冠獎」的獲獎名單,在化學領域,有因開發出有機和聚合物電子材料新型仿生應用的華裔科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南;研究通過群體感應而進行細菌的基因表達調控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巴斯勒及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格林伯格;因對質子耦合電子轉移及其在能源科學和生物學中應用作出巨大貢獻的美國哈佛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系教授諾塞拉。

  令人興奮的是,今年的「引文桂冠獎」中,出現了著名華裔科學家鮑哲南的身影,也使得這位女性科學家進入了諾獎的熱門候選名單。今年諾獎「風向標」——沃爾夫獎化學領域的獎項,也出現了女性科學家身影,分別頒發給普林斯頓大學邦尼·巴斯勒教授、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琳·貝爾托西教授,以表彰她們在理解細胞通訊的化學原理方面、在發明化學方法來研究細胞通訊過程中糖類、脂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方面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同時獲獎的還有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本傑明·F·克拉瓦特教授。

  此外,「點擊化學」的創始人巴瑞·夏普萊斯是否可能「二次獲獎」?也是多年以來大家反覆提及的問題。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瑞·夏普萊斯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點擊化學的概念對化學合成領域有很大的貢獻,在藥物開發和生物醫用材料等的諸多領域中,它已經成為最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今年夏普萊斯也將來滬出席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會花落誰家,答案傍晚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