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巴中這十年⑥」為國為民為青少年 教書教人教真本事——巴中教育事業這十年


崇文重教、耕讀傳家,一直是根植於巴中人民血脈的優良傳統,也是巴中各級黨委政府始終銘記的初心和使命。


十年來,市委、市政府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奮力推進教育強 市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動教育事業連上新台階,為巴中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十年深耕,巴中教育實現了從「一個都不能少」到「統籌城鄉均衡發展」、再到「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轉變,正邁步走向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四質工程」這一響噹噹的巴中教育品牌。


在新的時期,巴中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用「巴中實踐」取得新的突破;在教育強市征程中形成的新品牌,為巴中再添一張「喊得響」的名片。


巴中市實施「四質工程」藝術教育成果展演。


優先發展

十年總投入523億元

金秋九月,一個充滿希望、收穫碩果的美好時節。新學期開始,新建的通江縣涪陽鎮中心小學及附屬幼兒園正式投入使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嶄新的校舍、完備的設施、經過優化的師資,讓上千名喜遷「新居」的首批師生欣喜不已,讓周邊16個村的適齡兒童和家長喜笑顏開。


此前,涪陽鎮中心小學教學輔助用房嚴重不足,學校校舍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學生食堂容量小,不能滿足學生正常就餐需求;運動場地面積狹小,室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無教師宿舍樓,導致90%的老師在外長期租住民房;缺乏普惠性幼兒園,適齡幼兒入學難。


2019年4月,按照「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發展」目標,涪陽鎮中心小學遷建項目啟動:總投資8000萬元,佔地面積3608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986平方米;新建成教學樓、幼兒園、學生宿舍及食堂、設備用房、運動場等附屬設施;可提供小學1650個學位、普惠性幼兒園360個學位。自此,涪陽鎮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辦學條件全面改善的不只是涪陽鎮,十年來,全市有更多的師生和家長都感受到了和他們一樣的欣喜。今年秋季開學,全市新投入使用14所學校,包括通江中學高明校區、巴中經開區西溪實驗小學、南江縣光霧山鎮寨坡小學等中小學校,平昌縣響灘小學幼兒園、南江縣文廟幼兒園等9所幼兒園;新增學位15980個,其中中小學學位13250個、普惠性幼兒學位2730個。


這是我市近十年來全力以赴抓教育、聚精會神謀發展的縮影,也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窮財政辦大教育的具體成果體現。


從繁華的城市到偏遠的小鎮,就近享受到優質教育已成為現實。然而,十年前的巴中教育,剛解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基礎性問題,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受到家長們的爭搶,「擇校熱」「超大班」是高頻率出現的詞語。2011年出台的《巴中市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在「十一五」期間,我市教育事業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仍不能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有待進一步落實;教育投入不足,優質教育資源緊缺,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素質教育推進緩慢,教育質量有待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十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首位,千方百計加大教育投入。編製出台系列文件,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和剛性舉措。


十年間,全市教育總投入達523億元,是上一個十年總量的3.2倍,實現了教育投入「三個增長」(教育財政撥款增長高於財政收入增長、在校學生人數平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平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和教育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划上、在財政資金投入上、在公共資源配置上的「三個優先」。


僅在2022年上半年,全市教育體育項目爭取到位建設項目資金3.28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資金8073萬元,居全省21個市州第1位,開工建設教育體育項目88個,各類納入省教育管理雲平台項目進度均排名全省前列。


優化提質

老區教育「百花齊放」


2021年高考,巴中一本上線突破3000人,12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5名學生被錄取為空軍飛行員,三項數據均為建地設市以來最高值。


2022年高考,巴中市共有30693人被錄取,錄取率82.99%。其中,一本上線3048人、上線率11.72%;本科上線9550人(不含藝體)、上線率36.73%。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高考主要指標實現連續多年持續攀升。


十年來,巴中累計為高校輸送合格新生31萬人,一本上線人數較十年前增長6倍,7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培養輸送多名優秀運動員多次斬獲國內、國際大獎,教育事業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成績的取得,與巴中師資隊伍不斷優化有很大關係。十年來,全市累計引進優秀教師1.4萬餘名,培訓教師26萬餘人次,每年選派80名城鎮優秀校長教師、110支名師支教隊定期深入農村薄弱學校開展巡迴送教。5名教師入選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杜秀蘭等50餘人獲「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十大師德楷模」「中國好教師」等榮譽。


如今,小學、初中、高中學段返流回巴就讀的學生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呈上升趨勢,巴中教育影響力正與日俱增。


中壩小學充滿歡樂的課後服務。

以藝體教育為特色的巴中市高級中學,近年來在上級支持下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建起了種類齊全的文化藝術教學設施設備。包括70間理、化、生實驗室和信息化教室,110間學生練琴室、20間美術功能室、15間音樂工作室、6間舞蹈排練廳、2間傳媒教室,1間可容納400人的表演廳等專業配套設施。


學校堅持公益普惠模式,所有藝體設施供學生免費使用,在寒暑假對社會免費開放,讓眾多家庭享受到巴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紅利」。2021年全省藝術高考聯考,該校各專業超過98%的上線率,取得巴中藝考新突破。


十年來,全市各學段教育、公民辦教育協調發展,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分別達84.6%、64.3%,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9%以上;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9.7%,高於全國、省4.5個百分點,各縣(區)被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中職招生佔比達47.50%,「9+3」免費教育學生就業安置率連續六年100%。


培樹品牌

「四質工程」填補巴中空白


2022年9月7日,一條38年前的消息被國內媒體再度引爆,眾多媒體在「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里,無一例外地報道巴中曾經在教育領域的壯舉:1984年9月7日,巴中縣從全球37個提名中脫穎而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掃盲獎,巴中代表到巴黎參加授獎儀式並作主題發言。


這是中國第一次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掃盲獎,是對巴中縣過去多年間在掃盲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的肯定,也是巴中在教育事業上罕有的「高光時刻」。


其後的多年間,受限於區位劣勢和基礎薄弱等現實,巴中教育僅能穩固「基本盤」,要在整體上有新突破,實在有心無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優質的師資和生源大量外流。


水滴石穿,潤物無聲。十年來,隨著巴中在教育事業上持續發力,一切都在悄然發生變化。特別是新的時期,在「雙減」大背景下,巴中教育如何承擔起新的發展使命,有效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如何為巴中「三市兩地一樞紐」發展貢獻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力量,巴中教育改革發展亟待破題。


在市委書記何平的親自部署和推動下,巴中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總書記關於教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巴中相應工作方案。通過廣泛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2021年5月,我市印發《巴中市實施四質工程培育時代新人工作方案》,開啟基礎教育改革大幕,全市掀起新一輪教育發展新高潮。


作為深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時代使命的「巴中實踐」,實施方案明確以「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為路徑,以「四質工程」(品質塑魂、潛質賦能、體質強身、慧智質基四項工程)為抓手,著力推動巴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巴中教育缺少屬於自己的獨特品牌,「四質工程」的提出,有效彌補了這一空白。


9月23日,記者走進位於巴中經開區的興文小學校園,一股濃郁的紅色「氣息」迎面而來:校內被命名為紅色大道的主道,布置了多處紅色景觀;一旁的紅色展覽廳內,一隊學生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隨著鈴聲響起大課間到來,身著紅色校服的學生從教學樓湧向操場,極目望去,校園瞬間成了紅色的海洋……


在實施「四質工程」過程中,2013年新建的興文小學將「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科研型小學」作為特色定位,將「培養又紅又專的現代人」作為辦學目標,逐步形成獨具革命老區特色的紅色文化育人新模式。學校的「紅色育人」做法,入選巴中2021年度實施「四質工程」典型案例。


在全市範圍內,各地各校「各顯神通」,因地制宜創新開展特色教育。巴州七小的勞動教育、恩陽二小的創客教育、經開區白塔小學的構建現代高效課堂、通江六小的傳統文化教育等成效明顯,因其可借鑒、可複製性,均成為巴中實施「四質工程」典型案例。


如今,全市教育系統以實施「四質工程」作為推動巴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總遵循、總抓手,縣縣有特色、校校有品牌的發展模式初見成效。這一做法獲省政府《政務晨訊》刊發,被省教育廳印發推廣,被多家國內主流媒體廣泛報道,讓巴中教育有品牌、「喊得響」,巴中教育的知名度、影響力正穩步提高。


當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建設老區人民高品質生活家園」決策部署,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戰略舉措,巴中教育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在新的征程上,巴中將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傳承發揚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讓桃李綻放滿巴山。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楊 文/圖

編輯:吳岷迅 責編:韓梅 審核:張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90004